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革勋文集》 作者:王革勋

 
  主页 淇洹集 淇洹吟咏录 战士历程 学广集粹 闲聊八面斋 西坡书签  
 

 

 

 

 

 
 
 

二十七、我是一个人民的战士

 
 

 

二十七、我是一个人民的战士

 

我是一个人民的战士,

从前是个受苦人。

为了和平,为了祖国,

自愿参加了解放军。

参加解放军,做一个人民战士,是我多年的愿望。可惜自己年纪小。早在一九四五年八路军骑兵团打西岗后,进驻刘拐庄时,就萌发了投笔从戎的念头。一九五零年底,中央军委和政务院,联合发布了招收了青年学生参加各种军事干部学校的决定,但因未给淇县分配任务而错过机遇。高小毕业前夕,学校里关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已经深入人心。每天都唱《抗美援朝之歌》:“从东北到西南,从沙漠到海边。愤怒的声音响成一片,热血的青年纷纷参战。全国全世界的人民,快起来,起来,起来!抗击美帝,支援朝鲜,为保卫祖国和世界和平而战……”并学习了部队作家巍巍从朝鲜战地采访归来而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满腔的爱国激情再也按捺不住了。我已经十七岁了,一定要参军。

正在此时,也就是五一年八月,华北军区第二干部学校,在《平原日报》上刊出招生广告,修业一至二年,衣食住行全部供给,而后服务国防建设。刘泽普校长非常关心我这个农家子弟的前途,特派专人来我家通知:在淇县就地报名参加考试。对于一个积极追求进步的热血青年来讲,真是求之不得的事。一不用家里作难,二不需路途盘费,一旦考上了,既能报效国家,又可提高政治文化水平,简直乐不可言。可是话又说回来了,年迈的父母亲都已六十多岁了,自己既无兄弟,又少姊妹,单根独苗,孤苦伶仃,一旦参军走了,撇下老人咋办?二老双亲听说我要报考参军,立刻泪流如注,抱头痛哭,半个村的街坊邻居也来劝我:恁家就你一根顶梁柱,你不在家,两位老人怎么过?养儿养女防备老,可得慎重考虑。一向不主张供我升学的父亲,也改口说:“只要你不参军,愿意上中学读师范都行,哪怕把土地房子全部卖光,也要让你继续读书,无论如何,我们跟前得有个人啊!”老人一席肺腑之言,使我热泪难禁,失声恸哭。待他们冷静下来,我又耐心的对父母开导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旧社会咱受压榨,一个中农户顾不住生活,我连个小学也上不起,如今毛主席共产党领导,过上了好时光,咱不参军谁参军?何况我走了以后,家里可以享受军属待遇,即使你们二老干不动了,村里也会照顾帮助代耕。”为怕他们一时想不开,真的发生意外,我还特别耍了一手,临出门时又安慰父亲说:“报了名也不要紧,考上考不上还不全在我哩!放心好了!”一只关在笼里的小鸟儿,终于飞向广阔的天空。

当时招收这批青年学生的背景是:抗美援朝战争正在激烈的进行,五次战役刚结束,美帝国主义虽已同意谈判,但并不服输,还想继续较量,朝鲜战场的局势仍处于反复争夺之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会同朝鲜人民军正积极准备第六次进攻作战,为了支援朝鲜前线,给大扩军准备干部,平原军区各军分区就以“华北军区第二干部学校”的名义,吸收一部分小知识分子,经过短期训练,分配充实部队担任基层干部,待命赴朝参战。当然这属于军事机密,那时对下是不便讲的。就安阳专区、淇县而言,我们这些学生和社会知识青年,少数具有初中文化程度,大部分是暑期高小毕业生,年纪大则二十七岁,小的不过十六、七,最小才十二、三。先经完小进行三天初试,而后会集淇县城参加全县统考,包括政治、数学、语文、体检、口问笔答,逐日筛选,历时一个星期。淇县投考四百五十人,我的文化成绩名列榜首,身体没毛病,眼为甲下。最后录取五十四名。同我一起参军的战友,有淇县的蔡金春、汤阴的李治中、安阳市的钱毓芳等。记得安阳市有个姓董的小鬼,虚岁十三,穿三号上衣,滴溜在膝盖下面,年纪偏小,个子又低,实在不够格,但他死活不走,整整哭了一夜,软化了干部,硬被留了下来。

