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社局全力推动就业扶贫工作侧记
原标题:精准施良策 “造血”断穷根
——市人社局全力推动就业扶贫工作侧记
我市就业扶贫工作坚持以夯实数据为基础,以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实现转移就业为目标,以实施岗位技能对接、鼓励就业创业为重点,强化措施、精准发力,全力推动就业扶贫工作有效开展。截至目前,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已就业67100人、参加培训9882人、公益性岗位安置3177人。
强化督导重落实
“我们通过检查,掌握了各县(市)区就业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同时对工作中存在的疑问、难点进行了探讨和解答,为开展好就业脱贫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市劳务输出管理服务处维权科副科长郭洁向记者介绍,转移就业脱贫工作开展以来,市人社局强化督导检查,以督促改、以督促效,全力推动就业脱贫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今年8月下旬至9月初,市人社局在全市人社系统开展了“四查四看”活动,对承担转移就业脱贫任务的各县(市)区关于培训、公益性岗位、贫困劳动力求职就业、创业等各项就业脱贫补贴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全方位检查,并赴市高级技工学校检查免除学费、发放助学金等政策落实情况。
同时,该局通过召开全市就业脱贫工作推进会,对各县(市)区汇报的就业脱贫各项工作推进情况,政策落实情况和解决政策落实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汇总整理。10月16日,该局召开全市人社系统脱贫攻坚推进会,对我市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全省排名、部分县(市)先进做法进行了通报。要求各县(市)区在下一步工作中,要进一步提高对目标任务的重视程度,力争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入全省先进方阵。
夯实数据重基础
“每次入户调查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贫困户不信任、不配合的情况时有发生。但了解贫困户的就业创业培训信息和需求是我的工作,就算再困难,我也会抱着不放弃任何一名贫困户的决心,走访每一村、入到每一户、克服每一个困难,按时保质的完成工作。”谈起入户调查,程雪言语间透露着辛酸。
把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基本信息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实行动态管理,提高核实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是人社系统对就业脱贫调查提出的基本要求。为完成这个目标,各县(市)区加大走访批次,加强调查力度,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进一步夯实数据基础。如汤阴县各乡镇转移就业脱贫调查员每月都要进村入户走访,及时更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台账和培训需求台账,确保人员信息实、就业状况实、意愿需求实。北关区集中对全区16岁至60岁年龄段内所有贫困人员进行了全面调查走访,建立了就业信息工作台账,收集了佐证材料。
提升技能促就业
“根据市人社局提供给我们的群众培训意向调查结果,我们安排了保洁、母婴护理等培训科目。如果贫困户有进一步的培训需求,我们将安排到学校继续接受免费培训。目前,我们正在在陵阳镇扶贫小区开展培训。”林州市六合家政职业培训学校负责人马俊风告诉记者。
“现在跟着师傅当学徒,宾馆管吃管住还给1500元的生活费,感觉生活有了奔头。”张东明喜滋滋地告诉记者。张东明今年28岁,是辛村镇李太保村的贫困户。参加了安阳县人社局在秦太保村开展的为期8天的中式烹饪培训,可是苦于生活贫困,不能承担进一步培训学习的费用。安阳县人社局工作人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牵线搭桥,安排他随培训师傅拜师学艺,到安阳宾馆当了学徒。
大力开展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升就业能力,促进其稳定就业,是各县(市)区在了解了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后,采取的众多切实可行的帮扶举措。林州市根据各个乡镇贫困劳动力的培训需求安排相对应的培训学校,动员16所培训学校在16个乡镇轮流培训;汤阴县根据收集到的贫困劳动力培训需求,开展中式面点、家政服务、保健按摩、家电维修、焊工等长期技能培训,同时选择一批周期短、易学易会、脱贫增收见效快的“短平快”培训项目开展短期培训。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训贫困劳动力9882人。
创新思路破难题
“当前就业脱贫工作已经到了攻坚期,尚未脱贫的贫困劳动力多为就业能力较差或就业愿望不强的人员,转移就业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深层次挖掘,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市劳务输出管理服务处主任魏福同向记者介绍,为破解这一难题,市人社系统在前期开发公益性岗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举措,加大开发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贫困劳动力工作力度,以贫困劳动力全部参加培训且全部实现就业为目标,对未脱贫就业困难贫困劳动力实行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并对其进行岗前集中技能培训,切实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和技能,提高家庭收入。如汤阴县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在安置农村贫困劳动力中的积极作用,根据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总量和部分贫困劳动力照顾家庭任务较重的实际情况,将宜沟镇作为试点,开发适宜乡村发展、满足乡村实际需求的交通协管、保洁、保安、巡逻、禁烧等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有效实现贫困劳动力就地就业,实现就业、照顾家庭两不误。安阳县计划在全县9个乡镇305个行政村开发村级治安巡防、保洁、绿化、护林、护渠等岗位1000个,每个贫困村开发2个至5个非全日制岗位用于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工资待遇按小时结算,资金来源为乡镇政府筹措50%,县级就业专项资金补贴50%,保证未就业、有劳动能力的未脱贫贫困劳动力全部实现就业,并达到脱贫标准。
下一步,市人社系统将在持续加强贫困劳动力信息台账动态管理的同时,加强佐证资料的收集整理,进一步提高台账和数据的准确性;进一步强化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重点组织未脱贫贫困劳动力参加培训;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建设就业基地、推介居家灵活就业项目、提供就业和创业帮扶,实现转移就业,最终达到精准就业扶贫目标,帮助贫困劳动力彻底斩断穷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