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安阳援疆医疗队队员于洋:“我的人生因援疆而精彩!”

作者:李剑波 王涛 郭晓东   发布时间:2019-05-15 08:49   来源:安阳日报

于洋(中)为患者实施膝关节置换手术 (资料图)

□记者 李剑波 王涛 郭晓东

  在我市这批援疆医疗队队员当中,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主治医师于洋是一位毕业于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80后”高材生。记者在巴里坤县人民医院采访,约了他两天都没约上时间,不是在手术,就是在值班。巴里坤县人民医院院长包建福告诉记者:“这段时间,医院外科主任受伤请假了,于洋就挑起大梁,代理外科主任职责,整个外科的事都由他来负责,确实特别忙,经常忙得连饭也顾不上吃。”

  去年6月,于洋得知我市动员医疗人员援疆的消息后,立刻就有了奔赴大西北的冲动。可转念一想,新疆路途遥远,家里孩子才5岁,正是最需要家人照顾陪伴的时候,这一走就要一年半,家里全部负担就需要爱人一人去承担,这让他的确有些不忍心离开。与家人沟通后,想不到全家人都很支持,爱人、父母、岳父母都说:“援疆是报效祖国的好事,你尽管去,家里的事有我们,你放心吧。”消除了后顾之忧,第二天于洋就找到院领导报了名并得到了批准。出发的那天清晨,于洋5岁的儿子早早起床,抱住爸爸哭着说:“爸爸不要走,我不要你走!”妻子为他做好早饭,收拾好行囊,眼眶含着泪温柔地嘱咐道:“到了那里一定照顾好自己,不要熬夜,按时吃饭,多给家打电话,多给孩子视频,家里的事情你放心,在那里好好工作……”

  就这样,去年8月,作为河南省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于洋背上行囊,从中原地区来到了离家3000多公里的祖国西北边陲——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被安排在巴里坤县人民医院开展援疆医疗工作。

  刚到巴里坤,恶劣的自然环境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天气极度干燥,紫外线强,昼夜温差大,饮食习惯不同,没几天他就患上了胃炎和重感冒,一连几天高烧不退,饭也吃不下,不到两周就瘦了五六公斤。但这些困难没有吓住他,他逐渐进入了角色,工作稳步开展起来。

  巴里坤县人民医院虽然是二甲医院,但规模和实力远不如家乡的医院。医院没有骨科医生,以往对于一些外伤、四肢骨折的病人,无法开展骨科手术,只能跋涉四五个小时翻越天山向哈密医院转诊,给当地民众带来了很大不便。作为骨科医生的于洋看到这种现状,心里暗下决心,一定尽自己所能,为当地民众做些实事。

  刚来没多久,于洋就开始在县医院崭露头角。去年9月8日傍晚,正在宿舍休息的他突然接到科里通知,县里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骨折病人较多,需要前去抢救。在这危急时刻,于洋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参与到病人的抢救工作中。原来,当地哈萨克族牧民一行6人在出行途中发生重大车祸,伤者都是60岁左右的老人,有的前臂骨折,痛苦不堪;有的小腿粉碎性开放骨折,血流不止;有的胸部复合性伤,呼吸困难。作为骨科医生的于洋当仁不让担当起了抢救的主力,制订诊疗方案、参与抢救、骨折固定、清创缝合、胸腔闭式引流……整个救治过程中,他没有坐下休息一分钟,连水也顾不上喝,一直忙碌在抢救一线。抢救持续了6个多小时,6位受伤的哈萨克族牧民第一时间得到妥善救治,避免了病情的进一步恶化。看着受伤牧民痛苦的表情转为平静,他终于放心地松了一口气,坐在椅子上睡着了。时隔8个月,当记者听他讲述这一过程的时候,依然能感受到当时的紧张气氛。当问到他那时的感受时,他说:“那是我来到巴里坤后度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个周末。”

