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都学会第二十届(太原)年会论文
古都名城话太原
王革勋
二○○三年八月二十日
一
太原,一名晋阳。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老都邑。其名源早已见诸先秦典籍。《尚书》记载:“既修太原”。《诗经》表述“至于太原”。《左传》有:“败狄于大鹵”。《五经四书》注释:“广平曰原”、“高平曰太原”,北方少数民族亦称太原为大鹵。
远在五帝时期,少昊之孙、黄帝曾孙台邰,原为颛顼帝的水官(水利部长),被封邑太原,世人尊为汾河之神。
太原是唐尧帝的初期都城。《帝王世纪》载:“尧始封唐(河北唐县),后徙晋阳(山西太原),及为天子都平阳(临汾)”。《道地•五帝都》记:“尧始都于唐,后徙晋阳,即位于平阳”。《元和郡县志》述:“故唐城,在今晋阳县北二里,尧所筑”。《通典》讲:“今之并州,古唐国也,昔帝尧为唐侯所封之国”。《国都城记》还说:“唐国,帝尧之裔子所封”。郭沫若主编之《中国史稿地图集》,将太原标为唐尧第二代都城。
太原是周代晋国的最早的都城。《春秋世族谱》注:“晋姬姓,武王子唐叔虞后,成王灭唐而封之,今太原晋阳是也,至燮父改曰晋,以汾河支流晋水得名”。晋国早都太原北郊唐城,后移晋阳,再迁曲沃、绛县、翼城、新田等地。到了春秋晋国壮大,成为五霸之一。
太原为战国七雄——赵国的第一代都城。晋国的实力派之一赵氏家族,原居山西河津,历赵凤、赵孟、赵襄、赵盾、赵朔、赵武、赵成,至赵鞅(简子)始居太原,其子赵襄子正式割据,称元年,襄子23年(前453年)三家分晋,太原成为赵国的国都。太原古城,早称晋阳城,乃赵简子家臣董安于所建。是赵国赖以发展壮大的根据地。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把太原定为赵国的第一代国都。
太原还是汉封诸侯韩国、太原国、代国的都城,也是西晋太原国的都城。五胡十六国时期,乃前秦苻丕的都城。
进入南北朝,太原成为东魏、北齐的别都。虽东魏都邺城,但大丞相高欢常居晋阳,在太原设大丞相府。北齐高洋灭东魏既都邺,作为皇帝却常到太原。齐后主高纬,安德王高延宗,均在太原登基称帝。
唐代初期以及武则天的周朝,都以太原为北都(西都长安、东都洛阳)。到了唐玄宗,再置北都于太原,以后又将太原改名北京(成都南京,凤翔西京,西安中京,洛阳东京)。
五代唐、晋、汉开国皇帝,皆由晋王发家,先于太原称帝。后唐李存勗,建都洛阳,另设北都太原、西都长安、邺都兴唐府;后晋石敬塘,都东京开封,另设北京太原,西京洛阳,兴唐府邺都;后汉刘知远,也都东京开封,再设北京太原,西京洛阳,邺都兴唐府。
北汉刘旻,割据山西北部,河北、陕西各一部,正式建都于太原,历4帝29年。
太原作为古都,据不完全的粗略统计,有尧都1年,赵都28年,汉韩王信都3年,代王刘恒都17年,太原国刘参都17年,代王刘登都29年,代王刘义都18年,西晋太原国成王辅都3年,李存勗晋王都17年,北汉国都29年,共计162年。若再加尧裔唐国,周初晋国,那时间长多了。
另外太原尚有陪都、别都162年,其中东魏17年,北齐28年,唐初32年,武周11年,玄宗45年,五代唐晋汉29年。
二
太原不仅是悠久的古都,还是一座充满历史文化内涵的名城。始建春秋战国,又经秦汉及隋唐历朝修整,城市规模逐渐发展,中间虽有公元979年战乱焚毁,但历宋、明、清的重新建设,名城太原较之赵筑大明城,东魏筑新城,隋筑仓城更加光辉夺目。尤因太原地势“东居名关,北逼强胡,西临汾河,南有霍山”,“年谷独熟,人庶多资”,“据天下之肩背,为河东之根本”,位居四战、四塞之地。作为三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向为军家必争之域,在太原大地上演出了一幕幕壮丽史诗。
前541年,春秋时代,晋国官员荀吴帅领部队“败狄于大鹵”,就在太原打败了少数民族多部狄人。可谓太原战史之先。
前248年,秦派大将蒙骜进攻赵国,占领晋阳及附近37座城池,建立了太原郡,由此晋阳城又名太原城。
