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安阳古城文商旅融合发展系列报道之一:老街巷焕发新活力

作者:刘云鹏   发布时间:2019-03-11 09:56   来源:安阳日报

原标题:安阳古城文商旅融合发展系列报道之一老街巷焕发新活力

 

仓巷街一景(记者 王小彤 摄)

编者按

  以文化为主导,以商贸为桥梁,以旅游为载体,把各个有利于文商旅发展的产业和平台融合进来,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安阳古城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区域内历史文化建筑众多,商贸基础雄厚,再加上正在实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复兴规划,古城文商旅融合发展大有可为。

  谁也未曾想到,一条全长528米的古城老街竟然在一夜之间“火”了,它不仅令安阳人乐而忘返,还登上了央视的《新闻直播间》。以往静谧的仓巷街,在猪年春节俨然成为安阳市民的“网红打卡地”。从农历除夕到正月初六,仓巷街客流量逾22万人次,即便是在春节长假过后,仍然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

  缘何如此?我们就从仓巷街的变化说起。

  仓巷街原名仓门口街,名字起源于这条街坐落在县衙粮仓门口。明清时期,彰德府、安阳县的府库县仓位于如今后仓坑的东北岸一带。新中国成立后,粮仓被废,仓门口街便更名为仓巷街。说起仓巷街的历史,古城文化专家、市城建档案馆馆长安民如数家珍:“清代至民国时期,后仓坑周边的粮仓府库成为府城的经济命脉,街区内分布着许多粮行、磨坊。大仓口进、小仓口出的环形运粮通道,沿坑塘而建的弧形街道,见证了安阳筑城格局的历史变迁。”

  仓巷街两侧的建筑多为明清时期官宦富商的宅第,结构精巧,装饰考究。比如六号大院,始建于清代中期,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这座民居共有四进院落,构成传统意义上的九门相照格局,从仓巷街一直延伸到后仓街。临街五间倒座房,金柱门开在东南方位,有墀头瑞兽、石雕门枕石,门上三块走马板庄重大方。一进院上房五间带月台、过厅,明三暗五,明柱带前廊,云纹雀替。门窗槅扇木雕精美,通透华丽。廊枋之上书写着“平为福、安且吉、寿而康”,字迹端庄秀雅。二进院的正房和东西厢房保存完好,整幢院落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是弥足珍贵的建筑文化遗存。漫步于仓巷街中,随处可见历史文化遗存。民居、庙堂、家祠、古树,无一不彰显着古城厚重的历史人文积淀。

  2018年7月19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我省15个历史文化街区名单,安阳市老城区仓巷街、高阁寺-城隍庙片区、西大街3个历史文化街区名列其中。同年10月19日,河南省住建厅在我市召开3个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审查会,与会专家形成会议纪要,原则通过3个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复兴规划。

  从去年8月至今年1月,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相关部门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群策群力,协同配合,对仓巷街、渠口街、后仓街等地段实施沿街立面整治、电信线杆入地、市政管线配套、民居院落修缮、游园绿植营造、景观照明布设等工程。在改造过程中,建设者秉持“有机更新、修旧如旧、循序渐进、传续文脉”的理念,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努力,终于在2019年春节前夕如期完成仓巷街保护整治复兴一期工程。

  保护整治复兴带来的变化显而易见,青砖砌墙,青瓦覆顶,仓巷街改造不仅修复了损坏的老屋,百姓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道路整洁,绿植增加,古朴典雅之风溢满小院。

  工程建设仅仅是仓巷街发生变化的开端,恢复旧貌也仅仅是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的第一步。正如文峰区甜水井街道后仓街社区党总支书记兼社区主任王建庆所说,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是保护那些历史建筑的躯壳,还要延续传统文化,改善生活环境,提升地区经济活力,让更多的人来这里参观旅游。

责任编辑:李艳丽
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