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文化建设回眸

作者:张文红 王敏   发布时间:2017-10-11 11:01   来源:安阳日报


  一座城市的繁荣与美丽,离不开高楼大厦的装饰,离不开霓虹彩灯的点缀,离不开鲜花绿树的陪衬,更离不开文化的熏陶与渲染。

  市委书记李公乐在中国共产党安阳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一个重返、六个重大”的目标任务,指出要依托我市丰富厚重的文化资源,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全面提升安阳文化凝聚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增强全市人民文化自信。

  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档升级,群众活动丰富多彩,文化品牌日益响亮,文化产业百舸争流,安阳奏响了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最强音。

  以文惠民

  服务体系提档升级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提档升级,端上来的“文化大餐”更丰富,更多元,更具实惠性,更具参与性,文化惠民才更有获得感。

  日前,在汤阴县城关镇文化站院内,“精忠战鼓”正在排练。在一旁观看的群众说:“你看,这战鼓敲得多威风!等退休了我也来参加。”

  “精忠战鼓”是星光艺术团创作的有关岳飞的节目。“目前,我们团共有80多人,‘精忠战鼓’是我们的压轴节目。”星光艺术团团长王庆海告诉记者,他们每周都会来文化站排练。

  城关镇文化站是一个镇级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6平方米,设有图书阅览室、棋牌室、多功能活动厅、信息共享服务室、培训室,室外有一个1000平方米的活动场所。该文化站建成后,这里便成了当地群众的“文化乐园”。

  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是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档升级的一个重要举措。去年,我市决定用两年时间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12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454个。其中,今年我市将建设乡镇、村两级中心1183个,建设工作目前正在有力有序进行。

  如今,全市已建成7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2264个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通过国家验收,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8个县级支中心和2266个村级服务点,全市文化馆(站)、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全市共有群艺馆和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和纪念馆14个,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100%,初步形成了覆盖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为促进贫困村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去年4月,市文广新局组织市、县两级工作人员深入全市222个贫困村进行实地调研,并根据市扶贫部门要求制订了《安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化扶贫工作方案》,确定用3年时间,集中力量建设完成222个贫困村文化室(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63个贫困村有线电视开通任务。去年,我市已按计划建设完成贫困村文化活动室87个,为26个贫困村开通有线电视,为贫困村群众演出84场。

  以文育人

  多彩活动凝聚人心

  群众如果成为主角,文化就有了生命。文艺演出、办民俗展览、送文化下乡……一个个“眼”向基层、“面”朝群众的文化活动让老百姓享受到方便快捷的文化服务。

  9月22日下午,天空下着小雨,得知安阳师范学院的“小老师”来上国画课,北关区豆腐营街道盘庚中社区的书画爱好者用塑料纸裹着纸笔墨,冒雨早早地到教室等候。

  “今天,我们来学习工笔花鸟画。这是中国传统绘画重要流派之一……”简单介绍后,“小老师”便展开了工笔花鸟画的教学。授课结束后,书画爱好者张玉琴高兴地说:“我一直喜欢画画,但苦于没有专业老师的指导。

  现在,有‘小老师’免费教,还把课送到家门口,太好了!”

  这是我市2017政府-高校-社区“321”公共文化共建活动的缩影。该活动启动于2013年,至今已举办了5届,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名单。

  近年,我市持续开展节庆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专题文化活动及社区文化活动,主要包括安阳新春民俗文化展、“唱响安阳”——公益·周末百姓大舞台、百城万场广场系列文化活动、安阳文化大讲堂等,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全市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提高学生文化审美素养,今年3月9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主办,市豫剧团、安阳正一中学承办的安阳市“戏曲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举行,按照活动计划安排,2018年年底前,我市每一所学校的学生将免费欣赏到一场戏曲。

  此外,海峡两岸周易学术论坛及国际讨论会、内黄县颛顼帝喾陵祭祖节、红枣文化节、汤阴县岳飞文化节、林州市的国际友好和平艺术节、殷都区“我要上殷都春晚”均如期举办,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以文塑城

  品牌铸就城市之魂

  品牌是文化发展的核心,让地域文化走出深闺,需要叫得响的文化品牌。

  “方案不错,十分有气势,文体中心建好后将会提升安阳的城市建设品位!”“看着好高大上,希望能尽快建好并投入使用。”“了不起,超赞,安阳未来更美好!”今年7月4日,《安阳市文体中心概念性设计方案征询意见建议:为您心仪的方案点赞》一文,通过安阳网发出后,立即引来大批群众围观。大家热情高涨,都期盼文体中心早日建成。

