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老人王革勋:退而不休学问大
陈志民
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都安阳,有一位虽届耄耋之年的文化老人,至今仍活跃在安阳文坛乃至全省全国历史文化界,不到四年就连续出版五部诗文专著,这在全省全国也属罕见。他就是中国古都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三曹七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先秦史学会鬼谷子研究会常务理事、安阳鹤壁古都学会顾问及安阳市党史、市志、作协、散文学会、老记协顾问、安阳市老年学会副会长、安阳日报、安阳广播电视台评委,曾创建主持安阳广播电视局工作及创建安阳广播电台、安阳电视台的原广电局副书记、副局长王革勋。他继2009年10月至2011年4月,他先后出版《淇洹集》、《淇洹吟咏录》、《战士历程》、《学广集粹》后,今年7月又出版了《闲聊》一书,共五部诗文专著、洋洋洒洒百余万字。《闲聊》,其内容有短信小说、手机诗词、短信絮语、附录诗文共约十万字,言简意赅,通俗易懂。
自学成才创大业
文化老人王革勋,自学成才功底深。
呕心沥血苦钻研,博览群书通古今。
王革勋,1934年8月出生于河南淇县西岗乡刘拐庄一普通农家,自幼虽因家贫没上过中学,但他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无论在私塾读书,还是在本村上小学,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先入私塾苦读淇县第二完小读完五年级,高小毕业,全县会考,名列第三。后他又以优异成绩考入华北第二干部学校编入平原省安阳军分区教导部队任三分队队长,
1951年底被评为平原省军区“特等学习模范”。
在隐蔽剿匪斗争中,他团结战友,助人为乐,拿出自己的津贴照照顾困难民兵,带领战友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被平原军区荣记个人一等功,光荣出席了安阳军分区第四届劳模代表大会,受到表彰奖励,荣膺纪念章一枚。1953年2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被任命为安阳军分区保密员后,严格贯彻保密纪律和保密工作秩序,长期坚持一人干三人的工作,受到省军区表彰。
1958年转业后,历任工厂人事科科员、党办秘书、安阳市革委工业组秘书、市重工局党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中共安阳市委宣传部副科长(副处级)等职。
王革勋身材魁梧,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豁达大度,性情豪放,为人耿直,声如宏钟,对工作充满了火一样的激情,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也不论干什么工作,他都是“不干则已,干就干好”,在几十年的风雨人生征途中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曾荣立平原军区一等功、安阳军分区三等功,受通令嘉奖和安阳市先进工作者、河南省社会科学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奖励。他在主持安阳市委宣传部任宣传科副科长期间倡导编辑出版了《安阳风物览胜》、《灿烂的群星》两本书,受到读者青睐。
1984年6月中旬他担任安阳市广播电视局主持工作的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后,团结带领党员干部职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原市广播站基础上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创建了安阳市广播电视局,还创办了《安阳广播电视》刊物。于1985年7月1日创建了安阳人民广播电台、1985年8月1日创建了安阳电视台。选择现广电中心地址,由组织拍板决定后征地30亩,为安阳广电中心大厦建立和广电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8年8月,王革勋调任为主持工作的安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后,主持筹备召开了全市第一次社科工作者代表大会,组建了33个学会,创办出版了《安阳社会科学》刊物。
