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中老年人网络生活调查:手机支付“等等”中老年人

作者:赵 慧 李庆龄   发布时间:2018-04-24 09:10   来源:安阳晚报

  核心提示:微信、抖音、优酷……这些我们熟悉的手机软件已不再只是年轻人的专属,越来越多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手机里出现了这些软件的身影。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在网络虚拟世界中,这些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和年轻人一样“所向披靡”,有的网络功能他们仍很少使用。那么,这些究竟是什么样的功能?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对其望而却步的原因是什么?接下来,记者带您一探究竟。

图片来自网络

  现象:50岁以上中老年人忌惮手机支付功能

  “去年,我们家接入城市集中供暖系统。去年10月底,需要交纳冬季供暖费,我建议使用手机支付,但是我妈不同意,坚持去营业网点现场交费。”家住殷都区钢三路某小区的小吴说,当时她母亲给的理由是“害怕手机支付不安全”,比如交纳金额和交费户号可能输错等。考虑到母亲对手机支付的不信任,小吴一大早便带着母亲赶到家附近的服务网点交费。“当时网点的工作人员刚上班,队伍就从大厅里排到了大门外。”小吴说,连续去了两三次情况都差不多,考虑再三,母亲同意了她的建议,通过手机支付了供暖费。

  为了让母亲安心,小吴先是拨打了热力公司的客服电话,确认了家中交费户号,然后才通过支付宝交费。“用了几分钟时间就解决了这件事情,之前却跑了那么多次。尽管节省了不少时间,但是从我母亲的神情上还是能感觉到她并不放心,询问了我好几次是不是有交费记录之类的问题。”小吴对此有些难以理解,“平时她经常在手机上玩微信、玩游戏、看资讯,可一涉及手机支付就小心翼翼,时刻担心钱包被网络‘黑’掉。”

  小吴还发现,在服务网点排队交费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人,“很少见到年轻人的身影。”小吴说。

  “我妈的一大爱好就是购物,以前是逛商场,现在退休了就逛淘宝。但她都是挑好了商品把链接发给我,由我支付。”家住安钢御景园的刘女士说,“我妈妈经常会关注网络诈骗的事情,非常担心手机支付的安全性,因此她手机里没有绑定任何银行卡。”

  家住文博园的小李则表示,这两年微信群里经常有人发红包,特别是过年的时候。“我的父亲通常看着别人抢、别人发,自己却从不发红包,都是让我代发。”小李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多受访者认为,因为对手机支付没有安全感,与年轻人相比,50岁以上中老年人对于手机支付接受度并不高。

  调查:年龄越大 对手机支付信任度越低

  记者随机走访了20位50岁以上的市民,有10人表示“自己从不用手机支付”,占了受访者的一半;有7人表示“偶尔用手机支付”,占到受访者总数的35%;只有3人经常使用手机支付。这一调查结果与此前新华社发布的一项报告数据接近。该调查报告显示,46.3%的中老年人从未用过手机支付,36.4%的中老年人偶尔用,只有17.4%的中老年人经常用。

   那么中老年人是如何看待手机支付的呢?

  家住殷都区文源街65岁的吕大爷表示:“手机买东西是很方便,但是随着年纪的增大,感觉使用手机支付越来越不安全。”吕大爷说,这几年自己的眼睛越来越不好,手机屏幕上的字有时候会看不清,万一使用手机支付时点错了金额,再找回来就难了,而且,万一手机被偷了,手机里的钱就不安全了。所以,他的手机没有绑定任何银行卡,也没有使用过任何支付软件或者程序,他用手机只是和好朋友聊天或者看看资讯。

  “现在骗子跟过去可不一样,现在他们都是通过网络,不见面就能把钱骗走,报案之后又不好找回来。”家住龙安区中州路某小区的杨阿姨今年60岁,但她也意识到手机支付已经变成了一种趋势,“有时候出去还真离不开,比如买菜,几角钱,还是手机支付方便些,不用拿那么多零钱。”所以杨阿姨手机只绑定了一张卡,里面有200块钱,保证坐车、买菜、发红包等日常小额支付,不够了再往里面存,但最多不会让卡里的钱多过200元。

  记者发现,50岁以上中老年人对于手机支付的信任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这一群体当中,即使有人绑定了银行卡,手机里的余额一般也不会太多。而根据此前微信和支付宝两大平台公布的数据显示,平台上超过半数的中老年人绑定的银行卡内金额在5000元以下,大部分在500元至5000元的区间,很少有1万元以上的。

