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汤阴县:同心托起脱贫梦 幸福路上阔步行

作者:郭凡   发布时间:2021-01-13 09:39   来源:安阳日报

 

  深冬时节,行走在汤阴县城乡,一幅生态宜居、产业兴旺、和谐幸福的乡村画卷铺展开来:一条条平整的柏油路直通家门口,一座座环境宜居的村庄一改往日旧貌,一个个特色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这是汤阴县“真扶贫”“扶真贫”带来的喜人变化。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特别是在“十三五”期间,该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紧围绕高质量脱贫这一目标,持续做到“七个坚持”,精心谋划、精准施策,举全县之力、聚全民之智推动精准脱贫,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截至2020年年底,该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188户17468人全部脱贫(其中不享受政策1653户6815人,享受政策3535户10653人),3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由4.25%下降为零。

  担当实干 构建大扶贫格局

  五年来,汤阴县始终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体系建设作为第一抓手,攻坚机制日臻完善。该县在成立县脱贫攻坚工作指挥部的基础上,成立了14个工作专班,牵头负责专项工作推进。该县10个乡镇比照县脱贫攻坚工作指挥部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由党政正职挂帅,同时在所有涉贫村建立村级脱贫责任组,并为290个涉贫村每村设立1名扶贫专干。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为做好帮扶文章,该县建立了县级干部联系点、县直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包干制度,43名县级干部、106个县直单位、3300余名党员干部与10个乡镇290个涉贫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并选派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家庭增收致富工作员等,全方位建立了县级干部、县直单位驻村工作队、脱贫攻坚责任组、驻村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家庭增收致富工作员和村“两委”干部的“七重”脱贫攻坚帮扶网络,全面推进扶贫、扶志教育,提升贫困户精神面貌,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做到“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韩庄镇中张贾村村民苗文风身残志坚,致力发展养殖业。在该村“两委”干部和帮扶责任人的帮助下,苗文风和父亲养殖了6000余只鸡、鸭、鹅。经过3年的打拼,2019年,苗文风一家人均纯收入达7770元,顺利实现脱贫。“好吃懒做是脱不了贫、致不了富的。俺相信只要踏实肯干,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苗文风说。如今,他成为该村脱贫致富的典型,被大家称为养殖业的“三军总司令”。

  扶贫先扶志。汤阴县坚持以“五风”建设为载体,激励贫困群众改变精神面貌。该县在298个行政村开办农民夜校,将其建设成为政治学习的学校、法治宣讲的课堂、带富创富的平台、基层事务的会商室、矛盾纠纷的调解室,推动“志智双扶”全覆盖,并融合扶贫、扶志和扶智,在全县探索开展“三扶积福”活动,建立“三扶积福爱心超市”,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合力攻坚 筑牢社会保障网

  “住上新房,俺心里高兴得睡不着觉。”在五陵镇瓦查村脱贫户石永亮的家里,女主人高素青正在院子里给几盆花卉浇水,她脸上的笑容比冬日的阳光还明媚。石永亮家原本幸福美满,几年前,他因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成为因病致贫贫困户。年久失修的房子四处漏雨,门窗破旧,自己却无力改造。2019年,他在政府的帮助下完成危房改造,昔日的小院儿经过改造后变得窗明几净,焕然一新。

  贫困群众的生活保障一直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汤阴县坚持把精准施策作为第一责任,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得以全面实现。截至目前,该县完成2108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完成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评定鉴定。

  同时,该县通过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和政府医疗保障救助“五重医疗保障”,筑牢贫困户社会保障网。全县13家公立医院均开设了贫困人口绿色通道、爱心病房和“一站式”结算窗口,严格落实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实施“一站式”就医结算报销。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受“五重医疗保障”待遇共4万余人次,报销费用近8000万元;鉴定贫困人口门诊慢性病患者2490人,慢性病病种由22种增加到43种,报销比例由80%提高到85%。

  此外,在教育扶贫方面,自2016年秋季学期以来,该县共发放各级各类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资金1700余万元,受益学生3万人次。近五年来,该县建设公办寄宿制小学16所,招聘特岗教师585名、事业编制教师519名,签约全科教师16名,全部分配到乡村教育一线,同时培训重点向乡村教师倾斜,持续提升了乡村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在饮水安全方面,该县持续开展饮水安全排查,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水质每半年进行评估检测,出具饮水安全评估报告。该县还投资5782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确保安全饮水全覆盖。

