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走近2020“安阳最美教师”,倾听“最美故事”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20-09-11 09:39   来源:安阳日报

原标题:2020“安阳最美教师”出炉

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大会精神,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弘扬全市广大人民教师立德树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严谨笃学的高尚师德,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在第三十六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安阳日报社、安阳广播电视台联合开展了2020“安阳最美教师”宣传推介活动。活动开展以来,社会各界和广大教职工高度关注,反响强烈,公众参与热情空前高涨。经单位推选、实地调研、专家初评、评委会终评等环节,元建周、董继军等10位同志当选2020“安阳最美教师”。今天是教师节,我们刊发10位“最美教师”的事迹,希望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以“安阳最美教师”为榜样,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争做“四有”好老师,为我市建设新时代区域性中心强市贡献智慧和力量。

元建周:开启扶智助贫教育路

元.jpg

  元建周,36岁,中共党员,林州市采桑镇一中教师。他自小经历了山村孩子求学的不易,坚定了投身农村教育的人生梦想。2009年,他考取第一批特岗教师,开启了一段无怨无悔的扶智助贫之路。

  参加工作10余年,元建周初心不改,他走近每一个孩子,了解他们、帮助他们。他的办公室是一个小小图书室,学生们都爱来这里寻求精神食粮。在他的班里,每学期每名同学吃一顿老师亲手做的饭已成为惯例。

  秦家坡村的秦酉文、南峪村的尚成进,因家庭贫困多次有了辍学的念头。元建周老师一次又一次上门家访,做学生思想工作,与家长共商良策,还自费买了大米、食用油等,尽己所能去帮助他们。被元老师感动,秦酉文、尚成进不但打消了辍学念头,还认真努力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他积极响应国培计划,考取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学业帮扶,用爱温暖着一个个因留守而孤独的心灵。市区多所学校曾对他盛情相邀,但元建周坚定地说:“我的选择是对的,山村的孩子们更需要我!”

  10余年的坚守和担当,元建周不仅亲历了农村教育“改薄”后的校园巨变,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的初心和使命,扎根山村,扶智助贫,他和孩子们一起迎来山村教育的春天。

纪洁:让山村娃梦想的青草地不再荒芜

纪洁.jpg

  纪洁,32岁,中共党员,安阳市殷都区许家沟乡第三初级中学一名普通教师。

  2012年,纪洁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考取安阳县正式在编教师,又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安阳县特岗教师。满怀献身乡村教育的理想信念,她最终执着地选择了特岗教师,与大山为伴,一干就是8年。她连续6年担任班主任,不论课时多满,她对留守儿童、单亲孩子倍加关怀,每周都要抽出时间找他们谈心。

  为了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纪洁立志努力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个别态度蛮横的家长常使她委屈得掉下眼泪,但她还是耐心地家访,并和家长们坦诚交流,很多家长都和她成了好朋友。

  因为工作忙,纪洁很少回家,年幼的孩子只能交给老人带。纪洁体质差、身体不好,有一次正在讲课时她竟晕倒在了讲台上,领导和同事劝她休息几天,但她边喝中药边坚持上课。

  纪洁常说:“如果农村的教育现状需要几代人去改变的话,那就从我开始。我相信到我退休的时候,一定能改变这里一代到两代人!”

  纪洁,这个柔弱而坚强的老师,从她善良的眼睛里,我们看到了祖国乡村教育的土地不再贫瘠;在她坚定的信念里,我们看到了山村孩子梦想的青草地不再荒芜。因为,有一种信仰叫坚守,有一种抉择叫无私,有一种老师叫纪洁!

石雅楠:城里妞扎根山村做“特岗”

石雅兰.jpg

  石雅楠,中共党员,毕业于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2013年9月考上安阳县特岗教师,2016年9月入编龙安区,现在是龙安区马家乡第一初级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

  2013年,石雅楠不顾父母的反对,离开了自己从小生活的城市,走进了距家百十里路的宁静山村,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从此,这个城里来的独生女便成了村里的常驻户。面对学校里的艰苦条件、山村里的晦涩方言、大雨倾盆与大雪漫天,她不仅没有却步,更是在这些现状中看到了山村孩子的渴望。石雅楠用一壶壶的热水温暖了孩子们的心,更用一次次的真诚畅谈敲开了孩子们的心灵之“门”。课堂上,她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结合当地方言特色,将山村孩子们望而却步的英语课上得绘声绘色。为了不耽误孩子们学习,石雅楠临近生产依旧坚守工作岗位。然而,在期末考试前她的身体出现意外,被同事们连夜送到市里的医院就医。

  石雅楠不愿丢下山里这群淳朴的孩子,却让自己的孩子成了城市里的留守儿童。家人和朋友劝她想办法换个离家近一点的学校,她总是笑眯眯地说:“我从不后悔做一名扎根山村的特岗教师,我愿在微处发光,点亮山村孩子们的希望,用自己的走进来换他们走出去。”

