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社会保障工作纪实

作者:贺瑛   发布时间:2017-10-12 10:25   来源:安阳日报


  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这些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是市委、市政府做好民生保障最好的注脚。近5年,我市城镇新增就业累计44.77万人次,全市创业担保贷款累计发放30.6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已经5年连增,从2013年的1743元增加到2017年的2208元。近5年,我市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待遇水平稳步提高,职工医保大病救助保险的封顶线由原来的15万元提高至28万元,居民医保大病救助保险的封顶线由原来的20万元提高至40万元。

  就业筑牢民生之本

  “以前找工作,到处托熟人、跑招聘会,耗时还费力,没想到前几天到我们镇上的人社服务所登记了一下,人社所立马给俺找了个新工作,还是在家门口上班,真是方便!”谈起最近的求职经历,家住安阳县崔家桥镇东见山村的马红青难掩喜悦之情。他通过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所,当天就和该镇一家食品厂签订了就业合同,成为该厂一名调度员。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像马红青一样,找工作不用再跑到市区或县城,只需就近把材料递交给乡镇上的人社服务所,即可办理职业介绍、社会保障各项业务。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城镇新增就业累计44.77万人次,失业人员再就业累计16.58万人次,再就业培训累计完成13.70万人次。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就业平台建设,自2015年以来,全市共投入1000多万元,建立完善全市115个基层人社站所,新增配备128名乡镇(街道)平台工作人员和2703名村级协管员,不断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形成了安阳市“15分钟人社服务圈”,走在全省前列。此外,我市还通过“就业e图”、微信服务平台、手机客户端互联互通,实现了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村)的网络全覆盖,全市建成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3个,建立省级充分就业社区40个,省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7个,市级充分就业社区93个。

  将民生工作做实做细,就要将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困难群众,9月20日,家住汤阴县宜沟镇大寺台村的刁秀君在家门口的永达清真食品厂领到了工资,每月2000多元的收入,解决了刁秀君家的大问题。近年,我市积极实施就业脱贫工程,通过万名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专项行动、3亿元创业贷款助推脱贫专项行动、50家培训机构帮扶脱贫专项行动、500家转移就业脱贫基地建设专项行动和100家居家灵活就业项目进贫困村专项行动,大力促进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2016年,我市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培训2280人,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11754人,为贫困家庭劳动力684人提供创业服务。截至今年9月20日,全市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培训1439人,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3508人。

  创业引领时代列车

  “赶上咱的好政策,俺这老农民也能实现创业梦,有了这5万元,再也不用愁着四处借钱了。”今年8月7日,省级贫困村林州市东姚镇马安山村郭天喜高兴地说。在创业担保贷款工作人员的帮助下,45岁的郭天喜通过三户联保的方式,办理了5万元创业贷款,解决了承包果园的资金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创新工作方式,降低政策门槛,加大扶持力度,完善资金扶持体系,搭建创业平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十分显著。近5年来,市财政投入各类就业专项资金累计近5亿元,全市创业担保贷款累计发放30.6亿元,扶持4.77万人创业,带动16.76万人就业,位居全省前列。市创业担保贷款中心荣获第十届中国银行业协会(花旗集团)微型创业奖年度社会绩效最佳管理奖。据统计,全市享受社保补贴的灵活就业困难人员累计超过8万人、公益性岗位累计安置2万余人。各项就业政策落实过程中实现了地方化、简便化、具体化,使我市优惠政策覆盖率在90%以上。

  为推动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我市全面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和“三支一扶”计划,启动实施政府购买基层岗位,组织开展大学生就业专项服务,为大学生提供各类就业岗位超过10万个,累计帮扶3万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创业。在着力做好农民工创业就业工作中,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管理工作,通过创建农民工返乡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园区,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截至目前,我市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有5.73万人,创办企业8477个,产值或营业收入662亿元,带动34万人次就业。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促进创业工作中,我市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建立劳动者终身学习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每年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0万人次,新培养高技能人才5500人。我市每年组织就业能力提升培训2.2万人次、农民工技能培训3.5万人次、创业培训6800人次。

  社保守护百姓安康

  “大病保险救了俺的命,要不是人社局的同志到家宣传,俺也不知道国家还有这好政策!”今年51岁的栗成启激动地告诉记者。今年5月,家住林州市临淇镇南园村的栗成启被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正当他为治疗费发愁时,得知国家有惠民政策,最后基本医疗报销12.7万元、大病报销2.9万元,困难群众大病补充报销3.1万元。栗成启尝到了惠民政策的甜头,逢人就说国家政策好,成为一名义务宣传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先后两次降低职工住院起付线。2017年,我市提高了乡级医疗机构医保住院报销比例,扩大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将22种重症慢性病门诊医疗费用纳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我市还出台了重大疾病管理办法,重特大疾病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扎实开展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工作。截至今年9月,我市有7433人次享受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报销待遇,大病补充保险支付1400.95万元。2013年以来,我市连续上调了工伤保险待遇,年人均支出由2013年的23436元/人,增长到2016年的33490元/人。

  2015年,我市实现了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今年,我市又实现了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完成市平台跨省联调测试和医疗机构HIS系统升级改造。目前,我市省内可联网即时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有11家,跨省可联网即时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有9家。据统计,今年我市累计制发新型社会保障卡341.05万张,并通过社保卡应用统筹实施“互联网+人社”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互联网与就业、社保等业务领域深度融合,提升人社领域公共服务水平。

  老有所养不仅是百姓的期盼,也始终牵挂着市委、市政府的心。据统计,我市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5年连增,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水平不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从2013年的1743元增加到2017年的2208元。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2012年年底的45.35万人增加到今年8月的约68.5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从2012年年底的15.21万人增加到今年8月的约19.8万人,越来越多的企业退休人员享受到了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责任编辑:王建民

相关阅读

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