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红旗渠精神为扶贫工作“增智补钙”

作者:郭荣   发布时间:2019-06-18 09:13   来源:安阳日报

原标题:红旗渠精神为扶贫工作“增智补钙”

——林州市实施“志智双扶”推动脱贫攻坚纪实

□记者 郭荣

  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积极尝试努力奋斗,主动脱贫,向幸福出发,这已成为林州市6078户贫困户的心声。近年,林州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始终弘扬红旗渠精神,坚持“扶贫、扶志、扶智”三位一体的扶贫模式,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林州市是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推动精神扶贫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资源。”6月13日,在林州市脱贫攻坚指挥部,该市扶贫办主任李景清向记者介绍,林州市委、市政府始终高扬红旗渠精神这面旗帜,把弘扬红旗渠精神贯穿脱贫攻坚的全过程,实行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扶贫扶志扶精神。

  林州市连续多年组织开展“十佳最美扶贫人”“十佳自强脱贫户”评选表彰活动,教育引导群众树立自力更生、脱贫光荣的理念和志向,鼓励群众通过辛勤劳动、壮大产业、靠自己的努力脱贫致富,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帮助广大贫困户实现由“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

  通过典型引领激发贫困户主体意识,营造“我扶贫我自豪”“我脱贫我光荣”的社会氛围。2016年,横水镇铁炉村农民张艳平在丈夫去世后,其一家5口人被识别为贫困户。在帮扶人的再三鼓励下,她树立了依靠自己努力脱贫致富的信心。2017年,经帮扶人介绍,她在一家建筑公司的帮助下,凭借多年学习的刷墙技术,优先承包该公司在郑州的部分刷墙业务。张艳平由一名生活困难的贫困户蜕变成一名群众眼中的“小包工头”,不仅实现了自己脱贫,还带动了一批人实现增收致富。

  扶贫先扶志。对于那些因学致贫的家庭来说,供孩子上学,用知识改变命运成为他们最大的心愿。林州市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原则,从学校布局规划、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器材配建等方面,倾力支持贫困村发展教育事业,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2018年,该市共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4977人,资助金额455万余元。林州市慈善总会每年对考上博士、硕士、大学本科、大学专科的贫困学生,每人提供学业救助1万元、8000元、5000元、3000元;对取得高级技术资格证书、中级技术资格证书、初级技术资格证书的贫困人口,每人提供学业救助5000元、4000元、3000元。该市积极推动社会力量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帮助贫困学生,减少因学返贫现象发生,并通过定向委培特困生等方式,帮助贫困生完成中专以上职业学历教育,实现就业脱贫。

  林州市东姚镇李家厂村陈宇宙自幼家境贫寒,3岁时父亲意外身亡,7岁时母亲因劳累过度撒手人寰,后来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9岁时本人意外致残,11岁时爷爷奶奶也离他而去。成人以后,由于自身残疾,没有一技之长,陈宇宙只能在工地上看场子。尽管他非常努力,但是收入微薄。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陈宇宙接受了职业技能培训,并通过了全国二级建造师考试,现在他在一家建筑学校任教。他说,贫困户不能“庸、懒、散”,也不能“等、靠、要”,只要心中拥有太阳,生活就充满阳光。

  去年以来,林州市人社局组织六合、方博等培训学校到贫困村开展家政服务、种植养殖等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并为贫困群众介绍工作。该局举办“精准扶贫转移就业”招聘会6次,先后到16个镇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67期。通过培训,提高了贫困劳动力的生产技能和致富本领,促进了农民增收,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茶店镇脱贫户牛县青,其妻子和母亲身体都有残疾,他的两个女儿分别读初中和小学。面对生活的困难,他一不怕苦、二不怕难,苦学电器维修技术,在各级帮扶和自身的努力下,他开了一家电器维修店,凭着良好的信誉和过硬的技术赢得了客户的信任,每月收入3000多元,实现了脱贫。

  2017年11月22日,河南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林州市召开,对林州市实施的“志智双扶”给予充分肯定。2018年,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率领扶贫办党员干部到林州市开展“学习红旗渠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主题党日活动,林州市“志智双扶”典型案例被中宣部列为20个案例之一在全国推广。

责任编辑:郭聪
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