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2018新春走基层:镇里领跑 33个村“组团致富”

作者:李剑波 常秀明   发布时间:2018-02-14 09:35   来源:安阳网

刘广云(左二)向客商推介农产品

□本报记者 李剑波 常秀明 文/图

  两年前还撂荒的土地上,如今小杂粮、花椒、核桃、药材等生机勃发;以往收益不高的农田,如今结出了累累硕果……这一可喜的变化发生在林州市桂林镇。镇里牵头领跑,探索“1+33”新型农业联合模式,镇联合社带动村级社,呈现出33个村“组团致富”的生动画面——

  村里成立合作社

  家门口挣了七千四

  “快过年了,今年特别高兴。”2月12日,农历十二月廿七,桂林镇七泉村的贫困户谭长青刚刚从集市上回来,车上装得满满的。

  “挣了钱,给妻子和女儿买点好吃的。”年前,谭长青家里买了空调和冰箱,用他的话说,这都是沾了村里合作社的光。

  谭长青今年48岁,十几岁的时候得了肺气肿,30多年来一直不能干重活儿。为了养家糊口,妻子平俊苏多年来一直在山西某工地当厨师。

  “去年,村里成立了农业合作社,安排我去那里工作。”谭长青说,“在地里除草、打药,工资一天40元。去年,我一共记了近200个工,挣了7000多元。”

  去年下半年,他向农业合作社流转了7分地。按照一亩地一年1000元的标准,合作社给了他400元。

  “像长青这样的工人,合作社有几十个。去年,合作社支付工人工资30多万元。”从去年合作社成立以来,七泉村党支部书记吕俊吉已经投资了150余万元,几名村“两委”干部也纷纷入股合作社。村里有20多户村民主动以土地入股,目前全村共流转、入股土地400余亩,基本覆盖全村人口。购买农机、化肥、基础设施,平整土地等,短短几个月时间,七泉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合作社拿到林州市、桂林镇的各项农业补贴,还享受了购买农机补贴等国家政策。

  土地流转和入股

  多种方式来获益

  “土地流转省心,收益直接、风险小。”在琅沃村,许多村民去年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一年的流转费用为800元。

  “单从收益的角度考虑,我认为土地入股更合算。”琅沃村村委会主任、合作社负责人王栓才为大家算了一笔账,“地里全部种红薯,单卖红薯利润低、不合算。如果延长产业链条做成粉条销售的话,一亩地的毛收入为5000元左右。一亩地一年下来,人工、机械的开支约3000元,这样算下来,一亩地一年的利润空间大约在2000元。除去合作社留下三成的管理费用,农户一年的收入大约为1400元。”

  “以花椒产量入股,省心省时还能多挣点钱。”在琅沃村,今年44岁的郭奋增说,“我打算明年把自己家收的花椒以产量入股合作社。今年一斤花椒卖36元,往年可卖不了这么贵。仅花椒一项,我就收入2000多元。不仅不用自己想办法找销路,合作社还能给卖个好价钱,合算!”

  桂林镇33个村级合作社发展模式有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和产量入股3种模式。土地流转模式用于合作社初期起步阶段,各村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对农户的土地进行统一管理种植。在赢利后,再逐步引导村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争取更大的效益。

  产量入股是农民按照市场价将产品卖给合作社以后,合作社根据包装、销售后的赢利情况给村民进行二次分红,收益更高。这种模式特别适合核桃、花椒等农副产品。

  联合社擦亮招牌

  村级社“组团致富”

  “通过到外地学习,我们受到启发。”桂林镇副镇长刘广云说。去年3月,该镇成立了金桂林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金桂林的意思就是让桂林镇变成环境优美、农业结构优化、农民生活富裕的“土里生金”农业合作社,实现农业转型,带动农民致富。

  “联合社的作用就是让各个村级社抱团取暖,开拓市场。”刘广云介绍,“一个联合社带动33个村级社共同发展,33个合作社采用村社一体的模式,由村委或支委主要负责人担任合作社理事长,两名干部专职负责。”

  “种子、农药、机械等生产资料统一购买,项目申报统一帮办,农产品统一销售……还是联合起来好处多!”林州市金桂林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王军刚说,“去年,联合社共帮助合作社利用扶贫基地建设资金、农机补贴等资金100余万元,办理农业结构调整补贴200万元。”

  “联合社从技术培训指导、产品包装销售等方面实现带动作用。”桂林镇党委书记石瑞峰说,“联合社与安徽亳州的药材商联系,为种植的药材提供种苗、技术和销路,还对村级分社的小杂粮、农副产品,如花椒、核桃、粉条、小米、粗布等进行免费包装设计,并寻找销售渠道。在联合社的带领下,33个合作社壮大了集体经济,带动农民群众在这场变革中脱贫致富。”

责任编辑:王崭

相关阅读

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