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寒山子及和合文化
略论寒山子及和合文化
一
寒山子何许人也?本唐代浙江天台山寒岩(寒石山)僧人。云游江苏苏州妙利普合塔院,驻此主持高僧,名及江浙。后改妙利普名塔院为寒山寺,此其渊源。更后天台寒石山也改为寒岩。从而寒山子及寒山寺、寒岩名闻国内外。
寒山子之被尊为高僧,乃因此僧颇有文化,善写诗词,好吟传唱,诗集传世达三百余首。且为人孤静,戴桦皮为帽,穿布袍木屐 ,有疯癫状,不喜与官宦来往。其在天台寒岩写诗有:
杳杳寒山道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压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唐诗三百首》54页)
写他在寒岩高岭深谷中的景色和心情,顿觉丝丝寒意。依次写出山共水,鸟与环境,天气感受,静冷处境,居然超脱万物。同时描绘一幅山水和合、动静和合、风雨和合、心情和合的精神百态。
他原居天台山西麓寒岩,不时往还于山东北境的国清寺。其间有唐代守将闾丘胤,从河北丹丘(曲阳)官迁浙江台州,曾入国清寺求访寒山子,寒山子避而不见,并出归寒岩,入山洞藏匿,不知所终。可见其人性格。
二
寒山子心目中追求和合文化。何为和合文化?《甲骨文释义》:和,调也。《说文解字》:和,相应也。《广韵》:和,谐也,合也。《说文大字典》:和,顺也,谐也。《论语》:和为贵。《周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读“秀”)如兰。集而总之,意在和谐、和顺、和美、温和、祥和。他在和合文化实践中有诸多方面:
首先是人际和合。寒山子与国清寺司厨僧人拾得交友甚笃。拾得本系穷家孤儿,被国清寺僧人丰千收养,故名为拾得,专为寺僧做饭。拾得亦言行非常,怪似疯人,而且也喜吟诗,和寒山子人格类似。以致台州守将闾丘胤入寺拜访时,寒山、拾得二人挽臂出国清寺,避回寒岩。闾丘胤追访寒岩仍不得见。仅在林间野庐见寒山子诗300余篇,并于土地庙墙壁上见有拾得诗存。后人编辑寒山子诗集,亦将拾得诗附入寒山子诗集中。
二是文化和合。苏州城西寒山寺,建于南北朝南梁年间,先以寒山子住此得名,后因唐代著名诗人张继为寒山寺赋诗而名声大振,张诗《枫桥夜泊》千年流传脍炙人口。
枫桥夜泊
日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集四句,和合交融。情与景,动与静,暗与明,景与物,和合之意跃然纸上。
再加上清朝著名学人、道光进士、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相当教育厅长)、俞樾亲笔书写张继之《枫桥夜泊》而使寒山寺更为出名。真乃名人文化,文化名人,好诗好字集于一体,彰显文化和合之崇高意境。
三是山水风景名胜之和合。寒山寺所在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山有虎丘、天平、灵岩;水有古运河、太湖、枫溪;名景建筑不可胜数,集水城、山石、园林、楼台于一体。难怪唐代诗人杜荀鹤即兴赋诗:“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小港小桥多。夜市买菱藕,春船载绮罗”。明代诗人尚有“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的名句。而寒山寺本身,西临京杭大运河,北枕枫水,西拥铁岭关,寺前的江村桥与枫桥遥遥相对,好一派江南水乡美好风光。而距寒山寺西南十公里,还有另一处明隐士所居之寒山,可谓青山秀水,景色和合之仙境。
四是佛教胜地相互影响之和合。寒山子始居浙江台州天台山西麓之寒岩(亦称寒喦yan),寒岩因寒山子而享誉盛名。拾得所在天台山东北境之国清寺,也因寒山子与拾得多所来往,名僧主持而成为佛教胜地。苏州六朝古刹寒山寺,乃中国历史上十大佛教寺院之一,早已举世闻名。寺内古迹甚多:有著名高僧寒山子、拾得的石刻塑像;有中华第一诗碑,高达15.9米,正面为清朝著名学者俞樾所书唐代名诗人张继《夜泊枫桥》诗,背面有乾隆皇帝御笔佛经一卷;有天下第一大钟,仿唐古钟复制,系反映梵钟文化的艺术珍品,碑及大钟已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尚有从苏州城内移此的花篮楼,可登而凭栏远眺,明静别致。而建于隋代的台州园清寺,为唐代佛教圣地,号称“四绝”(济南灵岩寺、江陵玉泉寺、南京栖霞寺、台州国清寺)之一。五峰环抱,古木参天,有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所书“大中国清寺”,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也是日本佛教“天台宗”的祖庭。早在1100多年前,日本高僧受中国唐代僧人鉴真法师的影响,于公元804年来天台山国清寺取经,回国在比睿山仿国清寺而建延庆寺,创立日本天台宗,之后日本佛学大师亦常来天台山朝圣。足见佛教文化传播历史之久远。
三
中国的和合文化由来已久,少说也有两三千年。《宗教词典》记载,和合文化是“古代民间传说中象征男女相爱的神名”。
我幼年居家,大庭供奉和合二仙神像。即将和合二仙画于神轴之上,悬于庭堂正中。画上两人并立,蓬头笑面,一人“手持荷花”,一人“手捧圆盒”,象征男女和合团圆之意。民间都知道和合二仙神,是商朝孤竹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兄弟俩,过旧历年香案供奉。
另据,《西湖游览志》讲:宋代抗州以腊月初八祭祀万回哥哥。万回蓬头垢面,身着绿衣,左手举鼓,右手执棰,云为和合之神,人敬之,即便在万里之外也能返家。本为一神,后演绎为二,也称“和合二仙”。
现存之河南民间戏曲对“和合二仙”都有剧目传唱。剧情写西周灭商时,伯夷叔齐,阻止周兵进军朝歌的故事。如豫剧、大平调《昔日有个二大贤》,唱词为:
昔日有个二大贤,弟兄二人让江山。
弟让兄来兄不坐,兄让弟来弟不担。
前门逃出大太子,后宅跑出二英贤。
武王进军朝歌地,伯夷叔齐栏马前。
周兵不听二人劝,兄弟躲进首阳山。
饥了吃的松柏籽,喝了涧下饮清泉。
老天不住鹅毛下,两人冻死首阳山。
姜尚带来封神榜,封他和合二神仙。
现河南洛阳市所属偃师市首阳山上,原有伯夷叔齐庙,山西永济市首阳山有二贤祠及葬处。安阳市东北十七里韩陵山下、汤阴西南之首阳山也都有和合二仙神庙。民间香火极盛,可见和合文化历史影响之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