淇县的学员八月二十四日离乡启程,个个带红花挂红条,送行的群众家属人山人海,在火车站召开了千余人的欢送大会,县长王震,青委书记时文吉,学员代表蔡金春都讲了话,由嘱托、希望到表态,总之一个意思:一定要为全淇县十二万父老乡亲争光,继由接兵代表,安阳军分区胡书谟、刘忠亭带队登车。当看到列车向北开行时,学员们议论开来:“第二干校不是在新乡牧野村吗?怎么往北走啊”“淇县属安阳专区,也许各县都到安阳集中,而后再往新乡”一个多小时到安阳站下车,又是鼓乐齐鸣,夹道欢迎,从和平路进小西门,穿过鼓楼南北,东大街,到达东南马道分头驻下。赵学周队长,隋指导员讲:“从今天开始,你们就算进了新生干部队,暂时安顿下来先学习,往家寄信就这么写。”从此每天学习《华北解放报》《平原战士报》《时事参考材料》,内容都是朝鲜战场形势报道和有关文章。伙食也很好,一天三顿肉,白馍侭吃,对农村来的小青年说来,无异于天天过年,大家高兴得很。穿的仍是从家里出来的随身衣服。唯一的想法是:“啥时候让我们往新乡学习啊!”。

大约一个月光景,驻地转移于渠口街、仓巷街,都换上了仿苏式的绿军装,上衣胸前半开个口,戏称“猛一钻”,正式编入华北安阳军分区干部轮训大队,相当于营级建制的师教导队,下设三个中队:一中队、二中队、三中队(供训队)。大队部和一中队驻渠口街东头路南,二中队驻仓巷街三十三号,三中队驻仓巷街东头路北。大队长赵喜恭,政治委员蒋涛。我所在的第二中队,队长王智,副队长姓隋,政治指导员是任尚杰,后来为李明秀,还有一个田副指导员。二中队编有三个区队,淇县一区队,安阳市二区队,汤阴三区队。一区队长申天富、马学林,副队长王克臣、耿雪生,下辖四个分队,我任三分队副分队长,有十四、五个学员。大队整编之后,共计五百余人,很快在马号街,师范学校大礼堂召开了学习动员大会,安阳地委书记杨钰、曹幼民、专员吕谦、平原安阳军分区司令员王远芬、副政治委员佘积德、司令部参谋长李谦,政治部主任甘露,都亲自到会讲话。大队首长公开讲明:“我们不去新乡了,就在安阳接受训练,所学课程一样,要求大家安下心来,积极学习。”这时所有学员的心里,才像一块石头落地,原来如此啊!

那时的学习生活是很紧张的。主要课程有《社会发展史》、《中国共产党三十年》、《朝鲜战争和国内外形势》、《做一个光荣的革命军人》、《控诉国恨家仇》。讲课的有王远芬司令员、佘积德副政委、李谦参谋长、甘露主任、组织科赵世昌、黄若水科长、干部科党长胜科长、宣传干事江峰、青年干事王思华、组织干事张贵生、大队政委蒋涛、地方干部还有杨钰、曹幼民书记。通过学习,使我们懂得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明确了抗美援朝,保卫祖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形式和任务,受到了生动实际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经受了最初的战斗洗礼,思想上呈现出崭新的精神境界,立志永远做一个忠于祖国的人民战士。我如鱼得水般地一面拼命学习,刻苦锻炼,一面挤出时间,主编《人民战士》壁报,每周一期,图文并茂,深受大队首长、中队领导和众多战友的欢迎,为时三个月,被评为分区特等学习模范。以张梅生为代表,出席了安阳军分区第三届功模大会。学习虽然很紧张,但心情又很愉快。大队每周开一次联欢晚会,男女学员欢聚一堂,由文化教员万钧、王冠秋主持,拉歌子、演节目、跳青年舞、海军舞、乌克兰舞。我们二中队还在南关体育场全分区唱歌比赛大会上,得了“歌咏优胜队”锦旗一面,火红的青春生气勃勃,歌声、舞声、谈笑声、充满军营,好一片欢快景象。

