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马启敏:“把医术留在巴里坤是我最大的心愿”

作者:赵光辉 苏迅 魏明艳   发布时间:2017-09-12 09:01   来源:安阳网

原标题:“把医术留在巴里坤是我最大的心愿”  ——记援疆医疗队员、市妇幼保健院妇二科主任马启敏  

  马启敏(右二)在巴里坤县萨尔乔克乡阿依布拉克村为哈萨克群众义诊。

 

□记者 赵光辉 苏迅 魏明艳

  编者按:今年2月,作为河南省第九批援疆干部,我市7家医院的8名医疗专家肩负着安阳人民的重托,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人民医院进行“组团式”援疆。他们远离家乡和亲人,克服重重困难,把无限的激情倾注到巴里坤县的医疗卫生事业中,用精湛的医术和忘我的工作热情赢得了当地群众的赞誉,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作出了贡献。日前,本报记者远赴巴里坤县,对我市援疆医疗队进行了深入采访。从今天开始,本报将陆续推出援疆医疗队的相关报道,旨在让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在学习中比担当、讲奉献、有作为,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改革发展大潮,在安阳转型发展、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征程中建功立业,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巴里坤县距安阳2500余公里,那里有马启敏放不下的牵挂。今年2月,二次援疆的马启敏从洹水河畔到美丽的天山脚下,将自己的精湛医术和一颗仁心撒播在巴里坤广袤的大地上,奉献给她的第二故乡。

  53岁的马启敏,是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妇二科主任。2015年,作为河南省卫计委派出的第七批援疆医疗队中的一员,马启敏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人民医院工作了半年,业绩突出,和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友谊。今年2月,她不顾家人和亲朋的劝说,再次援疆来到巴里坤县人民医院,并担任了医院副院长,她也是安阳援疆医疗队中唯一的女队员。“这里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百姓看病不容易,需要我来;这里的医护人员和百姓的纯朴善良打动了我,我愿意来。”马启敏说。

  马启敏再次援疆的消息,很快传到巴里坤县人民医院,不仅曾经的同事张开双臂迎接她的到来,当地患病群众也在翘首以待他们最信赖的马大夫。2月25日,就在马启敏乘车从哈密赶往巴里坤县医院途中,她和妇科主任沈春萍通过微信联系,就刚收治的一位子宫脱垂病人的手术问题进行交流,研究手术方案。

  2月27日是星期一,上午一上班,马启敏就站在了手术台上,成功为当地这位妇女实施了阴式子宫切除手术,彻底解除了她的病痛。

  当地哈萨克族群众对先进医疗技术的迫切期盼,让马启敏感受到援疆医生肩上沉甸甸的责任。3月22日,一场鹅毛大雪不期而至,天刚蒙蒙亮,睡梦中的马启敏被手机铃声惊醒,值班医生告诉她,34岁的哈萨克族孕妇曼妮扎妊娠合并多发肌瘤,提前临产,情况紧急。马启敏立刻起床穿衣,顶风冒雪,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到医院,为曼妮扎实施了剖宫产加多发肌瘤剜除手术。由于抢救及时,处置得当,曼妮扎母子平安。

  在随后对病人的回访中,马启敏为曼妮扎详细讲解哺乳期间饮食、术后身体保养等知识。马启敏的真诚和耐心让曼妮扎深受感动,她亲切地称马启敏为“马大姐”,还让儿子认马启敏为干妈。从此,马启敏大夫与这个哈萨克族家庭结成了亲戚。

  巴里坤县医院医疗条件较薄弱,以前只有产科,没有妇科,重症妇科患者经常需要转到数百公里外的哈密、乌鲁木齐等地医院就诊。得知此情况,马启敏耗神费力,帮助医院组建了妇科门诊、妇科病房。如今,巴里坤县医院患者转诊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姐妹知道这里有一位医术高超的安阳援疆医生马大夫。

  38岁的哈萨克族牧民哈米拉因子宫异常出血、子宫多发肌瘤,找到马启敏大夫就诊。“这种情况一般要将患者子宫全部切除,但这样会对内分泌有影响,患者容易过早出现更年期症状。”马启敏经过反复推敲,最后利用微创技术,采取筋膜内保留子宫动静脉上行支子宫全切除术,为哈米拉实施了手术,进行了子宫再造,提高了其生活质量。

  像这种高难度的手术,马启敏在巴里坤已经做了9例,此项新技术以前在新疆还是空白。同时,马启敏组织开展的产科高危妊娠动态管理、妇科微创腹腔镜手术等,填补了巴里坤县人民医院的空白。

  “输血”之余,马启敏不忘“造血”。她提出了“师带徒”培养模式,要求每名安阳援疆医疗队员从本科室挑选2名到3名业务骨干作为徒弟,师徒之间互相监督学习、互相考察考核,力争用这种方式为巴里坤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马启敏坐诊时,让徒弟跟班学习,查房时手把手相授,手术时边操作边讲解,把自己20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医务人员,并将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先进的管理模式和规范技术移植到巴里坤县人民医院。“今年的公休假我一直没休,就是想跟马大夫多学点儿东西。”在徒弟沈春萍看来,能跟着马启敏大夫学习机会难得,因休假耽误学习太不值得。

  经过马启敏及其他援疆医生的培养,宫外孕、卵巢囊肿等中高难度的妇科手术,当地医生都已经能自己独立完成。

  巴里坤县辖15个乡镇,面积3.6万平方公里,最远的乡镇距县城180公里,如何解决偏远地区患者“就医难”的问题?马启敏大夫建立了一个微信群,群里有县医院的同行、乡镇卫生院的医生,他们把当地危重患者、交通不便的复诊患者当成服务对象。“针对患者病症,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在微信群里与专家沟通,实现多方会诊,解决了偏远乡镇农牧民‘就医难’的问题。”黄土场开发区卫生院院长张庆文深有感触地说。

  今年8月底,同为白衣天使的女儿到巴里坤看望马启敏,马启敏带女儿一起去病房查房,下乡义诊,到牧民家中走访。短短几天时间,女儿了解了妈妈的工作环境,目睹了妈妈的紧张与忙碌,曾对妈妈的满腹抱怨都化作了理解与支持。“我就是想让女儿亲身感受一下边疆百姓看病的不易和援疆医生的辛勤付出,把援疆精神传承下去。”马启敏动情地说。

  两次援疆,一生情怀。马启敏深藏对家人的愧疚,强忍职业病“网球肘”带来的疼痛,把自己坚实的足迹留在了边疆大地,印在了各族人民的心坎上,被当地群众赞誉为天山上的“雪莲花”。“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能把医术留在巴里坤是我最大的心愿。”马启敏朴实的话语,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马启敏(右一)在给患者进行微创手术。  

  

  手术台上长时间机械操作,使马启敏落下了严重的“网球肘”,图为马启敏在为自己理疗。

 

  马启敏和“一家亲” 女主人巴丽汗的女儿叶丽娜在一起。  

 马启敏(左二)到患者家中走访。

责任编辑:王崭

相关阅读

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