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革勋文集》 作者:王革勋

 
  主页 淇洹集 淇洹吟咏录 战士历程 学广集粹 闲聊八面斋 西坡书签  
 

 

 

 

 

 
 
 

以刘拐庄为中心的十个村农民自卫武装活动大事记

 
 

 

以刘拐庄为中心的十个村农民自卫武装活动大事记

王革勋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十五日

 

一九九二三年,淇县土匪猖獗,盗贼横行,全县土匪34股,匪徒上千,日刧夜抢,民不聊生。仅不足五百人口的刘拐庄,就遭李大群匪帮三次抢劫。闹的路断人稀,封门闭户。是年冬,刘拐庄倡议,沙窝、三角屯、卧銮、娘娘庙、留店寺、皇王庙、刘街、坡李庄、宋街,十个村联合建立农民自卫武装,以信奉药王孙思邈为名,团结民众,抗匪保家。

一九二四年奉直军阀混战,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成立国民军(一军冯玉祥,二军胡景翼,三军孙岳),派国民二军进驻河南,跟共产党合作,推进北伐。胡景翼任河南军务督办。刘拐庄农民自卫武装支持国民二军,抗击淇县土匪。

一九二五年春,安阳股匪马恒谷部,在山东东明为非作歹,无法存身,流窜来淇,招收淇县西山土匪近千,盗用国民二军旗号,占据县城,驱逐县署,抢掠商民,县长逃亡,群众称之为“黑兵”。

417日(农历三月二十五日),马恒谷亲率土匪黑兵一千四百余人,在窜扰南阳、北阳、黄堆、良相等村之后,又侵占南大李庄,再次抢劫乡民,横行乡里,企图一举占领淇县东部。刘拐庄十个村的农民自卫武装,闻讯鸣锣撞钟,千余民众持大刀长矛,齐向南大李庄进发,行至霍街西头与匪徒遭遇,顿时杀声震天,气壮山河,迫使土匪撤退,随又在南大李庄展开巷战,终于将马恒谷匪部赶出南大李庄,农民自卫武装二十四人壮烈牺牲,二十余人火线受伤。

五月,驻卫辉的国民二军北上剿匪,刘拐庄农民自卫武装,配合国民二军,出击大桥坡,包抄东关,最后将马恒谷匪徒逐出淇县城,赶至安阳溃散。随后国民二军军长胡景翼,三军军长驻彰德“豫陕甘剿匪总司令”孙岳,重新任命了淇县县长,建立新的淇县机关,并在刘拐庄建立“廿四烈士祠”,作为永久纪念。

一九四一年冬,日伪淇县警察局特务股十多人,到沙窝讹诈农民陈秀,陈秀到刘拐庄找塾师王海滨商量办法,王说:“反正是没法过了,刘拐庄全村集中,打特务股个狗日的。”铜锣一响,人山人海,齐向沙窝村扑去,特务股见势不妙,逃跑到西岗大地主张老灿家,刘拐庄、沙窝村农民自卫武装,随将张家大院团团包围,后经中间人说情,特务股才得以逃回淇县城内。

一九四二年春,特务股再次到西岗、刘拐庄、留店寺一带为非作歹,留店寺钟声一响,十个村民武装聚齐痛打特务股,一直追至大桥坡(解放桥),吓的特务股连自行车都上不去,落荒而逃。并将从城内返回的王海滨安全接回村内。

一九四五年,驻付庄的日伪独立十四旅(旅长刘明德,人称老自毛)二百人往东南乡抢粮,刘拐庄农民自卫武装齐集村东头场里,严阵以待,吓的伪军未敢进村。民众自卫武装从日本投降后停止活动。

总之,刘拐庄这支农民自卫武装,对淇县抗匪保家,配合国民二军北伐,反抗打击日伪势力,起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是淇县近代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更突出之点,它和别处的农民武装不同,始终未被中外反动势力所利用,无反共恶迹,无愧是爱国保家的自卫劲旅。

附录:《马恒谷是什么人?》

马恒谷,安阳县西蒋村人,大地主出身,北京政法学堂毕业,混入国民军任旅长,曾在东明县作恶多端,无法存身,流窜来淇,到庙口收罗土匪千余人,遂占据县城,驻文庙,驱逐县知事汪明鉴。所部到南大李庄骚扰,四月十七日,刘拐庄等十个村的农民自卫武装(红枪会),在霍街村西头与马部遭遇,直追击至大李庄,激战一夜,阵亡24人,伤20余人,黑兵死伤无数,迫其退回县城。一月后,淇县知事从卫辉邀国民二军某部来淇,与红枪会一起,将马恒谷的黑兵赶至安阳。马恒谷被民众告发,国民三军驻道口的石友三部要将其枪决,经孙殿英说情,始免于死。日寇侵华后,马任日伪豫北道尹公署科长,后又任汤阴、彰德汉奸县长,1945年死去。

 

   

 
 

河南省《淇县之窗---淇县热线》网站         站长:老农       电话  0392-7226249    电子邮箱: qxzhd@126.com

 《王革勋文集》经作者王革勋先生授权  本站独家刊登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制作: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