   呼吁: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手机支付

  根据此前某机构一项调查显示,67.3%的中老年人在互联网上被骗过,其中,在朋友圈被骗的比例占69.1%,微信群中被骗的占58.5%,通过微信好友被骗的有45.6%。中老年人受骗最多的类型分别是:免费领红包、赠送手机流量、优惠打折团购,当中老年人受骗后,他们较少寻求帮助。其中,有68.3%的受骗中老年人表示“不会寻求帮助,就当经验教训”,只有25.9%的受骗人群会向子女求助,而选择报警的只有0.6%。

  那么,是否该鼓励50岁以上中老年人使用手机支付功能呢?记者进行了相关的调查采访。

  “未来手机支付会成为一种主要的支付方式,因为支付安全问题就拒绝使用它,有点‘因噎废食’了。”网名为“傀儡娃娃”的网友说,50岁以上的人群完全没必要过度担心手机支付的安全性,但必须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家住天域国际的吴先生认为:“手机支付是一种趋势,安全问题是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叔叔阿姨们没必要太过担忧。作为手机支付的使用者,我在安全性上建议,手机支付软件开发者利用前置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如果是手机主人进行支付,那么钱就可以转出去;如果不是,就不能使用,这样风险就会大大降低。”从事手机支付业务推广的业内人士李星认为:“任何东西都有利有弊。比如刷银行卡,有被复制的风险;用现金,有收假币的风险;扫码支付,有虚假二维码的风险……手机支付是社会经济进步的表现。目前,诸多事实告诉我们,只要个人防范意识到位,手机支付还是很安全的,不管什么年龄阶段的人都应该以一种开放心态去接纳。”

   解决:手机制造商及软件开发者应为特定人群考虑

  面对个别中老年人被骗的现实,中老年人该怎么办呢?

  家住华强城的马先生说出了自己的办法:“我帮父母在手机上绑定了银行卡,定期往里面充值供他们支付使用。但是我和父母‘约法三章’,除了买菜、坐车等必要生活支出,购买其他任何东西,他们需要和我商量。父母知道我是为他们好,所以也支持我的决定,每次他们想买什么东西都会主动询问我。”马先生表示,父母年纪虽然大了,但不能阻碍他们跟网络技术接触,特别是如今手机支付成为一种趋势,他支持父母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但是作为子女,应该做一些相应的工作,帮助父母打造一个安全手机支付环境。

  家住曙光小区的周大爷今年65岁,他就有在朋友圈内被骗的经历。“当时有一个朋友发了个朋友圈,称只要关注,就能用10元钱买到价值100多元的茶具,还发了一个二维码图片。我觉得很划算,就扫了二维码,发现是一个微信号。对方很快通过了我的申请,然后跟我索要了住址、电话等个人信息,又让我发了10元红包,之后表示已经发货了,具体订单信息可以添加另一个微信号查询。但当我添加另一个微信号的时候,显示的却是一个‘好友’信息确认页面,当时我就感觉不太对劲儿。”周大爷说他百度了一下,发现这是一些存在风险的微信号被封掉后常用的伎俩,对方会假装送你礼物,其实是在套取你的个人信息,然后让你帮助确认对方为好友,为其解封。

  事情也如周大爷预料的一样,东西没收到还搭进去10元钱。“没有对方任何真实信息,而且只有10元钱,想一想,就当买个教训了。”周大爷说,“通过这件事情他意识到,我们这些老年人需要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不要总想着天上掉馅儿饼的事情。”

  有多年手机销售经验的梁鑫则表示,近几年随着网络发展,50岁以上中老年人对手机功能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接打电话、收听广播,而是想更好地融入网络环境中,因此这些人群使用智能手机的比例也在大大提高。“但是这个年龄段的人群与年轻人相比,还是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视力不好、听力不佳等,包括学习能力也会有所下降。但是一些应用软件并没有很好考虑这些因素,使得这部分人群使用手机时并不方便,这也是阻碍他们放心使用手机支付功能的原因之一。因此,手机制造商以及应用软件开发者应该更多地从中老年人的角度考虑,让他们更好、更放心地使用手机支付功能。”

责任编辑:李艳丽
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