“把余热留人间,为革命多奉献。”这既是王革勋安身立命的信条,又是他的座右铭。1991年10月8日,王革勋在安阳宾馆会见全国著名军旅作家、全国学校总辅导员高玉宝时,两人一见如故,亲切畅谈,共叙战友情,他赠高玉宝《安阳风物揽胜》、《灿烂的群星》两本书,并赋诗一首“半夜鸡叫惊中国,革命应懂谁剥削。两代曾读《高玉宝》,冀望红旗永不落。”高玉宝欣然挥毫为他题赠“把余热留人间”6个遒劲飘逸的大字互勉,还给他寄来新出版的《高玉宝续集》,表达了两位老革命军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1992年底,王革勋调到安阳市文化广播事业管理局,因年龄退居二线任调研员后,他有又集中精力调查研究,相继撰写了《关于振兴河南戏曲问题的建议》和《关于电视剧问题》以及《关于安阳市文化工作的若干想法》等调研文章,对振兴繁荣河南戏剧艺术与发展安阳文化广播电视事业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上书省文化厅、广电厅和安阳市文化广播事业管理局,受到上级领导关注。他还应邀为安阳市文化事业管理局干部作了题为《关于文化干部的学习问题》的专题辅导报告,受到普遍欢迎,一致赞扬他是“真正的文化人,戏剧、文物、考古、群众文化样样都懂”。
学术研究结硕果
夕阳红似火,余热做奉献。1995年初,已届花甲之年的王革勋退休后,致力于中国古都与周易研究及其诗歌创作,并已取得成效,难怪中国古都学会会长朱士光教授在1997年2月28日致王革勋信中称赞王革勋为“殷都一大奇人,不仅娴于行政领导,而且精于文史。虽年逾花甲,但仍热情奔放,不减当年,老当
益壮,愈老愈奋发有为。”
王革勋退休后在研究古都学中,认真读书不唯书、老老实实
做学问,坚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服务现实,并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先后撰写发表学术论文《关于殷代灭亡的都城问题》、《商季前后都邑考》、《安阳最早城址及地名来源》、《关于鬼谷子与云梦山若干问题初探》、《略论曲阜、孔子及同安阳的文化历史渊源》、《解放前后安阳地区的戏
曲》、《论商纣王》、《谈商纣王之死》、《新郑古都与中华文化及其
在国内外的影响》、《略论莒国文化及相关的若干问题》、《对撰写
人物志的看法》、《文武兼备的刘璋将军》、《洪涛中闪光的红星》、
《杜淑其人》、《王三祝罪恶的一生》《罪大恶极的土匪、汉奸郭
清》、《安阳四次解放简介》、《甲骨文简明知识问答》等30余篇,
其中,《论商纣王》被河南大学《史学月刊》、《山西大同高专学报》
等权威性学术刊物发表后,引起国内外学界关注。《养成研讨学
问之风》、《安阳城址名源古今考》收入人民日报社《中国党政干
部改革论坛》一书。他还撰写回忆录100篇,写诗千余首已发表600多首,编纂出版《淇洹集》、《淇洹吟咏录》、《战士历程》、《学广集粹》革勋诗文集四卷等,并参与兰州大学出版社主
编出版的《国民党九千将领》一书,其中有他撰写的中将少将31
名,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尽了绵薄之力。
读书研史敢纠错
2000年,他参加在江苏徐州市召开第十七届中国古都学会年会上,他所写论文《古都彭城及有关问题》,除用诗歌《过灵璧》:“东村曰虞姬,西庄称霸王。垓下双项羽,怎不渡乌江。”除赞颂了顶天立地、败而不倒的盖世英雄西楚霸王项羽外,还指出唐人司马贞、近人王伯祥对项羽“破釜沉舟”所在地注释《史记》的错误。项羽出彭城(徐州),北上巨鹿救赵之战,为破秦人关,奠定了西楚控制全国的大业。楚怀王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从彭城北上击秦救赵,兵至安阳,滞而不进,项羽斩宋义,引兵渡河,沉船毁锅,九战巨鹿,大破秦军。对此,司马贞、王伯祥都注为:在今曹县东南。错误在于:第一,山东曹县东南,安徽砀山西北之安阳,南北朝时才出现,西汉人司马迁写《史记》,怎么能是曹县的安阳?第二,项羽渡河指的是漳河,山东曹县无有漳河,只有战国以来的河南省安阳附近地域才有漳河。古漳河由安阳县吕村向东南流,经内黄县楚旺镇东入黄河;第三,战国的安阳城,即第一代安阳城,位于今安阳、内黄、汤阴三县结合部的故城村一带,北临古漳河,东有楚旺镇。《彰德府志》注明:项羽渡漳河的安阳,在楚旺镇西南三十里。“破釜沉舟”就在此地,楚旺也因纪念楚王项羽英勇善战而得名,镇内尚有宋义墓、霸王祠。以上足以证明,项羽巨鹿救赵,过的是河南安阳,与山东曹县无关。
2004年中国古都学会第二十一届年会在河南郑州举行,他与会并发表两篇论文:《试论郑州的古都地位及郑州、安阳两地古都的历史渊源》、《古都绍兴及越文化浅析》他在前文中第一次提出将商汤的祖先契所封商地锁定在漳河两岸的林县、安阳、涉县、磁县之间。表述为“商汤王都郑州商城,而成汤的祖先契则居住于安阳北部、豫冀交界漳河流哉的所封商地。漳河古名商水,流经河南林县、安阳县及河北涉县、磁县之间,商地实际位于洹、漳二水结合地带”。这就为研究先商起源打造了一把钥匙。后又就越文化提出三个问题:(一)“卧薪尝胆”本不存在。一是反映春秋时代历史的《左传》、《国语》,详细记载了吴越战争的经过,其中从来未见“卧薪尝胆”纪事。西汉司马迁写《史记》加上了“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其实并无“卧薪尝胆”之事。宋朝苏轼写游记《拟孙权答曹操书》,才将卧薪与尝胆连在一起,后人作为成语流传下来;二是《中国全史·彩图版》,对“卧薪尝胆”即予否定;三是浙江《新编文史地词典》在“吴越争霸”条目中,也只依《史记》写了“勾践尝胆思辱”一句,严格说来,卧薪尝胆”子虚乌有。(二)西子、西施确有其人,但同吴越战争无关。一是记载吴越历史的《左传》、《国语》及以后的《史记》,都未
