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黄县井店镇东江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董光:做好群众的贴心人
原标题:做好群众的贴心人
——记内黄县井店镇东江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董光
11月13日上午,内黄县井店镇东江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董光又一次来到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杜建国和妻子任贵粉的家中,走进厨房,看看两位老人吃的好不好,走进卧室,看看今年过冬的衣服和被子是否需要添置。65岁的任贵粉感激地说:“董书记真是群众的贴心人,我们家之前非常困难,董书记经常来我们家嘘寒问暖、送米送面。在董书记的帮助下,我们家种了尖椒,我们还能去附近的产业扶贫就业点打工。孩子研究生快毕业了,我们家脱贫了。”
因户施策,将“输血”变“造血”
11月13日上午,建档立卡贫困户董艳伟的妻子张玲霞正在家里摘辣椒,董艳伟在南京做水电工。“俺家因病致贫,董书记帮助俺家协调医疗救助,给了2000元励志基金让艳伟买设备,鼓励艳伟从事水电工,以前靠力气挣钱,现在靠技术挣钱,生活水平提高了,脱贫了!”张玲霞笑着说。
如何让贫困群众富起来?东江村人口多、土地少,单纯依靠土地不行,并且每家每户情况不同,必须为每户贫困户“量身定做”脱贫方案,董光把目光盯在了因户施策、“一户一策”上。
董光在派驻单位市文广体旅局和井店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与村“两委”、帮扶人一起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思路,为每户贫困户确定了产业发展思路,建立了小而精的产业发展项目。16户贫困户中,有5户购买了农用机动三轮车,从事尖椒收购生意;有1户购买了货架等,从事蔬菜销售生意;有3户购买了山羊、笨鸡,从事特色养殖;有1户购买了粮食脱粒机,从事粮食初加工;有1户购买了电脑,从事图形设计;有2户购买了水电安装工具,从事水电安装工作;有1户购买了农耕设备,从事农作物播种经营;有2户购买了农用机动三轮车,从事短途运输生意……东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家有项目、户户有产业”,这种产业帮扶思路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将“输血”变成了“造血”,探索了一条扶贫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真抓实干,东江村有了大变化
东江村村民刘素爱喜欢跳扇子舞、扭秧歌,还在自家院子里种上了甘菊花。刘素爱对村里的变化很满意:“董书记来了之后,村里的变化非常大,修了路,安装了路灯,还修建了广场,组建了舞蹈队、秧歌队。我每天除了干农活就喜欢唱唱跳跳,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董光在广泛调研、吃透村情的基础上,制订了东江村发展规划,确定了村容建设计划、雏鹰成才计划、文化繁荣计划、产业振兴计划、农田整修计划等“五大计划”。董光召开村“两委”班子专题会议,统一思想,做好规划,筹措项目资金约700万元,组织发动党员群众200多人次,对东江村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新建了东江村文化广场,广场面积1000平方米,硬化道路8公里,铺设下水道2公里,粉刷街道墙壁11000平方米,在全村安装太阳能路灯96盏,全村大小15条街道实现了亮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2019年,董光积极发展东江村石磨面粉加工业。为了选择经济实惠、质量过硬的加工设备,他和村干部自费到山东、河北等地考察。为了减少集体开支,尽快投产,董光个人出资承担了面粉包装的设计、制作费用。石磨面粉项目投产后,他和村干部到安阳、濮阳等地推广销售,仅用一个月时间销售面粉近1万公斤,截至目前实现利润3万元。
在改善环境、发展产业的同时,董光还注重提升村民素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董光的支持下,东江村举办了春节联欢晚会,成立了舞蹈队、秧歌队等。2018年12月,东江村农民美术学校正式成立,吸纳学员20余名,开设美术基础知识、素描、农民画等课程。
强化党建,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2015年8月,董光担任内黄县井店镇东江村党支部第一书记。2017年10月,市委组织部要对全市驻村第一书记进行统一轮换,董光虽然希望可以早日回到工作单位、回到安阳、回到城市,但是真正到了轮换的时候,董光还是决定留下来,继续担任东江村党支部第一书记。2019年年底,市委组织部组织第一书记统一轮换,董光依然选择了坚守。“我愿意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去见证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时刻。”董光说,“这些年,我对东江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我不仅要做好群众的贴心人,还要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董光通过抓党建促脱贫、办实事促和谐,全面增强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党建为引领,夯实了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他采取“1+1+1”党支部强化方式,班子队伍一起抓、政治观念一起带、扶贫攻坚一起干,确保扶贫攻坚和组织建设融合共进。村党支部、全体党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成为脱贫攻坚的“排头兵”。
东江村党支部书记杜红现说:“董书记驻村以来,抓党建促脱贫,统一村‘两委’思想,带领我们修路、建广场等。我们村‘两委’的战斗力越来越强,有信心将东江村建设得更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井店镇副科级干部郭晓丽说:“董书记在东江村因户施策,发展小而精的产业,增加了贫困群众的收入。董书记积极壮大集体经济,打造了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帮助群众走上小康之路。”□《安阳日报》记者 任贵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