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时评|聚集创新动能 助力高质量发展

作者:高倩 高咪 邓娴   发布时间:2022-03-10 09:01   来源:安阳日报

编者按: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

聚集创新动能 助力高质量发展

□高倩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中,科技创新成为广大网友关注的热点之一。大众对两会上满是科技感的“AI王冠”栏目主播甚是喜爱。无独有偶,前不久,安阳方快锅炉也因科技创新为冬奥会提供了500蒸吨热能而备受瞩目。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高质量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围绕建成“一个强市”、实现“八个领先”,我市强化顶层设计,出台系列科技政策,推进产学研协同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加快创新主体培育、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服务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21%,一批重大创新平台落地建设,聚才、用才、育才环境大幅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4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35%。

创新方能凝“新”聚力。企业作为重要市场主体,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创新能够极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发展动能。我市翔宇医疗从十几人的小工厂,发展成拥有900多项国家专利、参与27项国家或行业标准起草制定的上市企业。旭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高端显示材料有效缓解了关键材料“卡脖子”问题,助力安阳成为国内高端显示材料的重要生产基地。因为不断谋求创新发展,这些企业不仅在激烈竞争中交出了“硬核”答卷,也让“智能化”“创新驱动”成为我市经济蓝图中的新亮点。

创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的发展是以创新为动力的发展,是注重效能与品质的发展,要通过结构调整释放内生动力。因为坚持创新,复星合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转型,从名不见经传的安阳“小铁匠”,实现钢材生产“静而美”,成为国内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和领跑者。复星合力是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我市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坚持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新兴智能制造产业培育同步发力,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助力传统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更好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在我市提出的实现“八个领先”中,科技创新能力区域领先位居首位。作为一座老工业城市,我市站在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十字路口,只有把智能制造作为重要抓手,不断促进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向专精特新企业聚集,激励更多企业创新,催生更多拳头产品,拥有更多“独门绝技”,才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民生领域创新 赋能高品质生活

□高咪

近日,我市首条可变车道现身街头。交警部门可根据交通流量更改车道的通行方向,合理分配道路资源,提升车辆通行率。此前,我市在多条主干道设置“绿波带”,车辆按照设定速度行驶就会一路绿灯。可见,技术创新带动交通智能化,借助智慧交通,拥堵的城市逐渐畅通,人们有了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实际上,智慧交通只是创新赋能高品质生活的一个方面。随着创新技术的深入推进、创新应用领域的拓宽,我们享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性化服务。如我市街头安装的智能窨井盖,可实现对井盖缺失、破损、位移等情况的实时监测,保障了群众的脚下安全;一些医院实现远程AI诊断、数据共享等,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还有线上缴费技术、不见面审批等。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创新,为群众衣食住行提供了极大便利。

科技改变生活,科技创新为民生带来福祉。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需要不断加大在民生领域的科技创新。实践证明,那些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创新产品,经过时间检验,最终获得了群众的认可。同时,科技创新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思维和生活方式。高铁改变了人们对远与近的理解,手机重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无人机则解放了人的双手。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应用让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在现代社会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民生领域的创新需要多方发力。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于民生领域创新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人力配置力度,在群众关心的重点领域加强技术攻关,为改善民生创造更多可能。技术部门要以利民、惠民为出发点,多研发一些接地气、解难题的成果。此外,社会要积极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创新激励机制。

科技创新无止境,技术创新改变生活。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的需求和呼声当成创新动力,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科技创新成为美好生活的助推器。

为创新型人才成长铺路搭桥

□邓娴

眼下,全国两会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和前两年相比,科技创新成为今年两会热词中的高频热词。这也反映了群众的民生新希望,希望加大科技创新的步伐,希望有更多高科技产品问世,以满足人民群众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科技创新之所以能成为两会高频热词,体现出科技创新对百姓生产生活的深刻影响。比如说农民种地,过去是“土法”,浇地挖个沟,犁地用牲口。看现在,农民也用上了高科技,浇地用喷灌、打药用无人机,不仅方便而且农作物产量高。再看生活中,智能家电越来越普及,能够远程监控操作的空调、扫地机器人等智能产品走进更多家庭。科技创新改变了群众生活。

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是人才。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创新型人才靠引进。因为发展的需要,各地对人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纷纷拿出优越的待遇“筑巢引凤”,而我市这两年持续推动“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计划,广开进贤之路。引进人才靠优惠的政策,也需要发展的沃土。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我们要结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项目、区域发展优势等实施人才政策,厚植创新沃土,让创新人才有施展才华的天地。

创新型人才靠自主培养。我们要结合企业或者项目需求,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要能从企业中发现本土人才,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依靠激励机制,让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在实践锻炼中更快成长,早日成为独当一面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论出处,只要在某方面有专精特新的“独门绝技”,不论人才的年龄资历、背景出身,都应该让其凭本事说话,在适合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是长久之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让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使有潜质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要把科普实践活动从幼儿园、小学、中学贯穿到大学,让孩子们从小就能怀揣科学梦想,在学习生活中崇尚科学、勇于创新。同时,全社会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大环境,形成敢为人先、敢于创造的浓厚氛围,不断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发展。

责任编辑:张丹
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