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从秋粮丰收看安阳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作者:黄亚明    发布时间:2017-11-21 12:27   来源:安阳网

原标题:好风景卖出好“钱景”  ——从秋粮丰收看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图为农民手捧丰收的红薯乐开了花。(李春锋 摄)

 

□记者 黄亚明

  火红的尖椒、橙色的柿子、金黄的菊花、白色的红薯粉条……无论在太行山上,还是在平原沃野,农民“晒秋”的房前屋后都像五彩斑斓的调色板。

  眼下,虽然全市“三秋”生产的大幕已落,但秋粮丰收的背后,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精彩故事还在续写:地还是那块地,因为种法不同了,昔日土得掉渣的农景不仅变成了赏心悦目的风景,还为农民带来了风光无限的好“钱景”。

  故事一:

  一个全国种粮大户的痛与乐

  4年前,他是被农业部表彰的全国种粮大户。从一个没有摸过锄头、种过地的商人变成全国种粮大户,安阳京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兴威坦言,他曾认为,只要土地规模经营,种粮就会效益高。然而,流转1.1万亩土地第一年,由于种植品种布局不够优化,再加上没有田间管理经验,李兴威种粮赔了钱。

  不服输的李兴威开始到处取经。头顶全国种粮大户的光环,这些年,他饱尝了种粮的痛与乐。两年前,夏粮全部改种优质强筋小麦后,李兴威的粮食种植基地才逐渐扭亏为盈,这是他主动调整种植品种后尝到的甜头。随后,他又开始思考解决种玉米赔钱的问题。李兴威告诉记者,连续几年种玉米赔钱后,去年秋季,他以每亩地700元的价格,把地里未成熟的玉米作为青贮饲料全部卖给了附近一家养牛场,当年种玉米算是没有赔太多钱。

  今年年初,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号角吹响。李兴威听从农业专家建议,在秋粮布局时不种玉米,改种2000亩高油脂大豆,这让他再次尝到了种植结构调整的甜头。11月17日,在京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粒粒滚圆的黄豆和黑豆铺满了晒场。黄豆亩产250公斤,收购价每公斤4元;青仁黑皮的黑豆亩产200公斤,收购价每公斤10元。“改种大豆后,每亩最少增收300元。同时,种玉米时,1亩地需要用一袋化肥;而改种大豆后,一袋化肥可用3亩地,减少了种植成本,符合绿色种植导向。”李兴威高兴地告诉记者,“事实证明,不种玉米改种大豆不仅收益高,而且减少了化肥的用量,收获后豆萁还田还可以培肥地力。”

   启示:

  结构调“优” 生产调“绿”

  全国种粮大户李兴威主动调整种植结构布局的故事有痛也有乐,是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缩影。今年,《安阳市推进种养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项实施方案》和《种养业发展攻坚方案》明确了种植业、养殖业结构调整的布局规划、任务目标、调整重点、部门职责,提出了全市种养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即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设施蔬菜、特色作物、经济林和特色林果、现代养殖业和都市生态农业。

  市农业部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全市玉米面积大幅调减为210万亩,较去年减幅达18%,秋播优质专用小麦70余万亩,占小麦总面积300万亩的23%;市场适销的农作物规模进一步扩大,红薯15万亩、同比增加4.6万亩,大豆8.6万亩、同比增加2.5万亩,谷子13万亩、同比增加3.4万亩,以花生为主的油料作物面积达50万亩、同比增加10万亩,设施蔬菜面积26万亩、同比增加1万亩,尖椒25万亩、同比增加3万亩,中药材6万亩、同比增加4.6万亩,全市种植业布局更趋合理、结构进一步优化。

  市农业局局长朱丽英感慨地说,全市粮食生产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在结构调优的同时,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绿色发展的导向也更加清晰。

  故事二:

  一个西部山区的玉米供给侧改革试验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玉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市场焦点。今年春季,林州市在全市率先做出调减玉米种植面积30%的大动作。经过夏秋两季,林州市的玉米供给侧改革试验成果如何?连日来,记者辗转河顺镇、姚村镇、桂林镇、茶店镇,在中药材种植基地、红薯加工基地、金菊种植园等地,切实感受到种植结构调整为这个西部山区带来的巨变。

  据统计,今年,林州市减少玉米种植面积16.9万亩,改种小杂粮、油料作物、中药材等其他作物,其中,油葵、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3万亩,谷子、豆类、红薯等小杂粮8万亩,蔬菜0.8万亩,中药材3.5万亩,经济林1.6万亩。林州市农牧局副局长李长生介绍,据测算,在同等地块,中药材亩收益2000元,小杂粮亩收益1800元,油料作物亩收益1000元,明显高于种植玉米传统作物收入。

  11月17日,在林州市茶店镇留林科普生态园,十几个钟点工正忙着分拣金丝皇菊,这些分拣后外形饱满的菊花被送入烘房,烘干变成菊花茶后,一朵能卖5元钱。生态园的主人王留根说,在太行山上,土壤贫瘠的坡地如果种玉米只能靠天收,但改种菊花后,农民收益能提高好几倍。同样在姚村镇南牛村,海青绿色家庭农场主段海青新上了一条红薯干粉加工线,地头收购价每公斤1元的红薯加工成干粉后,干粉每公斤可卖到12元,变成红薯粉条后,每公斤可卖到20元。

  市农业局种植业科负责人孙顺德告诉记者,从他带领工作人员调研全市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情况来看,林州市大规模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后,种植结构正由粮经二元种植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转变,同时,林州市财政和各乡镇财政奖补资金近1亿元,带动民间投资3.5亿元。这充分证明,林州市的玉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验成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启示:

  规模调大 链条调长

  不卖湿菊卖干菊,不卖红薯卖干粉。林州市拉长产业链条,提升农作物附加值的故事启示我们,在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除了优化种植结构布局,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同样重要。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中,我市以内黄县星河植物油为龙头,带动优质花生基地建设;以内黄县果蔬商贸城、蔬菜科技博览园为龙头,带动日光温室冬春菜生产基地发展;以林州市洪河米业、汤阴县鑫贞德有机农业公司为龙头,带动优质谷子基地建设;以龙安区运保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带动优质红薯基地建设;以大众药业、创新药业为龙头,带动中药材基地建设。示范带动有利于产销衔接,解除了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的后顾之忧。

  朱丽英介绍,下一步,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做到“一稳、一减、五增”。“一稳”,即全市小麦播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左右,巩固提升小麦产能,确保口粮安全。“一减”,即继续调减玉米面积。“五增”,即扩大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果蔬、优质草畜及优质特色作物生产规模,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增收。

  我们欣喜地看到,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从“粮满仓”到“菜满筐”,农业资源配置更优化,实现农产品有效供给,这将成为稳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压舱石”。

责任编辑:王崭

相关阅读

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