由于当时条件所限,采取“抗大”学习模式。青天做课堂,砖头当凳子,膝盖代桌,五六百人上大课,边听课边记录。早出操,晚点名,一周还搞一两次队列教练、体育科目。吃饭比原来也变了样,一日三餐“小米不论数”(将小米用笼蒸,熟了还象原来那样大),吃肉也不多了。规定吃饭时间二十分钟,很多人没吃饱,军号一响,撂下饭碗就跑。对一些娇嫩的学员来说,这种艰苦紧张的军事生活,是很不习惯的。加之入伍动机不纯,有的参军为的找个人出路,有的单纯为了学文化,有的想借此解决婚姻问题,如此等等,因而一穿上军装之后,思想波动很大,不坚定分子就动摇了,连续发生三起逃亡事件。安阳县的一个学员,身材魁梧,善于演讲,每次开大会他都上台侃侃而谈,单看语言表达能力,能顶一个县委书记,可他却第一个开了小差。林县一个姓周的战士,一换军装就跑回了家。全大队开会批评帮助他,问他为啥逃跑,他直言不讳地说:“我怕部队开往朝鲜,我怕死。”我的三分队有个同乡冯如海,夜里十二点查铺时,人不见了,赶快报告区队长,厕所找,地洞查,大坑转悠,毫无踪影,很明显他也不辞而别了。第三天把他从家找回来,我们自己掏钱卖瓜子、糖,让中队长、指导员参加,开了欢迎会,帮助他提高觉悟,搬梯子让其下楼,大家发言后,让他表个态,你猜他说啥:“自愿参军嘛,我不自愿!原来只想上几年学,回去当个县长什么的,谁知道叫来当兵,我不干!”中队领导实在听不下去了,就发火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人人都有一份责任,不是你自己申请报名的吗?又有谁强迫你来?自愿也得干,不自愿还得干!”部队情绪才开始稳定下来。

以后从九月到十一月,在安阳市体育场接连听了三场朝鲜前线战斗英雄的报告。一次是由高巢、李激涛率领的“志愿军归国汇报团”,全面介绍了朝鲜战场的胜利战况,高巢还为《平原青年报》、《平原战士报》题词:“在政治、经济、文化战线上,青年要发挥自己的先锋作用。”另一次是以金大尉、李淑贞等四人为代表的“朝鲜战斗英雄访问团”,生动的讲述了朝鲜军民抗击美国侵略者的英勇业绩,热情赞颂了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伟大壮举。还有一次是四位战友组成的“志愿军战斗英雄报告团”,其中有登高英雄杨连第,模范护士李秀英,还有一位炮兵勇士,一位爆破英雄。都做了生动感人的报告。杨连第同志,天津人,一九四九年参加铁道兵,在洛阳修建八号桥墩时,荣获“登高英雄”称号,五零年八月入朝,屡建战功,但很谦逊,介绍本人事迹时,一再说:“就是那么一回事。”从安阳回去不久,就在抢修清川江大桥时,光荣牺牲。模范护士李秀英,在战火中不怕牺牲,克服一切困难,掩护抢救伤员,还特别讲到英勇护士解秀梅,为了解救战友,不惜口含生殖器为伤员导尿。炮兵勇士用肩扛身顶,以小炮杀伤大量敌人。爆破英雄,手执爆破筒,冲入敌阵,炸毁坦克多辆。他们这种不怕苦、不怕死,全心全意为祖国献身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们这些青年战士的心。与此同时,又在中国电影院看了徐肖冰同志在朝鲜现场拍摄的《抗美援朝》纪录片,那种烽火连天,英勇战斗的壮烈场面,坚强有力的主题歌:“炮火震动着我们的心,胜利鼓舞着我们,中朝人民亲如兄弟,并肩作战打击敌人,”极为感人,无不为血与火的战友们流下激动的眼泪,崇高的英雄形象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尤其在十一月上旬开展的“诉苦运动”,对学员们震动很大,连续七天,很多同志登台发言,声泪俱下,大讲亡国恨,民族仇,控诉旧社会遭受的压迫和剥削。来自内黄沙区的赵玉琴同志愤怒控诉了日本鬼子四二年大扫荡,到处奸淫烧杀,残酷屠害老百姓,甚至把井填满的滔天罪行,讲着讲着已泣不成声,战友们的热泪也都夺眶而出。大家齐声高呼:“不忘民族苦!牢记血泪仇!”“坚决打倒美帝国主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也只有在个这时,学员们才真正懂得了:为什么要参军?为了革命;革命干什么?建设强大的国防军,打败美国侵略者,保卫祖国,保卫远东世界和平;自己怎么办?听从党的召唤,随时走上光荣的战斗岗位。同志们在《我是个国防军的战士》,《人没解放军永远是战斗队》,《铁打的队伍钢刀子尖》,《朱总司令命令往下传》,《歌唱祖国》的壮烈歌声中,迈着整齐矫健的步伐,奋勇前进。

 

   

 
 

河南省《淇县之窗---淇县热线》网站         站长:老农       电话  0392-7226249    电子邮箱: qxzhd@126.com

 《王革勋文集》经作者王革勋先生授权  本站独家刊登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制作: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