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革勋文集》 作者:王革勋

 
  主页 淇洹集 淇洹吟咏录 战士历程 学广集粹 闲聊八面斋 西坡书签  
 

 

 

 

 

 
 
 

四、抗匪保家打黑兵

 
 

 

四、抗匪保家打黑兵

 

刘拐诸庄多英豪,红缨枪挑马匪逃。

廿四先烈为群死,千秋壮勇万众谣。

幼年时代,常听大人谈论土匪。屡见父亲整夜不敢睡觉,掂着红缨枪,隐蔽于墙角暗处,土匪来了就拼命。村东南隅的二十四烈士祠,就是纪念早年打黑兵牺牲烈士的历史文物。

民国以来,军阀混战,官场腐败,导致土匪成群,城乡不安。一九二四年至二五年冬,光是直奉战争就在淇县打过两次,吴佩孚、张作霖、张宗昌攻过来,打过去,老百姓管他们叫北军、南军。掌权的贪官污吏,任意敲诈勒索,地主豪绅则巧取豪夺,加之列强侵略,国弱民穷,致使土匪蜂起,社会秩序陷入一片混乱。仅十余万人口的淇县,就拉起土匪三十四股,匪众上千。全县东南西北,都有土匪的巢穴,著名匪首有南四井老驴头王德福,吴刘庄老大王张金魁,山门口李大群,大  沱苏华、杜义,三角屯皮柏,东马庄马双成,以及汤阴人程光桂,汲县人刘玉春等。他们开始劫路夺钱,继而入村抢掠牲口、财物,后来竟然明目张胆的持长短枪架人绑票,民众称之为“老抬”。并且无论贫富,人一抓走就得送钱。不然就扔入地窨饿死或枪杀。家乡刘拐庄,民国十二年就遭三次抢劫,对门邻居薄家的孩子也被拉走,因未能及时送钱,几乎折磨致死。在经姥姥家串亲戚的路上,就遇到三个土匪,由于母亲认识他们。才未能下手。一次土匪策划抢俺家的牲口,得亲友及时报信预防,方得幸免。有的土匪大白天公然进城作案,下午四时后路上断绝行人,进入傍晚农村家家栓门闭户,谁也不敢轻易走动。民国十四年,大土匪杜义,苏华,从安阳登上北京开往汉口的火车,行至高村桥附近,将车上旅客洗劫一空,且将国民军一旅长及随从,连人带枪掳往西山。甚至大股土匪,还以淇县老寨为总巢穴,窜扰汲县、浚县、汤县、林县、辉县、滑县、封丘、延津八个县份,在浚县西坊城小学一次架走教师学生二十余人。

一九二三年,以刘拐庄为轴心,包括三角屯、沙窝、卧鸾、娘娘庙、宋街、留店寺、高庄、皇王庙、坡李庄,共计十个村庄,广大乡亲为了生存,奋起自卫,在祖父王海滨和孙同德的倡议下,成立了民众自卫武装,以敬奉唐代名医孙思邈为名,联合抗匪保家,因多持红缨枪,故又称红枪会。一九二五年春,打着混成旅长旗号的安阳匪首马恒谷,在东明作恶多端,无法立足,流窜来淇,收罗庙口附近的程光桂等股匪千余人,编入国民二军二师游击队,身穿黑服,群众称为黑兵,实仍系土匪,随后占据县城,驱逐机关,扎营文庙,骚扰商市,相继窜犯铁路沿线的南阳、北阳、马庄、史庄、黄堆、良相等村。四月十六日,一千四百名土匪黑兵,侵入南大李庄,横行抢掠乡民,妄图以南大李庄为巢穴,一举占领淇县东部。四月十七日(农历三月二十五日),马恒谷,程光桂亲自指挥土匪,由南大李庄向北进发,十个村的民众自卫武装,闻讯鸣锣撞钟,手握大刀长矛,紧急集合于刘拐庄东头广场,跪拜药王孙思邈,宣誓保卫家园,决心同乡村父老共存亡,顿时喊声震天,气壮山河,随南下迎击土匪于霍街西头。年逾五旬擅长武术的赵福,抡起两把铜锤,砸的土匪脑袋开花,血浆飞溅,二十岁青年学生薄福庆,高举长矛,连刺匪兵于马下。耿江源被敌击中,张致贵从后搂住土匪当场掐死。民众武装一气追杀六里,将匪徒赶往南大李庄,紧接着转入巷战,马、程二匪首见势不妙,率残匪夺路而逃,少数亡命之徒躲居高楼顽抗,用石磙将张致安砸死,张致荣只身冲入匪穴,遭匪砍首身亡。家父亲自参加了这次战斗,打死土匪多名。从上午九时拼杀到下午六时,自卫武装终于控制了南大李庄,为乡亲们除了大害,牺牲壮士二十四人,受伤二十余人。五月,农民武装又配合从汲县北上的国民二军,出击大桥坡,包抄东关,将马恒谷、程光桂匪部逐出淇县城,赶至安阳溃散。打垮土匪黑兵之后,主豫进步势力,国民二军军长、河南省军务督办胡景翼,驻彰德国民三军军长、豫陕甘剿匪总司令孙岳,建立了新的淇县机关,新任命的淇县知事,亲往刘拐庄凭吊死难壮士,敬献匾额,代表淇县公署追认二十四位牺牲者为烈士,并以银元抚慰烈士遗属和负伤人员。一九二八年夏勒石建祠,作为永久纪念。一九三七年春,国民革命军三十二军军长、河南省主席商震将军,再次派兵一营来淇县剿匪,经数次兜捕,匪患大为收敛。彻底肃清土匪,则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事了。

 

   

 
 

河南省《淇县之窗---淇县热线》网站         站长:老农       电话  0392-7226249    电子邮箱: qxzhd@126.com

 《王革勋文集》经作者王革勋先生授权  本站独家刊登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制作: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