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撰写《人物志》的看法
内黄县志办公室史其显主任对此一问题的观点我是赞同的人物志也好,人物词典也好,人才录也好,都要有一定的权威性,既反映历史时代,又给人以启发和教育,作为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而不愧。泛泛而书,干叙简介,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人物评价本身,还有一个“寓褒贬,别善恶”的问题。因此,我的看法是:
一、写人物志不能囿于地域观念,应该抱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客观公正地反映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明代中前期浚县出了大人物王越,他有武功,且有文才,历任监察御史,大同总兵,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皇帝之师,官到正一品,但其心术奸诈,因一再勾结太监、内官结党谋私,两次被贬,直至安置湖北安陆县为平民,后虽又有所任用,但不准晋京,以今而论,似林彪之类也,然而浚县新志却将此人写得天花乱坠,勿鞴置疑,这是不正确的。
二、我们是共产党人,评价人物要站在马列主义立场上,而不是相反。台湾有个学者南怀瑾,写了一本《谈历史与人生》,上海复旦大学出版杜有位叫练性干的人为南编辑出版。南怀瑾竟然在书中称颂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刽子手、媚外卖国的曾国藩乃“中兴名将”,这是那一家的观点?作者和出版者都站在封建境治者的立场上,出这种书,歪曲历史,歌颂反面人物,对得起我们的后代吗?
三、对历史人物要研究,不能一抄而就。淇县出了个孙征兰,明末清初人,当过明朝的监察御史,官至口川布政使参酸,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助理.有的同志写文章,说他文武双全,武功盖盛,“三巴悉平”。殊不知,这个所谓武功,就是在四川参与镇压明末农民大起义,他立了大功,就象唱旧戏《曾国藩大破南京》一样,对此,我们今天写文章究竟应该为之唱赞歌呢?还是应该鞭挞笔伐呢?历史功底浅,政治水平低,不做认真的分析,必然会产生错误。
四、对反面人物尤其要把好关。临漳县出了个土匪、汉奸郭清,被国民党授予少将,军阶四十三师师长,先后屠杀我军革命军民近七千人,1949年5月6日我军攻克安阳,在巷战中被我军击毙,但河北人民出版社刊行的《民国人物词典》,兰州大学出版的《国民党九千将领》都被塞进了私货,称郭清曾组织部队抗日”,居然捏造事实,无中生有。写人物志,切忌其有关的亲友弄虚作假。
五、至于当代人物特别现取岗位上的干部,评价务必慎重。对人物的估价结论要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对于对党忠诚、有真才实学、廉洁奉公、为民造福者,应于赞美,为后人所效法。对干席之辈,无所建树,只介绍简历足矣。对虽有能力、政绩,但有潜在危机者,写作分寸应留有余地。对党和干部队伍中的败类,宜如实记载,以戒后人.
六、对于资历深,功勋卓著,在群众中有威望,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的老干部,写人物志时要多赞些笔墨。内黄的王从吾、平杰三、王卓如,安阳县的王秉璋,林县的万达,淇县的刘耕夫等,要写出分量,使人崇敬。内黄赵冠英,安阳王秉璋,都是江西宁都起义参加红军的,参加革命前在旧军队这一段也应写出来,看到他们一生的全貌。刘耕夫是淇县入党较早,有所成就的杰出人才,如果不是党组织的左倾影响,他无疑是淇县最早的将军。比起刘源、刘耕夫该如何呢?
七、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同志去世的不少了。年青人又不大熟悉过去,这就出现了一些奇怪现象。几十年前被我们镇压的土匪、乡长、汉奸司令,现在他们的子女竟然为他们树碑立传,大办几十周年,而为党牺牲的革命烈士,却无人为之立块纪念碑,共产党领导的天下怎么到了这步田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