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城隍:一座城市的守护神(上)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5-11-18 16:06   来源:档案栏目

 

  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守护神,她就是城隍庙。这样一座建筑为什么被称为城隍庙?城隍庙又为什么成为了一座城市的守护神?在他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安阳城隍庙中被封为卫灵公的城隍爷到底是谁?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城隍:一座城市的守护神。

  很多安阳老人印象里的城隍庙附近都是卖百货的,老农民一进城,先到城隍庙,新华门这来看看,有吃的有喝的,有住的,还有说书的,想吃好的还有饭馆。后半部分就是文化大众娱乐场所,民间艺人在此活动,转花楼是个最大建筑,很繁华,三、四十年代来了彰德府,你不到转花楼看看,那就好像你到安徽没到黄山一样,等于说你没来。
  
  老一辈安阳人对城隍庙一带在解放初期时的回忆里,也是曾经一片繁荣,卖杂货的、唱大戏的都聚集在此,老百姓称这里为“新华市场”,因为这里曾经是市区内最热闹的地方,在那个年代,只要进城的人都要到新华市场逛逛,就相当于现在的北大街、唐子巷。但是好景不长,1966年,一场被称为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将这里所有繁荣改变了。

  一群来势汹汹的红卫兵打破了这里往日的平静, 他们高呼“破四旧,除封建”的口号,气势高涨,所有人的目标都集中在一座建筑上,位于新华商场内的城隍庙,他们手里拿着各种铁质工具,摧毁一番后,愤然离去。

  这群不速之客离开城隍庙后,附近的很多居民纷纷赶来观看,然而眼前的一幕让大家愣住了,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这些居民有如此的表现呢?原来城隍庙中最重要的一件物品,以往大家供奉的城隍爷的雕像不见了?这时种种猜测相继而来,有人说烧了,可连一点燃烧过的痕迹也没有,有人说砸了,可整个城隍庙附近连一粒碎片也没有找到,难道这城隍能顷刻间显灵,不翼而飞了吗?

  城隍爷的消失成了当时很多人热议了很久的一个话题,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老城内的很多居民纷纷提议希望重新修建城隍庙,市政府听到这一民意后,积极响应开始在原址重建城隍庙。可就这城隍庙建好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20年前消失的那个城隍爷又重新坐在了原来的位置上。

  一位王新友老人告诉笔者:“大殿城隍爷是木制的,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有个老乡拿着藏起来,弄了一个夹墙保存起来。直到重建的时候,才贡献出来。”

  把城隍爷藏起来,可真够胆大的。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能做出这样的行为,要有多大的勇气啊。那么,这个人到底为什么要冒着这么大危险,顶着如此大压力,把城隍爷藏起来呢?城隍爷到底在百姓心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呢?

  王迎喜老人对城隍庙的理解是这样的:历史上老百姓对城隍神的崇敬跟农村敬奉土地爷是一样的,因为农村给土地爷烧香磕头保护一方平安,特别是让自己一家的平安,对地方保护一方平安,同时城隍起的作用也是一样。

  安阳城隍庙的讲解员还告诉笔者,城隍不仅在封建时候老百姓信奉,就是连地方官员到任的时候也要首先到城隍庙祭祀之后才可以就任。

  城隍作为老百姓敬仰供奉的一种图腾,城隍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历史上最早出现城隍是在什么时候?坐落在安阳老城内的彰德府城隍庙是怎样的规模?百姓心中的城隍到底谁?

  每座古城都有城隍庙,它是城池中的一座标志性建筑。明嘉靖年间的《彰德府志》里对安阳的城隍庙是这样记载的,“城隍庙在府治东北,明洪武二年建,景泰五年王锐重修。”如今,地处老城区中心位置的彰德府城隍庙,东临高阁寺,西邻鼓楼广场,文峰塔,北有钟楼。坐北向南,呈长方形,南北长120米,东西宽50米,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从这张乾隆52年绘制的图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城隍庙分为庙前和庙中两个部分,庙前往南依次为三间琉璃瓦木结构的牌坊、月台和影壁,一溜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过厅、抱厦、正殿、寝宫。

  在古代,城隍不仅在百姓心中的地位至高无上,就连官员对城隍也是十分尊敬的。随着道教的兴起而开始流行的城隍神,汉朝的都城长安不仅是城隍信仰的原发地和传播地,也产生了最早的城隍神——纪信。

  西汉时候的纪信替刘邦出城以后,项羽把他抓住杀死以后,纪信作为城隍,有的以人名命名,多数以神命名。

  在唐朝以前,只有少数城池才会有,而且他们多数没有固定的祭坛和庙宇。随着封建政治机构的日益严密,唐朝以后,人们对于开明贤正的地方官十分爱戴,全国各地都普遍地建起了城隍庙。到宋代时,城隍崇拜已被列入国家祀典。城隍原属自然神,随着社会的发展演变,它的社会职能越来越多,由最原始的护城神,到后来的驱灾除患,扬善惩恶,督官慑民等职能,城隍已成了人们生命与财产保障的全能神明了。

  全能的神明?那老百姓月月供,年年俸的城隍,真的能显灵吗?关于城隍显灵的最早记载呢,是在南北朝时期北齐大将慕容俨奉命镇守郢城,当时南梁大将侯填、任约率军前来攻郢城,屡攻不下,便命令士兵从长江上游撒下大量水草,顺水漂流堵塞航道,切断郢城的粮草运输与外界联络。在这种万分危急的情况下,被困守孤城的慕容俨亲自到城隍庙祭拜,祈求城隍神保佑郢城,当晚一阵狂风暴雨,江水波涛汹涌,将上游漂来的水草全部冲走,城内军民认为是城隍显灵,士气大振,以少胜多打败了南梁军。当然这只是一中巧合,但恰恰是因为这样的巧合才造就了民众心中对城隍的信仰。

  到了宋朝的时候,城隍的性质也开始了人格化,一些英雄和烈士死后,人们把他们尊为城隍,希望“英雄虽死担英灵在”。而在县里的一些县城隍就是一些贤良绅士,把这些人尊为城隍的目的是更好的统治民众。

  宋代以后,各地的老百姓开始把当地的英雄或名臣奉为城隍神,如苏州祀战国时春申君黄歇,上海祀秦裕伯,北京祀杨椒山,杭州祀周新、文天祥,南宁、桂林祀苏缄等。明孝宗年间莆田抗元英雄陈文龙被封为福州城隍爷,其从叔抗元英雄陈瓒被封为兴化府城隍爷。

  文天祥、陈文龙、这些人可都是历史上有名的英雄人物,他们死后被老百姓供奉为城隍爷,看来,城隍爷这个位置可不是随便就能当的,不过从各地所供奉的城隍爷来看,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要么是守卫一方平安的英雄人物,要么是为百姓造福的地方父母官,总而言之,他们寄托了老百姓心中的敬仰和爱戴。那么这时有人要问了,安阳的城隍又是谁呢?请继续关注安阳新闻网微信!

责任编辑:王建民

相关阅读

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