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龙安区:亮眼!脱贫攻坚的龙安成绩单

作者:梁亚杰   发布时间:2021-01-13 09:42   来源:安阳日报


  龙安区位于安阳市西南部,区域面积367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人,共有41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226户10588人。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龙安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精准施策,尽锐出战,硬仗硬打,贫困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经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全区41个贫困村在2019年年底前全部按计划有序退出;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系统显示,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全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人均纯收入全部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稳定实现。脱贫攻坚取得预期成效。

  完善长效机制 提升群众幸福感

  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在住房保障方面,龙安区坚持“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深入开展危房清零行动,通过鉴定安全、改造安全、保障安全三种方式,全面保障贫困群众住房安全。在健康保障方面,着力解决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方便看病、少生病”等问题,大力改善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扩建)了包括龙泉镇全林村、马投涧镇高小屯村、马家乡贾家村在内的10所村卫生室,全区每个行政村卫生室均配备了健康一体机,41个贫困村卫生室已全部达标。开辟县域外就诊就医绿色通道医院、协调解决县域内区级定点二级医院,与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第五人民医院、第七人民医院签订贫困人口就诊就医绿色通道协议,拓宽贫困群众就医受益范围。贫困人口住院治疗出院可享受“五重保障”政策,域内定点医疗机构按90%报销比例给予政府兜底。协调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安阳县人民医院作为龙安区区级定点医院。全面推行先住院后结算“五重保障”一站式结算,建立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长效机制。在教育保障方面,2016年以来,龙安区累计资助和补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5939人次,金额243.78万元,做到了应助尽助、一个不漏,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失学,实现了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累计为全区476名中高职和大专阶段学生发放“雨露计划”扶贫助学补助金66.53万元。同时,积极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5年来,累计办理生源地大学生助学贷款2553人次,助学贷款总金额达到1814.9万元。对有特殊情况不便入学的,该区采取送教上门的措施,确保适龄学生不辍学,及时为贫困幼儿、贫困学生、贫困家庭寄宿生等群体发放教育补贴、补助。在饮水安全方面,龙安区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共投入资金2089.26万元用于安全饮水工作,其中投资1657.76万元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和维修养护工程建设;投资431.5万元用于增加西部山区家庭水窖放水频次、消毒频次及水质检测工作,实现了全区农村饮水安全有保障、全覆盖。在综合保障方面,龙安区确保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孤儿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临时救助等政策落实到位,实施扩面征缴、政府代缴等措施,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保率达到100%,特困人员“3+2”的“五养”供养模式成效明显。在扶贫资金使用方面,龙安区争取上级扶贫资金7787.5万元,区级积极筹措配套资金3644万元,安排扶贫项目419个,农村人居环境和基础服务功能得到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得到大力改善,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得到可靠保障。抓好产业扶贫。通过“企业+贫困户”和“村委会+合作社+贫困户”以及“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带贫模式,形成了工业经济、花卉苗木、休闲旅游、特色农业四大扶贫优势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抓好就业扶贫。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公益性岗位、自主创业、就近就地吸纳、自主向外输出等多种方式,实现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贫困人口应就尽就。抓好金融扶贫。加大“两类人群”小额信贷投放力度,做到应贷尽贷。设立200万元的区级风险补偿金,严格规范小额信贷使用,确保风险隐患稳定可控。抓好消费扶贫。成立区消费扶贫工作专班,出台《关于做细做实消费扶贫行动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通过网络平台、举办丰收节、机关采购、培育扶贫市场等多种形式,促进消费扶贫。通过帮扶,该区涌现了马投涧镇王二岗村王金光、龙泉镇东上庄村李波等脱贫致富代表。

  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统筹有力。抓稳岗就业。对全区1140名贫困劳动力务工情况进行摸底,及时发布用工信息,为544人发放了返岗复工一次性交通、生活补贴。抓复工复产。实行符合疫情防控和环保要求的项目不再审批的特殊措施,为企业购买复工复产综合保险,每天向复工复产企业投放防疫物资,全区带贫企业全部实现应复尽复。抓产品销售。下发《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促进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的通知》等文件,通过线上线下帮助贫困群众销售农产品85.6万元。抓项目进度。为克服疫情影响,对有利于增加贫困户收入的产业项目优先入库、优先安排资金,产业投入占比增加到58.57%。将部分符合条件的项目招标形式由原来的公开招标调整为政府采购,灵活采用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等采购方式,缩短招标时间近一个月,加快项目进度。