提及西施此人;二是生存于战国时期的孟子、庄子,虽均谈到西子、西施,认定其为美人,并不见得就是一人,更都不曾涉及吴越战事;三是东汉山阴(绍兴)人赵晔搜集民间传说,写成《吴越春秋》,继之又有袁康著《越绝书》塑造了西施,宋代徐天佑再给写《吴越春秋》作注,明朝梁辰鱼写成剧本《浣纱记》,西施其人
方以完整形象出现。可以说西施最早起始于东汉赵晔收集的民
间故事,但民间故事终究不能等同于历史,不可认定为历史的真
实。(三)范蠡的藉贯有宛人、南阳人之说,尚有徐州人、吴国苏州人等说,皆因未将出生地与居住地区别开来。范蠡的准确出生地在淅川县,应为河南省淅川人,或南阳市淅川县人。
潜心研究纵横学
王革勋在潜心于中古都学会研究的同时,对中国鬼谷子学也有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一定成就。
鬼谷子学为纵横学,系研究军事、政治、外交之学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先后两次在淇县、鹤壁市召开“全国鬼谷子学术研讨会”。1994年10月,在第一次鬼谷子学术研讨会上,他交流了论文《关于鬼谷子(王翊)和淇县云梦山的若干问题初探》,认定淇县云梦山即王翊所隐居的清水鬼谷。高调(豫剧)、平调戏《孙膑下山》源于淇县云梦山,著名豫剧演员唐喜成学的第一出戏即《孙膑下山》。此论文收入国防大学编印的论文集,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公开发行。2001年,在第二次鬼谷子学术研讨会上,军事科学院军史部主任于汝波(大校)采用国防大学编的《鬼谷子学术研究》,已将他写的《关于鬼谷子(王翊)和淇县云梦山的若干问题初探》论文,收入军事科学院军史讲义,并充分肯定了他的第二篇论文《研究纵横谋略,振兴古都朝歌》。在这次会议上,与会的全国各军事院校代表争相索要他写的《论商纣王》,他先后应邀寄出数十篇,纷纷来信表示称赞。
再为广电做贡献
王革勋作为一位老广播电视工作者,他退而不休,余热生
辉,退休后仍然用火一样的热情关心广播屯视事业发展,这也是
他在几十年革命生涯中养成的高度革命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具体
体现。
1996年8月,在安阳市广播电视局党委的大力支持下,他牵头组织全市广播、电视、新闻、文化、党史研究界具有高中级职称和相当高学识水平的离退休干部十名,在全省广电系统率先
组建安阳市广播电视局老干部评论组,在广电局宣传科承办协
调下,坚持每周对已播出广播电视节目进行认真评论,既从政治
导向、唱响主旋律、服务党和政府当前中心等宏观方面着眼,又
从广电节目摄像、录音、制作等具体技术的微观方面人手,既评
选优稿,又评选差稿,既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又指出其中不足和努力方向。
由于离退休老干部不在位、无顾虑,大公无私,不讲情面,出于公心,因而在评稿中比较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坚持评稿8年如一日,风雨无阻,从未间断,已经评论广播、电视新闻、专题、论文上万篇(条),为促进广播电视节目质量进一步提高尽了心出了力,受到河南省广播电视厅(局)领导和市委、市政府领导表扬和充分肯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启生在百忙中亲自接见宴请评论组全体成员,副部长李俊国也高度评价、充分肯定和热情扶持老干部评论组的工作。对此,《大河报》以《新闻包公唱罢红脸唱黑脸》为题作了报道。《中国老年报》、《河南新闻出版报》、
《老年日报》、《尊老爱幼》等报刊均予以报道和表扬。
在1998年12月,安阳市广播电视学会成立时,王革勋当选为副会长。1999年4月,安阳电视台录制《安阳解放50周年》10集大型电视专题系列片时,特聘请他为顾问,参与这一历史巨大片的筹备拍摄工作,为宣传安阳解放50年沧桑巨变、弘扬改革开放20周年光辉成就做出了积极贡献。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王革勋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他在成绩面前更虚心,耄耋之年不服老,仍起早贪黑,认真读书,刻苦钻研,辛勤耕耘,在中国古都学与鬼谷子学术研究,以及广播、电视节目评论之尽心尽力,决心在有生之年为改革巧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再做新贡献。
(原载2013年9月5日《安阳广播电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