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千里共铸民族团结情——记援疆医疗队员、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张平

作者:赵光辉 苏迅 魏明艳   发布时间:2017-09-14 09:49   来源:安阳日报


  “新疆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我从小就对这里充满向往,援疆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梦想,民族团结之花一定会更加精彩地绽放。”采访张平大夫,仿佛在读一首诗。这首诗渗透着他深深的援疆情怀和浓浓的民族团结情。

  今年2月,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张平作为河南省第九批援疆队员,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人民医院,开始在新疆大地释放安阳援疆人的正能量,书写安阳援疆干部的精彩篇章。

  巴里坤县仅有10.2万余人,却居住着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13个民族。对张平来说,医疗援疆不仅是给兄弟民族医治疾病,更要用自己的精湛医术和一颗诚心温暖患者的心灵,增进民族感情。

  今年3月12日,哈萨克族牧民叶尔肯迪领着11岁的儿子加尼波拉提,慕名找到张平大夫看病。叶尔肯迪告诉张平,在去年9月的全民健康体检中,医生发现加尼波拉提患有“蛋白尿”,叶尔肯迪带着儿子四处求医,先后花费3万余元,儿子的尿蛋白数值也没有降下来。

  张平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及加尼波拉提的尿常规化验,明确诊断其为“胡桃夹”左肾静脉受压。他告诉叶尔肯迪,不用花钱治疗,只需给孩子加强营养,随着年龄的增长,“蛋白尿”会逐渐消失。张平的诊断不但让叶尔肯迪卸下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也避免了因误诊再次让这个家庭的经济陷入困境。

  3个月后的复查结果,证明了张平的判断。心存感激的叶尔肯迪多次邀请张平到家里做客,张平笑笑说:“汉族和少数民族永远是一家人,咱们就是自家兄弟,甭客气!”

  “援疆,让我更好地了解新疆、欣赏新疆、热爱新疆、赞美新疆、关爱新疆,把她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为当地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这是张平散文《圆梦新疆》中的句子。在平日的诊疗工作中,他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援疆誓言。

  为使当地更多小儿患者及时得到诊治,张平克服重重困难,在巴里坤县人民医院牵头组建了儿科,建起了儿科病房,开设了儿科专家门诊,已累计为700多名患儿进行了诊断治疗,向400多名患儿家长传授了科学育儿知识,参加危重病例抢救30多次,被当地群众誉为青少年和儿童生命的“守护神”。

  6岁的叶尔阿斯力还不太会表达,爸爸告诉他,是张平大夫高超的医术让他免受了皮肉之苦。“我儿子脸上长了个鸡蛋大的脓包,张大夫和口腔科医生、外科医生结合,给我儿子进行了保守治疗,不但孩子少受罪,也避免了手术后留疤痕,援疆医生真棒。”叶尔阿斯力的父亲向张平大夫伸出了大拇指。

  带徒弟是医疗援疆的重要任务,不管是汉族徒弟还是少数民族徒弟,张平都会一丝不苟地手把手教,做到到位不越位、放手不放眼,自己甘当人梯。在巴里坤县人民医院,张平也从当地医生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由绵羊传染的布氏杆菌病在内地很少见,但在巴里坤却司空见惯,这里的医生处理起来得心应手,所以我就向他们虚心请教。”张平说,“有时语言不通,会‘双语’的徒弟就自告奋勇当翻译,让我在与当地医生交流中加深了民族感情。”

  漫漫援疆路,悠悠民族情。在巴里坤短短几个月时间,张平真切感受到了哈萨克族群众的热情纯朴,感受到了边疆各族人民对援疆医生的尊重。张平告诉记者,5月的一个星期天,他和几位同事乘公交车外出,返回时错过了公交车。就在他们站在雨中束手无策时,一辆面包车停在了眼前,一个哈萨克族小伙儿热情地招呼他们上车。当听说他们是河南来的援疆医生时,小伙子热情地说,他的一个亲戚生病后,就是河南援疆医生给亲戚做的手术,治好了亲戚的病,他对河南援疆医生充满了敬意。“人家能顺便载我们一程,我们就很感激了,但小伙子执意将我们送到住处,让我感受到了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张平说。

  作为一名具有29年临床经验的儿科医生,张平很想把自己多年积累下的所学、所知、所悟投入更大的地域之中,服务更多的人群,美丽广阔的巴里坤让他找到了自己新的舞台。

  工作之余,张平经常总结自己的援疆体会,于是就有了《圆梦新疆》《感悟新疆》《初识巴里坤》《人生在援疆中闪光》《新疆的沙枣树》等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他还将这些文章发到市第三人民医院网站及微信朋友圈与大家分享,让安阳的同事、朋友认识巴里坤,了解援疆医疗队员,共同为盛开的民族团结之花喝彩和点赞。

  “让民族兄弟姐妹患者因我们医疗队的到来而减轻病痛,因我们的健康指导而重树战胜疾病的信心,在诊疗中增进民族感情,这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张平期待,当他们离开巴里坤时,留下的不光是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更有血浓于水的民族团结深情。

责任编辑:王建民

相关阅读

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