  巩固脱贫长效机制持续完善。龙安区坚持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书记、区长亲自抓,区四个班子领导带头分包贫困村和非贫困村,15个扶贫专班、75个村级脱贫责任组、107名第一书记切实履职尽职,形成了从组织体系到制度保障等相关机制,保障了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完善制度保障。完善脱贫攻坚目标、责任、考核、问责“四个制度”体系,坚持日调度、周例会、月推进、季通报制度,健全培训、督导和通报等各项工作机制,保障脱贫攻坚工作高效落实。建立动态排查监测机制。针对可能出现的新的贫困风险,对经过排查确定的174户472人“两类人群”中的边缘易致贫户落实了1名乡镇党员干部联系帮扶,用活用足救助政策,确保帮扶及时到位。同时建好动态监测库,按照返贫致贫风险点消除标注程序,严把出口关,返贫致贫原因消除后,实行6个月~12个月的渐退期退出管理。设立防返贫阻致贫保险。针对1.5万人(含城市人口)非贫低收入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病、因学、因灾、因意外致贫或返贫的家庭,龙安区与中国人保合作,投入75万元,设立防返贫阻致贫保险,有效预防了返贫致贫风险。

  做好监测管理 巩固脱贫成果

  经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龙安区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消除了绝对贫困。为巩固脱贫成果,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该区将继续对脱贫村、脱贫人口开展监测,持续监测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定期核查,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动态清零。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

  建立动态排查监测机制,及时锁定风险人群。针对可能发生的新的贫困风险,建立动态排查监测机制。根据三种方式筛选初步名单。一是开展逐月排查,充分发挥各乡镇(街道)包村干部、各村包片干部的作用,逐月进行走访和排查,及时发现脱贫人员返贫风险和一般人群致贫风险。二是通过农户自愿申请的办法,就致贫、返贫风险原因向村委会提出申请。三是通过“两不愁三保障”相关部门数据分析比对,及时发现可能返贫的情况,澄清脱贫人口可能返贫以及一般群众中因病、因学、因意外等致贫风险的底数。

  严格程序标准,做好“两类人群”精准识别。在筛查的基础上,锁定可能返贫致贫的风险人群,采取入户走访、排查核实、民主评议、采集信息等方式,由村“两委”确定初选名单,经乡镇(街道)核实后报区扶贫办,区扶贫办交相关行业部门比对后,对符合的“两类人群”录入国办系统进行动态管理。

  抓好政策帮扶,全力阻止新的贫困发生。对经过排查确定的“两类人群”用足用活各项政策进行帮扶,因人因户针对风险点精准施策。一是强化帮扶,对每户边缘易致贫户及时落实乡镇党员干部联系帮扶。二是用好“四项政策”,本着随时发现、随时救助的原则,用活用足救助政策,因人因户研判,做到低保政策应享尽享,对有就业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介绍务工、安置公益性岗位等,保障务工收入;增加光伏以及村集体产业覆盖,增加“两类人群”收入。三是用好防返贫保险,龙安区与中国人保合作,对因病、因残、因灾返贫致贫人群,设立防返贫阻致贫保险,有效预防了返贫致贫风险。四是落实好其他政策,对“两不愁三保障”各项指标逐项梳理,对住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各项政策动态监测,全员覆盖,确保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五是实行动态监测管理,建好动态监测库,有进有出,按照返贫致贫风险点消除标注程序,严把出口关。返贫致贫原因消除后,实行6个月~12个月的渐退期退出管理。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脱贫后如何防止返贫、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始终是龙安区委、区政府不断思考、常抓不懈的焦点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这为龙安区下一步工作提供了清晰标准和明确方向。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龙安区将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为建设美丽幸福的新龙安而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王建民
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