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革勋文集》 作者:王革勋

 
  主页 淇洹集 淇洹吟咏录 战士历程 学广集粹 闲聊八面斋 西坡书签  
 

 

 

 

 

 
 
 

试论莒国文化及相关的若干问题

 
 

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

 

试论莒国文化及相关的若干问题

安阳市古都学会理事 安阳市广电局原副局长        王革勋

              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八日

 

莒国乃西周初期所封诸候国,领有今山东胶县、胶南、诸城、日照、莒县、莒南、沂水、沂南、安丘等市县境,跨及临沂、青岛、潍坊、日照四个省辖市。春秋有国一百二十四,内有大国二十,莒国为四等诸候国,列名第十七位。莒国早先建都于胶县西南的计斤邑,春秋初期迁至莒县县城。从公元前1057年立国,传位23代,到前431年的战国,为楚所灭,先后存在560余年。其中在莒县作都12世,大约350年左右。加上汉文帝封朱虚候刘章为城阳王,以莒为都,历经13位诸候王,那时间就更长一些。莒国古城内外三重,内城12华里,外城40余华里,古莒城为今县城的6倍,国不大,都城不小。

莒国文化属于东夷文化体系。莒国古城不断有商周陶瓷发现,以周半瓦当和窰具为多。50年代西安半坡店考古发掘,有陶器上各种锲刻的符号,和简单的象形文字。莒县城东南10公里的陵阳河遗址,19631979年发掘的36座墓葬中,也发现有刻于陶尊上的八个图象文字,还有成套的制酒饮酒器具,时间都在五、六千年之前。莒县发掘的陶文,证明了中国文字的起源,对研究汉字的发展意义重大。先有刻划符号,继有象形文字,后有铜器铭文,再到比较规范的甲骨文,这就是中国文字的早期发展史。陶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由蒙昧时代进入文明时代,是原始社会的一大进步。正因为莒国历史悠久,文物丰富,所以这里有全国第一个县级文物保管所,有我国最大的县文物展览馆,也就不足为奇了。

春秋年间的莒国,处于齐、鲁、楚、宋、晋五个大国之间,时常受到齐、鲁、楚三个强国的威胁,它只能在夹缝中生存。莒国周边尚有向、鄫、纪、莱、郯、谭、邾、小邾等十几个小国。春秋无义战,大鱼吃小鱼。莒国为维护国家独立,或者为强权政治所迫,不得不频繁地反复地与大国、强国、邻国结盟与加盟。按左传统计的参与同盟的次数,莒与鲁国13次,齐国5次,杞国6次,卫国9次,宋国8次,郑国8次,晋国5次,曹国5次,纪国1次,共达47次之多,可见莒国在国际外交中处境之难。即便如此,仍免不了七次遭受外国的侵略,西面的鲁国两次进攻莒国,北面的齐国三次对莒国入侵,尚有齐鲁联军两次伐莒。当然,莒国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也曾四次进兵邻国,吞向国,灭鄫国,征杞国,攻鲁国。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由古及今,历来如此。

在古老莒国的大地上,出现过许多历史名人。除了开国之君兹舆期,春秋中兴的兹平父之外,以后历代还有不少的颇多作为的政治家,文学家,以及有识之士。南朝刘宋著名政治家刘穆之,文武兼备,博览多通,以勤于国事著称,内总朝政,外供军旅,决断如流,为稳定刘宋政权作出重要贡献,荣享三公侍遇,官居付一品,尤善于草隶书法,余暇寻览篇章,一挥而就,深受南梁文人雅士庾肩吾的好评。南梁著名文学批评家刘勰,家贫好学,终身不娶,为太子肖统和文士沈约所器重,撰写出内涵50多篇的文学理论名著《文心雕龙》。刘勰主张文学作品,既要有风骨,又要有文采,特别提出文学批评的六项标准,堪称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论著,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享誉全世界,名扬海外。日本1731年,法国19世纪后期,都先后翻译出版了《文心雕龙》,说明影响范围之广。莒人臧荣绪,是南齐历史学家,精心编撰晋书110卷。明清之际祖籍莒州的南国女诗人纪映淮,所写著名的秦淮竹枝词,编入了《清诗别裁》。乾隆年间的诗词名家陈嶦,十余岁即能赋诗,出语惊人,脍炙人口,在中央大学名列前茅,有超越孟郊、贾岛之气。嘉庆进士庄瑶,在我们河南做官,任豫北道尹,管理彰德、卫辉、怀庆三府,政声极佳,1840年黄河决口开封,他和平民百姓一样,穿短衣,登草鞋,护堤引河,治黄功勋卓著,深受乡亲爱戴。晚清画家邴宛麟,学识渊博,十四岁学绘《风雨牧归图》,号称神童妙笔,壮年画成《沂山春晨》,一举成名。抗日爱国名将刘震东,1938年日寇进攻鲁东南,他作为中将游击司令,死守莒县,光荣捐躯,刘将军名震齐鲁,莒县一度改称震东县,精神感人至深。

