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林州:绿色工业挺起高质量发展脊梁

作者:徐超 俊伟 国栋 迪迪 郭威   发布时间:2018-11-12 08:42   来源:安阳广播电视台

   改革开放40年来,林州市始终把工业经济发展放在主导地位,突出转型升级和产业集聚,着力厚植发展优势,推动绿色发展,用智慧与坚韧写下了一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今年5月15日,铝合金车轮项目第一条流水线正式打通;10月12日,光远新材三期项目年产5万吨电子纱和8000万米电子布项目全面投产、电子材料研发中心正式启用;与此同时,凤宝重科年产100万套热扩车桥及总成项目、致远电子覆铜板项目、诚雨电子覆铜板项目等新开工重大项目正加速推进。一大批脱胎于传统产业的新项目、好项目、大项目投产见效,一次次刷新了林州速度,让传统产业焕发生机;从无到有、有中生新,新兴产业滚雪球式发展,一步步推动工业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40年间,林州市工业规模不断壮大,工业企业达100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63家;工业结构不断优化,由多散杂转向高精尖,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和电子新材料占据主导;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上市企业1家,各类研发中心达61家,林丰铝电、光远新材跻身全省“百强”,凤宝集团跻身全国民营工业企业500强。
  发展质量不断提高,2012年,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中西部第一个设在县级市的国家级开发区,并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十强,连续三年被评为三星级产业集聚区。中国铸协授予林州市“中国汽配铸件产业基地”荣誉称号。
  林州市工信委主任 李智勇说:“2017年,全市工业企业纳税7亿元,工业总产值1196亿元,较改革开放初期工业总产值1.4亿元增加800多倍。”
  林州工业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以来,林州工业经济经历了上世纪60年代萌芽期和80年代至本世纪初的成长期。1965年底,当时的林县仅有全民工业企业14家,集体工业企业36家。起初主要是围绕农业办工业,大都是手工式作坊式的小农机、小化肥、小农药企业。
  凤宝集团董事长 李广元说:“起初是在村上搞得是三盘打铁炉,河边芦苇搭个棚子架起来,然后用土培垒起来手拉的风箱,用手工的锤子来打铁,机械化程度基本上没有。”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凤宝集团从只有三盘简易锻造炉的铁匠铺逐步发展成为一家拥有世界级装备水平和技术人才的大型现代化集团企业,作为凤宝集团董事长,李广元也成为了林州工业转型发展的见证者。
  凤宝集团董事长 李广元说:“去年风宝管业是投产了世界首套89直径的无缝钢管生产线,到今年8月份投产的一条是5万吨世界容量最大,装备水平最高的电子级玻璃纤维池窑。最主要的是靠党的政策和咱们市委政府的指导目标和支持,是最根本的基础。我们也是在党的政策指引下,思想更进一步解放了,瞄准世界中高端水平,用了世界先进技术,引进了世界级的高端设备。”
  进入“十三五”,林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突出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和电子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以四转一提为主线,推动产业由黑转白、低转高、零转整、多转精,高标准规划建设了汽配产业园、电子新材料产业园及各类科技创新平台。通过加速产业集聚、延长产业链条、开展污染深度治理、狠抓招商引资推动工业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
  林州市工信委主任 李智勇说:“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三力同驱、三业并举”发展战略,明确工业经济压舱石和定盘星重要地位,坚持工业招商周例会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四大班子领导分包制度,千方百计谋项目,匍下身子抓工业,在项目谋划上、在项目落实上,想方设法为企业开绿灯,为企业解难题,解决了大量的基础设施配套政策等多方面问题,为林州工业企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奋斗,永不停息。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林州工业经济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企业产品质量、装备水平达到世界级水平,绿色成为工业代名词。2018年,林州共有河南省重点项目10个,安阳市重点项目21个,总投资达347.3亿元;铝镁车轮、底盘部件及车桥总成、电子新材料等“十大百亿工业产业集群”正加速打造;汽配产业园一期已入住企业12家,二期建成后将形成100万根车桥和500万套制动器生产能力;凤宝公司建成80万吨高端无缝钢管生产基地,填补国内空白;光远公司生产规模达到年产10万东电子纱和2亿米电子布,产量和质量全国名列前茅。
  林州市工信委主任 李智勇说:“我们将继续坚持发展工业经济不动摇,狠抓工业项目不放松,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再加力,凝心聚力,务实重干,努力开创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发展新局面。”安阳台 徐超 林州台 俊伟 国栋 迪迪 郭威

责任编辑:李艳丽
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