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革勋文集》 作者:王革勋

 
  主页 淇洹集 淇洹吟咏录 战士历程 学广集粹 闲聊八面斋 西坡书签  
 

 

 

 

 

 
 
 

文武兼备的刘璋将军

 
 

 

文武兼备的刘璋将军

 

儒将卫辉还故乡,士女夜奔出稻香。

自主倾心成妙事,风韵淇园刘拐庄。

在淇县东南乡,长期广泛流传着刘都党的故事。都堂之称始于明代,省以上军政长官的衙门,称谓都堂。因刘都堂青年时代赴京应试,经卫辉返乡途中,夜宿汲县稻香村,为一士女所爱慕,两人相携,午夜私奔都堂原藉——淇县留店社在坊里西庄,遂结为秦晋之好。后因刘都堂举家迁入卫辉座标城,西庄即被外人称为刘都堂拐了人家姑娘的那个庄:刘拐庄。500年来,世代相传。但刘都堂的一生为人及其功绩却鲜为人知。甚至连他的名字,也被后人所遗忘。

    刘都堂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刘都堂本名刘璋,字廷圭,今洪县刘拐庄人。他是一位文武兼备的将军,更是以清廉著称的封疆大吏,比居正二品,堪称淇藉第一名人。刘璋生活于明代中叶,成化二年(1466)中进土,八年(1472)出任山东高密知县,因政绩卓著,升任福建监察御史,作为正七品的中央郡察院属官,监察一省文武官史。不久又破格升调山东都指挥使司佥事,成为正三品山东军政副长官,且曾兼任山西、四川副使,掌管司法、监察和农事。继又引任河南郴指挥陵,已系正二品的河南军政长官,集政治,军事全权于一身。再任山西按察使、山西布政使,主持全省的司法、政务,位似今之省长。

最后钦差甘肃巡抚、兼中央都察院右副都御吏,作为都察院和新疆东部副长官和边疆地方最高长官,总揽甘肃、宁夏、青海三省的军政,司法、民事重任,保卫了明代西北边境的安宁。官历成化、弘治两朝,长达三十二年。

在日趋腐败的明朝中期,刘璋不和浊世。由文及武,从正七品到正二品,由县官至封疆大吏,始终廉明仁恕,全力冶事,能军善政,施惠于民。尤严于律己,不籍职权以私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士民争颂其德。在地瘠民贫的甘宁青新地区,体恤民众疾苦,广泛兴办学校,培育英才;倡导农牧业,多建草场而为民谋利;集中贫而无依的老人幼儿,筑寨抚养。终因积劳成疾,于弘治十七年(1504)病死于任上。朝庭念其劳绩功著,特恩准归葬卫辉府原籍,建墓于府城西北,人称刘都堂坟。在五百年前的封建社会,刘璋将军的一生业绩,颇为难得。实为淇人之光荣。

    刘拐庄的父老乡亲,为纪念刘璋将军的美德,特于19943月,在村东立碑一通。

碑文如下:

淇园四庄,史越千年。明成化末,刘拐改元。

进士刘璋,夜宿稻香。携女私奔,美妙融双。

知高密县,监察鲁闽。副使入川,七升三品。

河南都司,军政全兼。山西布故,三晋齐欢。

钦差巡抚,辖甘宁青。重农倡牧,办学育英。

幼有所扶,老有所养。文武两品,造福四方。

 

   

 
 

河南省《淇县之窗---淇县热线》网站         站长:老农       电话  0392-7226249    电子邮箱: qxzhd@126.com

 《王革勋文集》经作者王革勋先生授权  本站独家刊登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制作: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