  产业引领 铺就群众致富路

  “俺在农庄干活儿,每天8小时,一天有七八十块钱的工资,一年下来能挣两三万元。”在韩庄镇南张贾村滨河农庄里,正在管理果树的贫困户程捧只算起了她家的经济账。2017年,滨河农庄成为镇级产业扶贫基地。该村7户1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常年在农庄务工,并于2019年年底全部脱贫。目前,周边140多位村民常年在农庄就近就业,其中贫困户有15人。

  自脱贫攻坚以来,汤阴县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实现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根本手段,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坚持因地制宜,着力发展培育特色农业、艾草种植加工、服装加工、畜牧养殖、光伏发电五大扶贫产业,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产业扶持措施在3项以上,促进贫困户增收2000元以上。同时,该县多措并举,凝聚合力,打造信息服务、产销对接、网络电商三大平台,以消费扶贫为抓手,搭建社会扶贫桥梁。截至目前,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9亿元。

  在“北艾之乡”的伏道镇,用艾草发展产业是这里的独有特色。在该镇后攸昙村,很多农户在农闲时都会在家中缝制布鞋、鞋垫、抱枕等特色产品。从去年开始,在后攸昙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常鑫的带领下,该村打造了“富道养生鞋垫”这一产业品牌。“伏道镇的特色就是艾草,我们利用这一优势发展手工布鞋以及艾绒养生鞋垫等产业,拓宽了农村闲散妇女劳动力就业增收的渠道,以此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筑牢‘未贫先防’的防火墙。”常鑫说。

  转移就业是实现脱贫的重要途径。近年,该县通过“五条路径”,稳步推进转移就业,将招聘会举办到乡镇,每年提供岗位1.5万个,每年开发公益性岗位2000余个,培训贫困劳动力3298人次。同时,该县建立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机制,提高农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目前,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村有260个,占比87.2%,其中39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5万元,为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提供了坚实后盾。

  乡村蝶变 座座村庄焕新颜

  脱贫攻坚这些年,韩庄镇南张贾村不仅摆脱了贫困,还修建了党群服务中心、乡村大舞台,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该村硬化村庄道路10余公里,安装路灯80余盏,实现了村民不走“黑路”、泥路的愿望;建成占地20公顷的山体景观公园,种植园林苗木和经济作物3.6万株,成为该村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位于汤阴县东部的任固镇孟庄村,一直以来是一个偏僻落后的小村庄。驻村第一书记郝建军上任后,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修整了乡村街道,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村内天然气实现全覆盖,村民还有了自己的文化活动室和游园。该村依托种植合作社、养鸡场、服装厂等帮助68名贫困人员实现转移就业,为27户贫困户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对36户贫困户住房进行了“六改一增”,村庄的面貌日新月异。

  汤阴县坚持把增加投入作为第一保障,以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为目标,统筹涉农资金向脱贫攻坚倾斜,持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筑牢各项工作保障,着力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自2016年以来,该县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5亿元,安排项目455个,配齐基础设施和夯实产业基础;298个村除8个“城中村”外全部实施农村环卫保洁一体化,配备保洁员1121名,设置铁皮垃圾桶14000余个,并投资9000万元开工建设生活垃圾处置中心;投资5.83亿元实施电网改造项目788个,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578.31千米,新建、改造台区1816个,减免电费461.16万元;投资1.2亿元打造国家级“四好农村路”,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汤阴县广大党员干部走出了一条不让一名贫困群众掉队的为民奉献之路,走出了一条共同富裕的永续发展之路,更走出了一条党和政府心系贫困群众、践行新时代使命的圆梦之路。

  看今朝,岳乡大地焕了新颜,群众告别了贫困。脱贫退出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从今年起,汤阴县脱贫攻坚工作将由集中攻坚阶段全面转入巩固提升阶段,建立防返贫帮扶机制,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汤阴县委、县政府将以滴水穿石的韧劲、九牛爬坡的拼劲,真抓实干,提升贫困户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在新征程上,岳乡干部群众的奋斗信心更加坚定、未来生活画卷更加美丽。

责任编辑:王建民
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