冯宁宁:真情守望乡村教育的责任田

冯宁宁.jpg

  冯宁宁,中共党员。2015年9月,通过特岗考试分配至内黄县六村乡第七小学任班主任至今。

  学校地处偏远、校舍简陋,路上辗转要两个多小时车程。冯宁宁的爱人是北京某部队四级士官,她是家里的独生女,但她却放弃了优越的条件,在这所不起眼的乡村小学一干就是5年。

  工作中,冯宁宁认真踏实、积极负责。课堂上她动手制作相关教具,带动全校教师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校闲置多年的投影仪等设备有了用武之地,让山村孩子体会到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越。

  课堂上,她是学生的良师,课下她是学生的益友。每天下午放学,她都会免费辅导学生学习。因为离家远,她以校为家,经常在学校一待就是一个月,还利用每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无偿为基础差的学生补习,再把学生一个个送回家。在生活中,她特别关心班上的留守儿童,经常留学生在学校吃饭,还自己掏腰包给他们买课外书,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她影响和鼓励着这里的孩子们;她用全身心的付出和关爱,获取了乡亲们的认可和信赖;她用行动和坚守诠释了爱的教育,在乡村教育的沃土上,守望着自己的责任田。

郭秀利:偏远乡村撒播知识的种子

郭.jpg

  郭秀利,2012年通过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从林州来到内黄县宋村乡第二小学。

  三尺讲坛,就是她全部的世界,乡村娃娃都是她最爱的孩子。她不是迁徙的候鸟,而是乡村的红烛,照亮了村里孩子的人生旅程。

  因为离家远,她平时以校为家,一年也见不了自己孩子几次。有一次半夜赶回家,是因为孩子患肺炎住进了重症监护室,孩子的爸爸都已经在病危通知书上签字了……为了安心教书,她现在把自己的孩子也带到农村学校读书。

  班里有个孩子父母离异,沉默寡言、性格孤僻,郭秀利经常与他谈心,在生活上关心他,鼓励班里同学用友情弥补他亲情上的缺失。最终,帮孩子走出了心灵阴霾。

  郭秀利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心,家长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是领导眼中的好帮手,同事眼中的好榜样,家长眼中的好老师。当课程改革的号角吹响后,她更是不辞辛劳,在课改这条道路上努力探索,她带领宋村乡的所有语文老师进行课标和统编教材的研读与探讨。

  8年来,她用心教书,用爱育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教育者的担当,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教书育人的初心!

董继军:以实力与热情书写平凡

董继军.jpg

  董继军,中共党员,2005年参加工作,在安阳市第一中学从事物理教学至今,并担任班主任工作。

  从教至今的5000多个日子里,董继军从来没有请过一天假,面对学生和家长,仿佛永远没有自己的时间。学生学习受挫,他为学生定向打靶、排忧解难;学生心理焦虑,他与其促膝交谈,亦师亦友;学生运动受伤,他推着车子护送入院……他无微不至的陪伴深深感动并鼓舞着“董家军”的每一个孩子。

  “日子就定在周末中午吧,不能影响上课。”留给爱人的是一个上班时匆忙的婚礼记忆。“我是妈妈的,爸爸只有在我睡着的时候才出现。”给女儿的成长留下的是永远缺席的父亲印迹……

  对爱人有心疼,对女儿有愧疚,董继军却说:“正是她们,我才更明白了为人父母的不易,一想到那些无论寒冬酷暑都准时接送孩子的家长,一看到他们那真诚、信任的目光,我就觉得,在学生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就刚好在他身边才行。”

  将心比心,以心交心,董继军永远站在家长的立场理解家长,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他就像一棵树,深深地扎根于这片热爱的土地,静默地伫立在学生成长的必经之路。 他以实力与热情,书写着一身的平凡,践行着教师的光荣责任。

刘文军:坚守乡村教育阵地四十载

刘文军.jpg

  刘文军,1963年6月出生,文峰区宝莲寺镇薛庄小学教师。他1980年参加工作,从教40年,兢兢业业。

  2020年农历正月初二晚上,刘文军在电视上看到医疗队紧急出征武汉的报道时,看到许多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日夜坚守在防疫一线,内心很受触动,当晚他先后两次向中国红十字会捐款共3000元。疫情期间给学生发放新书时,刘文军主动来到学校整理、清点、分类教材,开着自家的农用三轮车往返于学校辖区内的7个自然村,及时把书本送到了学生家中;在复学准备工作中,又积极报名,划分学校通道标识,清洁校园卫生,不嫌脏不喊累。