古莒国文化之源,主要见之于左传。为左传作注的,是西晋征南大将军兼历史地理学家杜预,还有隋唐时代的大学问家孔颖达。前后两者的注解和释义,尚有重新研究之必要。春秋谱云:莒嬴姓,少昊之后,周武王封兹舆期于莒,初都计,后徙莒,自纪公以下为己姓。连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所著《中国通史》,也沿袭照抄“少昊,姓己或说姓嬴”。追根索源,疑点不少,经不起仔细推敲。我的看法是:

    一、少昊及其后裔,既非嬴姓,又非己姓,莒国更非周武所封。何以见得?《史记》记载:“黄帝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其二曰昌意,生高阳,是为帝颛顼”。《纲鉴合编》曰:“少昊,金天氏,黄帝之子玄嚣,邑于穷桑,故号穷桑氏,国于青阳,因号青阳氏,能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都曲阜。在位八十四年,寿一百岁,葬于云阳,后世又曰云阳氏”。《中国姓氏概论》中讲:“黄帝以后,凤图腾中有个少昊族,族内又分凤鸟氏、兰鸟氏、丹鸟氏,少昊族生活在今山东曲阜一带”。说明少昊本为金天氏,又称青阳氏、穷桑氏,其后也称云阳氏,及凤鸟、兰鸟、青鸟、丹鸟诸氏,根本不存在姓嬴或姓己的问题。至于“武王封莒”,明显史料有误,姬发前1066年至前1064年在位称王,为时三年而死,而莒国建国于前1057年或前1063年,此时已是武王之子成王当政,应是成王封莒,与武王无关。只要翻一下《中国古代都城要览》和《西周纪年表》,足可鉴证《左传》注解之谬误。

二、莒国无论乃嬴姓或己姓,都属颛顼之后而非少昊。《纲鉴合编》记载:“颛顼高阳氏,年十岁,佐少昊,二十即帝位,初国高阳,故号高阳氏,都帝丘(今河南省内黄县大城村)”。《新百家姓》注曰:“秦源于赢氏,颛顼有孙女叫女修,生下儿子大业,大业娶少典氏女华为妻,生下了伯益”。《中国历代名人词典》说:“伯益,夏朝东夷族首领,赢姓各支嫡系祖先.长于畜牧、狩猎,舜时被任为虞(土地部长),后又助禹治水,立了功,被选为继位人。禹死后,在夺权斗争中,被启(夏禹王之子)攻杀”。史料还说明,伯益为颛顼的玄孙。蠃姓者,颛顼之后也。再说己姓,《山海经》载:“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国语·郑语》讲:“祝融其后八姓于周,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当今中国100个大姓》一书注释:“帝颛顼有个孙子叫吴回,吴回的儿子陆终,娶鬼方氏的女儿女嬇为妻,一胎生下六个儿子,大儿子名樊,赐己姓,封在昆吾国(在今濮阳、内黄一带)”。《黄帝故里文化》考证:“陆终子有六人,分为八姓十三国,其中己姓四国:昆吾、苏、温、顾(均在河南豫北境内);曹姓两国:邹(山东邹城),莒(山东莒县)。进而说明,己姓亦乃颛顼之后。总而言之,莒国姓嬴、姓己、甚至姓曹,他们的祖先只能是颛顼,而决不是少昊。

三、伯益很有可能是西周所封诸候莒国的先人。《纲鉴附纪》指出:“颛顼帝裔孙女修,生大业,大业生大费,是为伯益,佐禹治水有功,舜赐嬴氏”。《史记》有“益主虞,山泽辟”的记载。伯益原来的封邑,就在偃地。偃地有两说,一说在今曲阜(见中国古代都城要览),一说在山东费县(见中国历史地名词典)。曲阜是商朝时期的古奄国,亦属嬴姓,奄国为伯益之后,岂不正相符合。偃地若在费县,则与莒国是近邻,伯益另名曰大费,亦不无可能。《史记·夏纪》载:“禹东巡会稽而崩,以天下受益。三年丧毕,益让帝禹子启,而避居箕山之阳”。意思是说,大禹出巡江南,受权伯益管理天下,禹死绍兴三年后,伯益将帝位让于夏启,而其本人则隐居于箕山。笔者认为,此箕山当然不是通常所说的河南登封箕山,而是伯益回到原来封地曲阜以东,莒县西北90里的箕山。倘若不是伯益被杀,而所载让位属真,这才合乎情理。近有学者经过研究得出结论,认为原居我国东部齐鲁地区的嬴姓部落,发祥地就在今山东境内的莱芜,泰山附近一带,是一个善于牧马,用马的游牧氏族部落,伯益就是这个部族受封地的第一个祖先。唐代以前,莱芜西北四十里即有嬴县。同为颛顼玄孙的己姓国昆吾,是夏代最强的一国,为东方霸主,也可说是东夷部落之长,但传统历史认同的东夷领袖为太昊、少昊、皋陶、伯益四人。莒国为伯益之后,大致上是确切的。造成史书的失实,往往与最先的传闻误导有关。同莒国邻近的郯国,也自称嬴姓少昊之后,其实为祁姓,乃唐尧之后。可见史书的原有记载全属讹传。