西汉建立,太原为北方防御重镇。刘邦封韩王信守晋阳,让其北御匈奴。在匈奴骑兵30万围朔州、攻太原的阵势下,韩王信向匈奴投降。刘邦亲帅大军攻韩王,五年后杀信于阳高,又封子刘恒为代王,都晋阳。
汉文、武两帝,都把太原作为抗击匈奴的前线,武帝刘彻亲到太原部署、指挥军事,变防御为进攻,分化瓦解,到东汉光武时才击败匈奴,使北匈奴西走,南匈奴降汉。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袁绍任冀州牧(长官),踞并、青、幽三州,西以晋阳为中心,控制晋中、晋北广大地区,称雄一时。
西晋晚期,五胡十六国的刘渊、石勒、刘琨,反复争夺晋阳,仅刘渊与晋争夺晋阳城即长达9年之多。
北魏拓拔硅,建都平城(大同),而后南下攻入晋阳,进而统一了中国北方,稳定了局势,促进了晋阳的繁荣,最后才南迁洛阳。
东魏高欢被封齐王,他深知太原地位险要,在此建立大丞相府,作为东魏的太上皇,坐镇晋阳,操纵中原政权于邺城。其子高洋,干脆篡东魏为北齐,将太原建成一个规模宏大的城市,使太原实际位置超乎邺城之上。
魏晋南北朝,太原一直是北方的政治军事中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封子杨广为晋王,镇并州。杨广篡位后,在太原河西新筑仓城、晋阳宫。
太原是唐朝的创业基地。李渊本为太原留守,607年起兵晋阳,下汾晋,取关中,席卷中原,南下灭隋。唐太宗派徐勣在河东修东城。武则天尤重太原城建,视洛阳为神都,太原为北都。安史之乱,唐将李光弼总以晋阳城为依托,阻止史思明的进攻,并在太原重创叛军。
五代后唐李存勗,初为晋王据太原。916年取河北,923年称帝魏州(大名),国号唐。同年灭后梁迁都洛阳。后汉刘知远、北汉刘旻,统由太原发迹,面南登基。难怪后周郭威言:“河东山川险固,风俗尚武,士多战马,静则勤稼穑,动则习军旅,此霸王之资也”。宋朝文人刘安世也说:“太原控扼二边,下瞰长安,才数百里,弃太原则长安京都不可都也”。
宋太祖赵匡胤,攻晋阳未果。太平兴国四年,太宗赵光义亲率大军40万,奋战五个月,才拿下北汉国都太原。唯恐“龙兴之地”再起兵事,竟纵火焚烧太原城,并放汾河、晋水冲掉废墟。而后重新改建太原城于北面的唐明镇,街道统一“丁”字形,以钉死龙脉,永保宋之安宁。宋代抗辽名将杨业,原籍陕西神木,落籍山西镇守太原,曾南北夹击大破契丹,在太原一带打了很多胜仗,可歌可泣的杨家将爱国故事多源于此。
金元明清时期,太原一直是北方重镇。明太祖朱元璋,突袭太原,攻取山西,并将太原列为九镇重地之一。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以20万之众,下西安、破太原,进取京师。
1949年4月20日,华北野战军集中18、19、20兵团和一野第七军,对太原发起总攻。22日肃清外围,24日攻破城垣,四个多小时全歼国民党守军12万4千余人,结束了闫锡山在山西长达40年的军阀统治。
现今的太原是山西省会,是三晋政治、经济、文教中心和交通枢纽,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合金钢、重型机械和化学工业基地,著名航天基地,太原的未来必定是高品位的全优城市。
从前507年建太原,到现今的2003年,正好是2500周年。
三
由于历史发展,政治传承,地缘特征,人物活动等诸种因素,三四千年来,古都名城太原,同包括邺城在内的古都安阳与赵都鹤壁,长期存在着方方面面的自然联系。
封邑太原的台邰,是少昊之孙,而少昊成长于安阳,建都曲阜。台邰奉都于安阳市内黄县帝丘城颛顼帝之命,而赴任太原。
封都太原的唐尧,乃五帝之一的帝喾之子,先为唐侯后称帝。而帝喾先在安阳市境的帝丘,辅佐颛顼帝当政,后封都商丘与偃师。今内黄县有二帝陵:颛顼陵、帝喾陵。
五霸之一的春秋晋国,前510年在朝歌之北的鹤壁市西境设立中牟邑。晋、齐、卫三国角逐中牟二十余年。如《五经四书》记载:“佛肸为中牟宰”,“卫侯如晋过中牟”,“晋车千乘在中牟”,“齐师伐赵东鄙围中牟”,“晋赵鞅(简子)伐卫中牟”等。