  为适应安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面提升安阳城市形象,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安阳市文体中心。该项目总占地面积1175亩,项目建设投资26.2亿元。今年,市委、市政府将其列为十项民生工程之一,于9月26日奠基开工,预计2020年投入使用,建成后将成为安阳的一个地标性建筑和一个文化品牌。

  我市还有许多观众认可、名声在外的文化品牌。其中,安阳文化大讲堂自2009年4月开办以来,每周六上午都会准时举办公益知识讲座,至今已举办讲座447期,3.5万人次参加。安阳文化大舞台于2014年12月16日启动,每月15日、30日晚举办文艺演出,截至目前,已组织现场演出64场,受益观众2.2万人次。“唱响安阳”——公益·周末百姓大舞台自启动后,每周五晚在市群艺馆开演,开办6年多来,共举办广场演出近800场,观众达30万人次,参演人数8000多人,被市民称为“家门口的星光大道”。

  以文兴业

  协同发展同频共振

  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各种文化服务项目得以细分和被充分挖掘,从数量上和质量上充分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9月23日,记者在安阳康体文化运动园建设现场看到机器声响,一派繁忙的建设景象。相关人员介绍,目前,该建设项目内办公楼、宿舍楼、员工餐厅、仓库、维修车间已施工完毕,主题场馆主体工程基本完成,两个过山车基础已开挖,园林围墙周围绿化已完成80%。

  安阳康体文化运动园是我市倾力打造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项目投资30亿元,占地500亩,于2015年10月开工建设,预计2018年5月建成。建成后,该项目将极大地带动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为加大文化产业发展,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文件,谋划实施了文化旅游“双十”工程,涌现出一批重点文化企业和项目。按照《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我市十个重点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十个重点文化企业及重点文化旅游项目的通知》精神,我市启动了新一轮文化产业重点园区、项目、企业推进战略,着力建设安阳康体文化运动园等21个项目,预计总投资约260亿元。

  与此同时,我市强化文化市场管理,为文化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我市坚持每年开展“清源”“净网”“秋风”等专项整治活动,仅今年上半年就销毁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4800余册(张),发放扫黄打非宣传单1万份,培训各类从业人员2000余人次,受教人员5万余人次。我市积极推进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首批442家网吧参加了等级评定。我市被省文化厅列为娱乐行业转型升级重点市之一。

  以文传文

  传承古都历史文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长期创造积累的宝贵财富,不仅是留住城市传统记忆的重要载体,更是让城市文脉得以延续并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根基和力量源泉。

  9月25日下午,在内黄县马上乡第七小学的操场上,学生正在梅花拳大师的教授下练梅花拳,一招一式虽显稚嫩,却有板有眼。“梅花拳是先辈留下的宝贝,我们要从小练习,将它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发扬光大!”一名学生对记者说。

  梅花拳是我市唯一的体育类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传承保护梅花拳文化,我市开展了梅花拳进校园活动,将梅花拳作为中小学体育课及课间操内容,并每年举办中小学生梅花拳比赛。同时,我市加强对梅花拳历史文物的保护工作,将“康熙圣旨碑”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拨出财政专款整修梅花拳祖师杨炳墓地,并通过各类媒体提升梅花拳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目前,我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3项。为传承这些历史血脉,我市在省内率先成立了非遗保护中心,成功申报了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馆所,殷都区安丰乡渔洋村、林州市任村镇任村等4个村落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殷都区曲沟镇(抬阁)、安阳县吕村镇(战鼓)、内黄县(绘画)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我市争取中央及省财政扶持资金418万元,我市及各县(市)区累计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开展“非遗”普查、培训、展演、资料收集整理、项目申报等工作,编撰出版了《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书籍。与此同时,我市着力推进《安阳历史文化丛书》的编纂,完成后将成为“安阳的《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

  古都安阳,文化厚重,令人向往。无论是文字之根甲骨文还是文化之根周易,都有力支撑起安阳中华圣城的地位。同心筑梦、并肩追梦、携手圆梦,如今,全市上下正为之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王建民

相关阅读

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