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这根扁担两肩扛

作者:张俊军   发布时间:2019-07-26 11:22   来源:安阳日报

原标题:这根扁担两肩扛

 

 

杨安兴介绍体验店里销售的土特产

□记者 张俊军 文/图

  “山区农民苦难言,出门抬脚就是山;针小难买费力大,百斤山果换斤盐……”这首民谣是新中国成立前石板岩群众行路难、购物难的真实写照。1946年7月24日,林县(现林州市)石板岩供销社成立。石板岩供销人用一根扁担和两个箩筐挑起了连接党群、沟通城乡的重担,翻山越岭,走村串乡,为民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更是挑出了响彻全国的“扁担精神”。

  在跨入新时代的今天,石板岩供销社发展得怎么样?7月18日,记者到石板岩供销社一探究竟。现在的石板岩镇交通便利、风光秀丽,是全国特色乡镇。位于该镇的太行大峡谷是国家5A级景区,每年有近150万名游客到这里参观游览。穿过车流和人流,记者来到露水河边的石板岩供销社,看到一排极具山区特色的石板房,“扁担精神纪念馆”7个红色大字立在房顶,黑底招牌上“石板岩供销社”6个金字熠熠生辉。

  一肩扛出创新发展

  杨安兴是石板岩供销社第十一任主任。记者见到他时,他正被一群外乡人包围着。殷都区都里镇供销社主任马广庆来请他代销当地的农产品,实现联营供货;内黄果蔬城营销总经理吴再是来与老杨合作开展蔬菜配送业务的,这是安阳市供销社推动转型发展的大项目,他们已经沟通过好几次了。石板岩供销社的金字招牌和遍布太行大峡谷景区的营业网点,这些优势让杨安兴成为大家争相合作的红人。

  跟随杨安兴走进石板岩供销社体验店,记者看到,这里的购物环境一点儿也不比大城市里的商场差,更具山区特色。古色古香的木质货架上,除了各种名牌生活日用品外,更多的则是质量上乘、包装考究的当地土特产和旅游纪念品。在商店的一角,太行山区农民过去磨面用的碾盘、挑的扁担和箩筐搬到了店里,供销社变身太行山下的村民院落,“扁担精神”和太行民俗文化在这里融为一体。一名游客一边挑着扁担一边说:“我也成山里人了。”旁边的家人忙着给她照相,一家人的欢声笑语在店里回荡。石板岩供销社的店容店貌今非昔比,已从传统的柜台销售转变成“高大上”的体验销售,经营商品也从原来的百余种发展到如今的5000多种,早已从服务农户转变为服务农户和游客。“我们还拥有‘山扁担’和‘扁担情’两个注册商标。这里是体验总店,去年的销售额达到540万元,今年计划突破600万元。像这样的体验店今年还要发展5家。”杨安兴满怀信心地对记者说。

  石板岩供销社积极推动电商平台建设,把优质品牌产品卖到全国各大城市,去年的销售额达到136万元。该供销社还通过土地流转发展高效农业,承包荒山1200亩,种植新品种核桃、花椒、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此外,他们还依托专业合作社开发加工山里纯绿色、无污染的农副土特产品,每年为山区农民销售800吨以上的各类干鲜果品,助农增收160余万元。

  开拓创新是“扁担精神”的核心内容,石板岩供销社与时俱进,在守业中创新业,在服务旅游产业中不断发展壮大。

   一肩扛着坚守初心

  石板岩供销社要求每个综合服务社开展“十个一”服务,满足群众农产品换粮油、缝纫加工、婚姻介绍、职业介绍等需求,还专门为孤寡老人缝补衣服、被褥,每年冬天给镇敬老院的孤寡老人每人送一双棉鞋,每年拿出1万余元购买农药免费提供给果农。这些为民举措事不大,可他们一做就是10年。

  “东垴村距离供销社30公里,村民李仔明要1袋化肥,电话催得急,要赶紧送过去。我开面包车直奔东垴村,一个多小时就把化肥送到了。李仔民非常感动,一下子又要了10袋化肥,把来年的肥也备上了,说是不想麻烦我再送了。老百姓多好啊!”杨安兴对百姓的深情溢于言表,“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人都到山下工作了,散居山上务农的多半是老人,更需要供销社把生活用品送到手边。我们把老供销社的传统坚持下来,长年送货不间断。”

  石板岩供销社的干部职工既是推销员,又是售货员,还是快递员、搬运工。几十年来,该供销社一直坚持不请搬运工,运来的货物都是干部职工一起上,自搬自运、自装自卸,每年节省开支3万余元。职工出差住宿都是找最便宜的旅馆,有时还在面包车里过夜。干部职工开车去市里开会或去外地拉货、考察,去时拉上山里的农产品,回来捎上山里需要的日用品和旅游纪念品,做到来回不空行。精打细算、勤俭办社,石板岩供销社年年有盈余、年年有贡献、年年有发展。

  杨安兴的父亲杨礼成曾是石板岩供销社收购站负责人,王相岩店店长杨军帅是石板岩供销人的后代……不忘初心,一代接着一代干,石板岩供销人正在让“扁担精神”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责任编辑:郭聪
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