  平日里,一旦发现学校的公共物品有破损,刘文军就默不作声地修理好,成为学校最美的义务维修工。在教育学生方面,他总是以身作则,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他首先做到及时批改每一本作业,这些做法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他先后教过语文、数学、思品、科学等学科,是全能型教师。他爱学习,肯钻研,自学电脑办公,带领学生做各种实验,是终身学习型教师。

  40年坚守乡村教育阵地,刘文军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和担当。他为抗击疫情贡献一己之力,显示了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的家国情怀;他以身作则、关爱学生,诠释了为人师表的真谛。

左振兰:甘挑重担不言悔

左.jpg

  左振兰,现任汤阴县人民路中学九年级两个班英语老师。从教25年来,她始终以满腔热忱博洒师爱于农村中学讲台。

  左振兰受当老师的父亲影响,中专毕业后也做了一名教师。走上讲台的第一天,她就在心中默默地立下誓言:一定要全身心做好教学工作中的每一件事,一定要用全部的爱呵护自己的每一位学生。20多年来,她一如既往地挥洒着热情,播种着希望,践行着她的誓言。再苦再累,她总能以饱满的热情对待每天的工作。在学生眼中,她无所不能,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要做一名好老师,就必须把爱给更多的孩子,尽管她自己也是一名家长,但面对学生,又有多少身不由己。她每天早出晚归,女儿上小学的时候,她从来没有接送过。上了初中,跟女儿在一个学校了,但是她几乎没有去看过同在一栋楼的女儿。有一次,女儿考试成绩特别好,想让她来开家长会,因为要上课,她竟然忘了。

  2017年10月,左振兰被确诊为甲状腺癌,手术过后才一个月,她就继续挑起毕业班的重担,教九年级两个班的英语。站着上课讲不动了就靠着桌子讲,实在不行就坐下来讲。她的嗓子一整天都是哑的,一回到办公室就揉肿着的腿。

  如今,她仍然在教学一线坚持带病工作,以绵薄之力为教育厚植朴素之根!

乔朝霞:真情温暖武汉方舱女孩

乔朝霞.jpg

  乔朝霞,现任安阳市第六十三中学七年级八班班主任。

  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乔朝霞身患心肌炎,但她拒绝住院治疗,没有耽误一节课;她身患股外侧神经卡压,坚持跪着为学生批改试卷;她成立了首批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工作室现有成员59人,来自28所学校,涵盖3个学段,共举办线上沙龙36场,撰写文章228篇,内刊3期,全市共有700多名班主任受益。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笼罩在武汉上空,武汉初三学生欣欣一家四口不幸全部感染了新冠肺炎,在武汉市青山区方舱医院接受隔离治疗。乔朝霞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主动请缨成为欣欣的远程辅导老师,她根据武汉的中考内容为欣欣制订了详细的辅导方案,每天早晨为欣欣送上她亲自录制的“清晨聆听”音频诵读。晚上,为欣欣进行远程辅导后,还要为自己班的学生备课、批改作业。上高三的儿子需要她照顾,班里初三的学生需要她辅导,远方一个初三的孩子需要她关心,她努力坚持着,这一坚持就是整整145天。为了让欣欣重新燃起希望之火,她发动班级49名学生为欣欣制作了加油视频。欣欣变得乐观自信,而乔朝霞的学生也学会了关爱他人,获得了成长。

  疫情无情,师爱有声,乔朝霞在武汉新冠疫情笼罩的那段最晦暗的日子里,用真诚温暖了一个孩子的世界。

王家庆:蹒跚脚步走出人生精彩

王家庆.jpg

  王家庆,今年56岁,中共党员,现任殷都区伦掌镇众乐中心小学校长。

  王家庆1985年参加教育工作,虽然腿脚不方便,但是他身残志坚、初心不改,多年来,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在伦掌三中任教时,多次担任毕业班班主任,带领学生创造了骄人的中招成绩。

  2007年8月,王家庆任伦掌镇孙家岗小学校长。当时学校条件简陋、师资匮乏、教学设备短缺,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学校才得以正常运转。2013年,学校新建教学楼需要占用村民宅基地,王家庆找熟人托关系多次协商,5户村民最终被他这个外村人建校的执着所感动,心悦诚服地签下了协议。

  在担任众乐中心小学校长期间,王家庆费尽周折争取到了长效建设项目。从2015年到2020年,学校教学楼、餐厅、寄宿楼建设以及校园绿化等工作头绪繁多,他拖着残疾的腿不知跑了多少趟,才让学校一年一个新面貌、一步一个新台阶。他就像呵护年幼的孩子一样精心筹建学校,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倾注了他无尽的心血和汗水。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倾尽智慧与才能、服务乡村教育是王家庆不变的追求。平凡的岁月,无悔的人生,他用自己蹒跚的脚步,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教育之路。(本篇图文均由市教育局提供)

责任编辑:李艳丽
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