晋国丞相赵盾,屡次进谏晋灵公荒淫暴虐,灵公想杀赵盾,赵盾(宣子)闻讯逃匿,但“足不出境”。现鹤壁市浚县有赵盾墓,宣子祠。
晋国正卿赵简子(赵鞅)患病,五天不认人,众官员都很害怕,请名医扁鹊(秦越人)诊治,扁鹊说:“血脉有病需要治,有何怪哉!”果真一天半后就醒了,简子赐扁鹊田地4万亩,扁鹊不受,到安阳、汤阴一带行医,遭人妒忌,在路上被刺杀。现汤阴县有“伏道村”,“岗上村”存扁鹊墓祠。
赵国自赵夙起,九世称侯,五世称王而灭。前425年,都太原的赵襄子,传位于其兄之孙赵献子,襄子之弟赵桓子不服,遂废献子自立,迁都鹤壁中牟,一年而死,由献子继续主政。中牟历桓子、献侯(追认)、列侯、武公、敬侯五世,三十九年。经敬侯再迁邯郸。赵都前后三迁:太原、鹤壁、邯郸。鹤壁中牟乃赵封侯之始,中兴之地。
安阳的地理名源演变,亦与魏赵两国有关。魏有安阳邑,赵有中牟邑,两邑均在原汤阴县境内,东西相距40公里。前361年,赵魏两国易地,赵将中牟邑给魏,魏以繁阳邑(内黄西北)入赵。66年之后,前275年,赵国南下攻占魏安阳邑(今安阳市东南、汤阴东北),念及已归魏国的原赵国中牟邑,遂将魏安阳邑易名为赵宁新中邑,直到秦灭赵统一中国,才恢复安阳之名。
385年,前秦皇帝符坚之子、长乐公符丕,本屯兵安阳、鹤壁,镇守邺城,应并州刺史王腾之约,西往晋阳,知符坚被姚苌所杀,即于晋阳称帝,在位两年而败。
532年,北魏大将高欢,破尔朱联军于安阳,攻占邺城,次年高欢立元善见为东魏孝静帝于邺,令长子高澄为京畿大都督,欢为大丞相,却与太原公、次子高洋同住晋阳。
575年,北周伐北齐,齐后主高纬攻平阳失败,离开晋阳逃回邺城。北齐之安德王高延宗,又于晋阳即位。
580年,北周相州总管尉迟迥,于安阳起兵反对大丞相杨坚。杨坚则派太原并州刺史韦孝宽帅兵来安,尉迟迥兵败被杀,杨坚命韦孝宽火焚邺城,将相州、魏郡、邺县三级治所,一并南迁安阳城。杨坚之毁邺,为赵光义仿效而焚太原,同畏“龙”兴,何其相似!
757年,安庆绪杀安禄山,改安阳邺郡为安成府,在安阳做起大燕皇帝。太原太守王谏被擒,杀害于安。又命史思明围困太原月余,而封范阳节度使,妫川王。
1369年前后,太原籍小说家、戏曲家罗贯中,化名许贯中,隐居淇县西北(今属鹤壁)许家沟村,相传为施耐庵的学生,他运用自己丰富的社会知识和戏曲天才,成功创作《三国通俗演义》和《水浒传》两书,为中国方志界所认同。今年四月《中华读书报》提出非议,不妨暂存一说。
历史、地理、人物就是这样巧合,把太原、安阳、鹤壁联系在一起。
(王革勋,中国古都学会理事,安阳市广电局原副局长、副书记)
参考书目:
一、《首都中国》
二、《中国古代都城要览》
三、《中国历史地理学》
四、《二十五史补编•第一卷》
五、《兵家必争之地》
六、《中国古都和文化》
七、《春秋百国探微》
八、郭沫若《中国史稿地图集•上册》
九、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十、《山西旅游资源开发》
十一、《太原史话》
十二、《中国历史地名词典》
十三、《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十四、《五经四书》
十五、《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十六、《鹤壁市志》
十七、《安阳市志》
十八、《浚县县志》
十九、《安阳县志》
二十、《中国市县手册》
二十一、《中国分省概况手册》
二十二、《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
二十三、《中国人名大词典》
二十四、《中国历代名人词典》
二十五、《台湾三民书局大词典》
二十六、《史记》
二十七、《纲鉴易知录》
二十八、《辞海•地理分册》
二十九、《辞海•历史分册》
三十、《中国革命史手册》
(作者:王革勋,中国古都学会理事、安阳市广播电视局原副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