top

安阳市脱贫攻坚工作综述·产业扶贫篇

作者:黄亚明   发布时间:2017-07-17 10:24   来源:安阳日报

造血自强拔穷根

---安阳市脱贫攻坚工作综述·产业扶贫篇

编者按:

  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我市现有未脱贫人口4.99万人,2.14万户,贫困村135个。2.14万人脱贫、64个贫困村退出、1333人易地扶贫搬迁,这是我市今年预计完成的省定脱贫目标,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时间紧迫。

  今年年初以来,我市脱贫攻坚工作认真贯彻中央、省决策部署,落实各项扶贫支持政策和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强化脱贫攻坚支撑保障体系,坚持“转、扶、搬、保、救”五路并进,建立健全精准脱贫平台,重点做好产业扶贫文章,交出了脱贫攻坚的安阳答卷。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如今,在我市,因户、因人精准施策,一户多策、一人多策确定帮扶措施,平均每户贫困户有四五项持续稳定脱贫的帮扶措施,一场通过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并形成长效脱贫机制的攻坚战初战告捷。

  转移就业 快速脱贫

  新时期脱贫攻坚战,转移就业是一个重要渠道。今年年初以来,我市通过抓技能培训、抓企业扶持、抓创业带动,为贫困户创造就业机会,实现技能减贫脱贫,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贫困户找到了稳定就业的途径,形成了可推广、可复制的工作机制,也就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快速脱贫。”市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解释。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最大的问题是出不去,有的贫困户是因为年龄偏大、缺技能,有的贫困户是因为家庭因素,上有老、下有小,无法外出务工。因此,对有脱贫意愿和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政府要做的工作就是为贫困户找好点子、搭好梯子。

  在汤阴县古贤镇北周流村,30多个贫困户到本村芦笋种植基地、养鸡场进行以工代学,10余人在园区企业实现了再就业。该镇对具有劳动能力、脱贫意愿强的贫困户,通过县里的大众创业项目库筛选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帮助贫困户自主创业,争取小额担保贷款,让他们尽早脱贫。针对缺技术的贫困户,依托县扶贫办和县人社局开展电焊、驾驶、电脑、裁剪等培训,提高贫困户的自我发展水平。同时,利用园区优势,与新型材料产业园区签订带贫协议,积极向外输出劳动力,实现贫困户在园区就业。

  汤阴县古贤镇帮贫困户快速脱贫的经验,是我市贫困户转移就业的一个缩影。根据贫困家庭劳动力培训意愿和市场需求,我市针对不同的贫困就业群体开展多层次、多类别培训,鼓励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引导在外就业人员返乡创业,带动了一批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帮扶2000余名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了转移就业,全市投入5000万元扶持180家企业发展壮大,直接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

   产业扶持 持久脱贫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以通过技能培训实现自主创业和就业,而对那些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我市除了实施社会保障脱贫和特殊救助脱贫外,还实行“到户增收+入股” “到户增收+就业”“到户增收+自我发展”“金融+资金托管”“金融+就业”“金融+龙头企业”等多种模式,帮扶带动没有劳动能力或劳动能力较弱的5300户贫困家庭增加收入。

  今年6月,内黄县张龙乡龙康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新玉被推荐为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获奖人选。去年,张龙乡有187户贫困户脱贫,他们与该合作社都签订了入股分红协议,每户分红1500元。去年以来,内黄县围绕“温棚瓜菜产业、现代畜牧业、经济林果业”三大支柱产业,创新“到户增收+”“金融扶贫+”“光伏扶贫+”3大模式,打造产业扶贫片区13个,连片发展温棚瓜菜种植18.7万亩,带动全县贫困人口持续增收。

  去年,龙安区马投涧镇李家庵村在外创业成功的村民李保林在村里办了一家粮油加工公司,与村里签订了金融扶贫协议,银行为村里符合条件的10户贫困户协调扶贫贷款80万元用于企业发展,企业承诺每年对每笔贷款保底分红1万元。公司成立时,村里的10户贫困户已分得预分红3000元。

  产业扶贫激发了贫困户主动脱贫的参与意识和内生动力,提升了贫困户的精气神。我市大力推进特色农产品、畜牧养殖、优质粮食、设施农业、乡村旅游、特色加工、电商流通、农村沼气等9项重点脱贫产业发展,探索推行股份帮扶、合作帮扶、直接帮扶、托管帮扶、社会帮扶、资产收益、代种代养帮扶、龙头企业带动帮扶8大模式,搭建了融资、营销等平台,实现了大产业增收全覆盖、小项目增收精准到户,确保项目安排精准。全市产业扶贫项目已经完成投资6.35亿元,其中,仅发展光伏扶贫产业全市投入4600万元。

  同时,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快产业扶贫发展的意见》,市财政、金融等部门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对县级财政设立的产业扶贫风险补偿金按比例给予配套,对产业扶贫工作先进县(市)区、乡镇(街道)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授予各类荣誉称号。

   搬出大山 易地脱贫

  6月30日,林州市城郊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内一片喜气洋洋,来自该乡17个村45户易地搬迁贫困户喜迁新居,100多位帮扶干部前来祝贺。“借光圆梦摘穷帽,有党领头步锦程。”难掩激动之情,该乡魏家庄村的贫困户杨建发让扶贫干部为他写了这样一副对联贴在了门口。

  搬出大山后怎么办?林州市城郊乡给出的答案是:城郊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与附近的太行观霖生态旅游度假区统一规划,贫困户入住后,太行观霖生态旅游度假区可吸纳贫困户40人参与社区管理、旅游配套等服务,引导贫困户15人发展餐饮、民俗等产业。截至目前,林州市共投资2.08亿元,采取集中安置、自行安置、敬老院安置等方式,完成5500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任务。

  易地扶贫搬迁是国家为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的温饱和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而采取的扶贫新举措,其内涵就是把生活在自然条件严酷、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恶化地区的群众搬迁到一个适宜生产和生活的地方,我市以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可持续增收为核心,一手抓就业、一手抓产业、一手抓创业,提高搬迁人员后续发展能力,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结合易地扶贫搬迁,我市将贫困山区打造成生态观光、健身养生、休闲度假的旅游区,使贫困山区产业布局得到优化、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发展动力得到增强,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此外,市直行业部门根据年度扶贫计划,还编制了2017年度产业扶贫“七通七有”项目清单和建设台账,计划总投资34.96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等各类扶贫项目529个,使20307户贫困家庭受益。目前,各类项目已开工建设。全市电网改造升级126个项目已完成投资7370万元,占计划的60%。因地、因村实施了到户的光伏、沼气、高效种植、畜牧养殖、乡村旅游、电商等一批产业扶贫项目,越来越多脱贫意愿强烈的贫困户认识到:幸福生活要靠双手来创造。

  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青山不放松。在扶贫道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2020年全面实现脱贫目标,这是党和国家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我市脱贫攻坚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责任编辑:李艳丽

相关阅读

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