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林州:“独臂村支书”挑起致富担 让穷山沟变身“网红村”

作者:王勇生 王宁   发布时间:2020-09-01 11:12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安阳8月31日消息(记者 王勇生 王宁)自林州市出发,盘山而行,车行近一小时经“九曲十八弯”才能抵达位于海拔1300米太行山巅上的盘龙山村。

  这里曾因地处贫瘠,交通不便,被评为河南省级贫困村。昔日荒凉的小山村,如今却因乡村旅游兴旺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而这巨大的变化,离不开一个“网红村支书”,他就是任村镇盘龙山村62岁的党支部书记王生有。多年来,“独臂村支书”王生有带领盘龙山村群众谱写了一曲脱贫攻坚、致富奔小康的新时代发展之歌。

  8月28日,安阳市“聚焦六稳六保 决战脱贫攻坚”主题采访团走进林州市任村镇盘龙山村,探秘“网红村支书”如何挑起致富担,让穷山村变身“网红村”。

盘龙村景观台景色(央广网 王宁 摄)

  挑重担 弟兄接力建设家乡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对山里人来说,路就是摆脱贫穷的金钥匙。王生有的大哥王自有,在盘龙山村当了50多年村干部,带领村民修路绿化种药材。2013年6月,为硬化东垴自然村的道路,突发心肌梗死,倒在了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任村镇党委领导多方调研后,想让王生有回村里接过大哥的担子。

  早在2002年跑运输时,王生有曾经遭遇一场严重的车祸,不幸失去了右手,右腿也严重残疾,走路很不方便。巍巍太行山,浓浓家乡情。王生有心系家乡百姓苦,经过一番深思,决定回到盘龙山村,担任党支部书记,接过大哥未竟的事业,继续带领群众修路,建设家乡。

“断臂村支书”王生有站在平整的水泥路上(央广网 王宁 摄)

  硬化道路需要一大笔资金,村里几乎没有一分钱,怎么办?“这钱我来出,我曾答应过大哥,就一定要帮他完成这个心愿!”二哥王金有一语定音。二哥王金有在焦作市从事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多年,事业红红火火,没少为家乡建设出力。为硬化通往东垴自然村的道路,保护村口的古树白皮松,二哥再次捐款80万元。在王生有的带领下,昔日坑洼不平的土路变成了平展展的水泥路,整个工程共花费30多万元,村里没钱,王生有先兑现了8万多元工人工资,余款也由王生有个人出资垫上了。

  时光荏苒,经过多年不懈努力,观光平台、停车场、七级跌瀑式景观带的相继建成,盘龙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盘龙山也成了三省交界地带的“网红村”,来盘龙山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2018年,王生有等支村两委班子在帮扶单位林州市纪委、驻村第一书记等人的指导、协调下,把目光瞄准到农村民俗旅游项目上来,大力建设美丽乡村。依托民俗旅游带动群众增收效果更加明显,未来发展更具有潜力和空间。

盘龙村村民依山而建的房屋与石阶(央广网 王宁 摄)

  致富路 多样发展促经济

  路通了,怎样才能让老百姓致富?王生有在修路布景的同时,大力发展大红袍花椒产业,全村种植面积超过200亩,年均产值超80万元;先后发展中药材种植100余亩,发展林下养鸡项目,人均养鸡超50只,群众致富道路更加多样化。

  眼下正是大红袍花椒成熟的时节,依着盘龙山村蜿蜒的道路拾阶而上,空气里弥漫着花椒特有的香气,沁人心脾。

村民在路边晾晒的花椒(央广网 王宁 摄)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残缺的身躯不能阻挡奋斗的脚步,高耸的山峰不能阻挡追梦的决心,在王生有的努力下,盘龙山村2016年完成脱贫摘帽。

  只有根深树壮,才能枝繁叶茂。王生有认为,做大做强集体经济,是做好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盘龙山生产的大红袍花椒个儿大味儿浓颜色红,远近闻名。王生有和驻村干部探讨之后,采用“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成立了合作社。贫困户与合作社签订务工合同,合作社需要用工优先照顾贫困人口。注册“盘龙丰”农产品商标、申请成功了“大红袍花椒”外包装专利,建立了“盘龙云端”淘宝网店,逐渐形成品牌。现在,合作社每年收购本村贫困户和群众花椒5000余斤,统一包装销售,在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带动了贫困群众增收。

  王生有回乡勇担重任,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故事,渐渐被更多的人知晓,“独臂村支书”山村筑梦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他也先后荣获“河南省十大扶贫人物、感动安阳十大人物”“安阳市优秀共产党员”“十佳优秀农村基层干部”等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安小新
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