  因当地风俗原因,哈萨克族牧民骑马摔伤导致四肢骨折的患者较多,于洋对自己接诊的每一个病人都认真负责,对每一台手术都一丝不苟,目前已经完成了各类四肢骨折手术近40台,优良率达95%。由于当地冬季较长,气候寒冷,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高发,且医疗条件有限,导致膝关节疼痛、畸形患者较多。为解决当地患者这一实际困难,去年10月,他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做了26例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患者一个个重新站了起来。于洋的精湛医术得到了当地患者的高度好评,树立了河南援疆医疗专家在当地的威信。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人叶尔夏提·叶尔肯出院前,竖起大拇指说:“感谢祖国为我们派来了这么优秀的援疆专家,河南安阳的专家就是我们的健康守护神!”

  自于洋来到巴里坤以来,县医院骨科门诊量、手术量逐步增加,弥补了县医院骨科方面的空白,为医院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工作中,他从诊断到治疗、手术、病例书写,逐一规范了骨科疾病的诊疗路径。另外,于洋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开展各类骨科手术,并将目前比较先进的骨科微创理念带到了县医院外科。在平时查房、手术、病例讨论中,他积极做好带教工作,通过言传身教,将自己的骨科知识及技能传授给当地医师。他还坚持实行每周一次骨科教学查房,从实际病例中查问题、找不足,快速提高当地医师的理论水平及实际操作能力。在他的带教下,科里的年轻医师已经能够逐步独立开展常见骨科疾病的诊疗工作。其中一名带教学生唐兴志对记者说:“于老师手把手教,耐心解答我们的问题,使我开阔了眼界,掌握了很多骨科知识。现在面对骨科病人的处理,我更加自信了。”

  巴里坤地域辽阔,总面积相当于5个安阳市大小。为解决巴里坤县偏远地区农牧民看病远、看病难的问题,我市援疆医疗队经常利用节假日,驱车数百公里下乡义诊。于洋一次也没落下,多次深入三塘湖乡卫生院、卡子湖村、尖山子村、团结村、海子沿村、大泉湾村、下涝坝村、阿格喜沃巴村进行义诊,为当地农牧民送医送药,讲授骨科保健知识,深受农牧民的欢迎。

  于洋还响应新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号召,与巴里坤大泉湾村村民陈国强结为亲戚,不畏严寒,无惧风雨,每月定期入住,与陈国强一家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帮他们铡草、喂羊、喂马,给他们宣讲国家的方针政策,讲授医疗保健知识,尽自己最大努力帮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真心付出换来了彼此的信任,于洋与陈国强一家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每一次见面都热情得跟一家人一样,每逢过节总被邀请到家中吃饭、拉家常。

  当记者问他来援疆为了什么时,他毫不犹豫地说:“来新疆之前,我对援疆的概念很模糊,心里也曾忐忑不安。来到这里后,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我脑海中渐渐清晰起来,援疆为了什么?为了国家的战略大局,为了自我的价值体现。”他曾在日记里写道:“风再猛,也折不断雄鹰的翅膀,我的人生因援疆而不同,因援疆而精彩!”  

   援疆感言:一生的精神财富

□于洋

  2018年8月,我作为河南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从中原大地到戈壁荒滩,从繁华都市到大漠边关,寻着前辈的足迹,肩负祖国的重托,告别亲人朋友,踏上援疆的征程。初到巴里坤,面对不一样的地域、不一样的人文、不一样的工作环境,我很快适应了这里的一切,在县医院开展了多台骨科手术,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我定期下乡义诊,送医送药,使当地百姓及牧民看病难、看病远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缓解。我响应新疆结亲住户政策,与当地百姓结为亲戚,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为增进民族团结贡献自己的力量。援疆经历的一切,使我丰富了阅历,锻炼了能力,开阔了视野,磨炼了意志,其中的苦与甜、喜与忧,必将成为我人生阅历的重要篇章,带给我一生的精神财富。援疆是一项责任,援疆是一段经历,援疆是一种精神,援疆是一份骄傲。我的人生因援疆而不同,因援疆而精彩!

责任编辑:郭聪
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