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听刘来生、李用仙夫妇讲述修渠故事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8-09-03 09:56   来源:安阳日报

原标题: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听刘来生、李用仙夫妇讲述修渠故事
 

  今年80岁的刘来生和李用仙是林州市黄华镇庙荒村人,年轻时都为修建红旗渠出过力、流过汗。
  近日,在庙荒村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记者一行见到了刘来生和李用仙,并采访了老两口修渠的故事。
  李用仙老人精神矍铄,快人快语,刘来生老人因前年生了一场病,行动有些迟缓。随着两位老人的讲述,他们当年在红旗渠上的生产、生活场景慢慢在记者眼前铺展开来……
  李用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段修渠岁月
  1960年2月11日,农历正月十五,这个日子李用仙记得很清楚。这一天,引漳入林工程正式拉开帷幕,李用仙和村里人一起往修渠工地上走。
  他们走到晋、冀、豫三省交界处的牛岭山村河口自然村后,又沿漳河南岸走到平顺县一个叫西丰的小山村驻扎下来。
  李用仙那年22岁,在工地上的工作就是抬筐、铲泥、搬石头。每天天不亮,大家就起床吃饭,而后步行五六里地赶到工地。
  “在工地上,耍滑不出力会被人笑话,那可是丢人的事。上申街村就有一个女的因为偷懒不出力,被上级领导处理。她背着一块儿二三十斤重的石头,在各个连队的工地上做检查,丢死人了。”李用仙清楚地记得这件事。
  在工地上劳动了半年多时间后,李用仙生病了,严重时小便失禁。她的老父亲到工地接上她,从山西走到盘阳村,然后搭上一辆顺路的汽车才回到了家。
  刘来生:修渠工地上的司务长
  刘来生上修渠工地比他的爱人李用仙要迟,大概是1962年3月。
  当时,他们连队的驻地在任村公社的木家庄村,紧临漳河。刘来生回忆,他当时任连队司务长,负责民工伙食。
  刘来生说:“当时工地上的主粮就是玉米面,没有白面,更没有大米。民工一顿吃一个玉米面黄疙瘩,不到半斤重,就着水喝,基本能够填饱肚子。工地上也没有蔬菜,每天派两个人上山去捋杨桃叶。杨桃叶采回来后,用开水烫一烫,拌上食盐,民工觉得非常好吃。”
  让刘来生最为自豪的事就是他在修渠工地上当了模范,得到了一张奖状。因为他改善民工伙食有功,公社的王书记亲自到他们连队的伙房给他发奖状。
  当年煤是稀缺物资,木家庄村有一个放羊的人想用煤,为了给民工改善伙食,刘来生就和他商量,用羊来换煤,最后达成了协议,一大筐煤(100多斤)换一只羊。放羊的人把羊杀了,刘来生和炊事员把肉煮好。分肉时,一个民工一马勺羊肉,吃得都很香。民工说好,领导也表扬,说他工作搞得好。
  时光的年轮不停转动,一晃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刘来生夫妇也已步入耄耋之年。幽静的小院里,两位老人相互搀扶,相互依存,过着平静安详的日子,那段修渠的岁月成为他们心中最难忘的时光。  □本报记者 郭 荣 通讯员 陈广红

责任编辑:李艳丽
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