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期安阳城及其附近的驻军
(2000年8月)
1949年5月6日安阳解放,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里说的解放初期,就是指安阳解放到1958年这一段。开始是解放战争正在进入最后胜利,剿匪、土改、镇压反革命,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中国人民组织志愿军抗美援朝,直到1953年停战,1958年撤出朝鲜。这一时期,安阳城内及附近地域驻军较多,鼓楼南北大街走走,迈上几步都能看到来往的军人,东西南北不少街道上均有部队驻扎,城内驻不下就分散驻在城外,甚至附近县城。现将解放初期安阳城及附近的驻军情况,回忆记载如下:
一、四野十四兵团四十二军
军部原驻北厂街大和恒面粉厂,进城后军部移驻鼓楼附近。军长吴瑞林,政委刘兴元。下属124、125、126、155四个师分驻城内外,一周后南下过黄河,转人豫西、豫南剿匪,而后渡江。
二、十三兵团四十七军一六O师
师部驻三里屯。师长朱子修,政委彭庆云。部队分驻三里屯至南关一带。安阳解放后收编国民党军战俘10000余人,驻扎一周后,随新乡的四十七军南下过江。
三、华北安阳军分区
驻城内东大街140号(现为居民小区),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其中司令部、政治部驻原汉奸省长陈静斋馆宅,后勤部驻东大街三道街口至二道街口路北一家门楼内。司令员王远芬,政委李琪、杨珏,副政委兼安阳警备司令员佘积德。以后司令员为刘峰生,政委曹幼民、崔光华,副政委吴玉阶、张波。1958年撤销并人新乡军分区。
四、华北太行军区独立第四十九团
原驻南关一带。1949年日月编人平原军区,上调华北军区后勤部,改为监护团。团长杨时芳。
五、华北太行军区独立第五十二团
原驻北关、东关一带。1949年编人平原军区,后上凋华北军区,编为特种兵防空部队。团长白琏。
六、华北军区独立第十一团
原为太行军区独立一团,前身是邺县独立团,团部驻城内仓巷街东头路北。团长张才珠,政委张兆禄。部队分驻城内外。1951年上调华北军区,编人志愿军军开往朝鲜。
七、华北军区独立第十三团
团部及部队驻扎汤阴城内。1952年底平原军区撤销后,上调华北军区。
八、太行军区独立二团(原辉县独立团),独立三团(原安阳县独立团)
驻西关、车站一带。1949年日月归入平原军区,后上调华北军区,进入北京。
九、平原军区健康大队
驻城内仓巷街中段。为团级部队,大队部驻老文峰
区机关院内,政治处驻现粮店院内,后勤处驻县胡同北口
路北。大队长魏廷,政委张兆禄,副大队长陈光明,副政委刘世重。下属8个中队,分驻仓巷街、北大街、北门西、唐子巷、西大街、一二三道街、红庙街。主要任务为接待从朝鲜前线下来的伤病员,也有少数解放军休养员,全员1400余人。1952年下半年上调华北军区编外事务部,开赴张家口,改为于部休养团。
十、华北军区第二干部学校
原驻新乡牧野村,1952年移防安阳城内西冠带巷。原名第二后勤干校,后改名第二干部学校。1952年底上调华北军区,部分编人驻山西祁县的军事于校。
十一、华北军区警备第四团
原驻淇县、汤阴、安阳一带。1951年底撤销,分别改为平原军区警卫营、安阳军分区独立营。安阳分区独立营驻城内,营长张振海、政委冯哲方。后上调华北军区。
十二、华北军区补充第十一团
团部驻仓巷街东段路北,副团长张万生。部队分驻城内,1952年下半年上调华北军区。
十三、安阳军分区轮训队
大队部驻渠口街东头路南,为营级建制。下属一中队(驻渠口街)、二中队(驻仓巷街)、供训队、卫训队。大队长赵喜恭,后为赵佳瑞,政委蒋韬、冯哲芳。
十四、安阳军分区家属学校
驻西冠带巷。1952年上半年撤销。
十五、安阳军分区收容连
驻东大街东段路南(东大街十字对面)。1952年初撤销。
十六、中国人民志愿军转业建设第八团
团部驻汤阴城内,部队分驻汤阴、安阳一带。1955年调出。
十七、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七预备师
师部驻三道街中医院两侧。师长黄家景,政委钟××。3个团分驻北兵营、汤阴、洪县。1958年上半年集体转业,开赴北大荒。
十八、安阳市兵役局
由安阳市郊区武装部改组而成,驻东大街御路街口。局长张传根,政委李景山。
十九、安阳县兵役局
由原驻水冶的安阳县武装部、祟义的邺县武装部合并而成。局长郭善,政委刘振才。尢驻渠口街尔头路由,后驻仓巷街33号。驻西冠带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