四、成王所封的莒国之君兹舆期,实姓赢而不姓兹。《史记》表述:“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邑为氏,有徐氏、莒氏、郯氏、钟离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来氏、赵氏等”。另据《国语》记载:“曹氏有邹氏、莒氏、斟氏等”。说明源于莒国的莒氏,是嬴姓后人的一支,莒国第一位君主应该姓嬴。那么“兹姓”何来呢?《千家姓查源》中讲:“兹姓出自春秋时期,鲁桓公裔孙公孙兹,他的后世子孙以其名字中的“兹”作为姓氏”。说明兹姓出在春秋时期,而兹舆期生活在西周初期,当不会姓兹。兹是地名,以封邑地名而称国君。舆期先人伯益居兖州、曲阜一带,兖州原有嵫阳县,1958年才撤销。随后将舆期封于莒国的兹邑。《地名大词典》注解:“兹乡县,春秋莒兹邑。在今诸城县西北界,汉廿露四年封城阳王刘弓之子刘荒为兹乡候”。可见兹舆期并不姓兹,就如战国都于大梁的魏惠王称为梁惠王一样。

五、牵涉莒国的一樁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冤案,应当正本清源。这就是孟姜女哭长城。此事件原本于春秋时期的齐国大夫杞梁。齐庄公四年(前550年),杞梁率齐军西侵卫国朝歌,及晋国地域,回头又袭击莒国,遭到莒国军民的奋勇抵抗,在激战中被俘处死,其妻孟姜哭夫十日,相传莒国城墙为之倒塌。这段情节均见于《中国历代名人词典》,应该说杞梁作为侵略者,死有余辜,无可同情之处。但一些无耻文人硬将杞梁改为万杞梁、范杞梁、或范喜良,把矛头指向秦始皇,编造《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使千古一帝蒙受两千年的不白之冤,作为实事求是的史学,应予澄清是非,拨乱反正。

六、莒国的祖根在安阳。莒国既为嬴姓后裔,而嬴姓始祖乃伯益,伯益之父为大业,大业之母为女修,女修祖父为颛顼,颛顼为伯益的五世祖。即便莒属己姓,夏代昆吾国君樊为己姓先人,樊的父亲为陆终,陆终之父为吴回,吴回之父曰卷章,卷章之父为颛顼,颛顼亦为樊的五世祖。伯益和樊同系颛顼的玄孙。身为黄帝孙的颛顼帝,建都于帝丘,就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东西大城两村。颛顼帝去世后即安葬大城西侧的土山村,连少昊的孙子帝喾也同颛顼葬在一起,名之曰:“二帝陵”。帝丘者,颛顼之丘也,伯益为颛顼玄孙,颛顼为伯益五世祖,说明古莒国的最早祖先,在今安阳市境内成就大业,并最后于此入土,岂不意味着莒国的祖根在安阳吗?退一万步讲,倘若笔者研究有误,即莒国确系少昊之后,那么少昊本成长于今河南省安阳市,而后方建都山东曲阜,莒国的祖根仍为安阳无疑。《中国古代都城要览》清楚地说明这一点。

最后还应指出:有的史书称伯益乃皋陶之子,皋陶系少昊之子;左传则将皋陶、庭坚二人合一,这均为以讹传讹。皋陶为夏臣,伯益亦为夏臣,绝非父子,与皋陶无干。这都是清代嘉庆年间学者雷学淇将历史人物搞糊涂了。(注:此文脱稿于三月二十二日)

参考书目:


 

一、左传

二、白话左传

三、春秋左传正义

四、纲鉴合编第一册

五、史记五帝本纪、夏纪

六、汉书地理志补注

七、中国古代都城要览

八、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册

九、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十、中国通史绘画本先秦卷浙江版

十一、编辑手册

十二、炎黄二帝研究

十三、黄帝故里文化

十四、地名大词典

十五、中国历史地名词典

十六、中国人名大词典

十七、中国历代名人词典

十八、三民书局大词典

十九、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二十、中国名胜词典

二十一、千古之谜上下卷

二十二、古本竹书纪年译注

二十三、春秋百国探微

二十四、中国姓氏概论

二十五、千家姓查源

二十六、华夏姓氏史话

二十七、新百家姓

二十八、蒙学要

 

   

 
 

河南省《淇县之窗---淇县热线》网站         站长:老农       电话  0392-7226249    电子邮箱: qxzhd@126.com

 《王革勋文集》经作者王革勋先生授权  本站独家刊登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制作: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