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刘金荣:土地生“金”的奥秘

作者:姚庆云   发布时间:2020-06-30 09:44   来源:安阳日报

原标题:土地生“金”的奥秘

——记市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所长刘金荣

▲刘金荣在查看谷种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林州东姚的洪河小米、马投涧的小米香飘万家,品牌叫响,市场抢手,原来偏僻贫瘠的丘陵地带生出了“金子”,当地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而这粒种子就是市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所长刘金荣带领他的团队培育出来的。现在,全省的谷子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这个团队培育的品种“豫谷18”。

  “谷子适应性较广,是一些丘陵山区靠天吃饭农业条件较差地区的主要作物。这些地方贫困户较多,他们有了好的种子,再掌握良种的科学种植技术,就能够早日脱贫。采用新品种、新技术,农民每亩地可增加收入640元。一般来说,谷子亩产600斤~800斤,谷子价格在2元~3元,平均亩收入1750元,去掉化肥100元、犁耙播种100元、种子35元、农药20元,收获70元,收入在1425元。种3亩谷子可收入4275元,超过2020年脱贫标准4000元。所以,贫困户人均种植3亩谷子就能脱贫。”6月23日,刘金荣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刘金荣是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执行专家、全国著名的谷子育种专家。他从2002年开始从事谷子新品种选育和栽培研究工作后,带领团队选育了20个品种,其培育的“豫谷18”是唯一通过国家三大区域试验的谷子品种,在全国平均比对照品种每亩增产34公斤,最高亩产超千斤,被农业部誉为谷子界的“郑单958”。2014年以来,农业部一直把“豫谷18”作为谷子主导品种推广,累计推广面积约53.3万公顷,增产2.72亿公斤。为了培育优质品种,刘金荣几乎是“长”在了试验田里。他们在安阳柏庄试验田和三亚南滨试验田种植了很多品种材料,进行对比、选优。近几年,刘金荣又选育了抗除草剂谷子新品种,如“豫谷31”“豫谷32”“豫谷33”“豫谷34”“豫谷35”等,不仅具有“豫谷18”的优良特性,而且抗除草剂,解决了谷田除草难的问题,深受谷子种植大户、合作社的喜爱。

  今年6月,柏庄试验田刚收割完麦子,刘金荣就带着他的团队在试验田切杆施肥犁地区划,开始新一轮谷子试验。今年,他们种下了数百个试验品种和上万份试验材料。

  “一个品种从培育到稳定,到参加各级试验,一般得10年时间。为了培育新品种,研究所除了在安阳的试验田里培育还到海南做加代培育,要经过多次试验,从一代一代谷子中挑选最优的,培育一个新品种最快也得5年时间。”刘金荣的办公室柜子里就摆放着沉甸甸的谷穗,他看着谷穗充满感情地说。

  一个谷子品种能从试验田走上老百姓的餐桌要“过五关斩六将”。刘金荣说,谷子品种不仅产量要高,它的米还要好看、好吃。谷子收获后,专家要评价各个品种小米的商品性和食用性。参加产量试验的几百个品种,全部碾成小米,每次组织十几个人察看小米粒的色泽深浅明暗、大小一致性,闻闻小米香味、品品小米的口感。每次评鉴10个小米品种,以“豫谷18”为对照,对比打分,好于“豫谷18”的小米品种作为重点品种,再结合品种的产量、抗病性等确定品种优良次序,然后参加国家省级试验与全国其他单位育出的品种同台竞技,表现优秀的才拿去品种登记,让农民推广种植。

  良种选出来了,刘金荣和他的团队还要教农民科学种植技术,双管齐下打赢脱贫攻坚战。他们常年帮助龙安区马投涧扶贫企业亿天米业、林州市东姚镇的洪河米业、洛阳三康米业等企业,助力品牌农业做大,通过产业、基地带动贫困农民早日脱贫。他们还联合河南省多家农业技术推广和科研部门,与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小型农户等多元主体有机整合,建立四级联动全方位服务体系,共同开展“豫谷”系列谷子新品种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示范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河南谷子种植面积由2010年的3.52万公顷发展到2018年的4.89万公顷;单产由2010年的每亩185.8公斤,增加到2018年的每亩233.6公斤,每亩增产47.8公斤,增加效益17542.5万元,提高了黄土地的“含金量”,让脱贫攻坚多了一份胜券。□《安阳日报》记者 姚庆云 文/图

责任编辑:李艳丽
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