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都区脱贫攻坚关于“乡村教育、民生就业、看病就医、驻村帮扶”答记者问
12月25日上午,安阳市政府新闻办举办“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系列新闻发布会殷都区专场,介绍殷都区脱贫攻坚相关工作情况。殷都区委副书记、区长雷鸣,殷都区副区长张强,殷都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现义,殷都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文章,殷都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李国强,殷都区马氏庄园景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派驻伦掌镇焦家坟村第一书记焦会敏出席会议并回答记者问。
大河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请问,殷都区在教育扶贫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殷都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现义:在教育扶贫上,针对乡村教育,我们主要从4个方面精准发力,保证扶贫成效:
一、全面改善办学条件,让适龄儿童“有学上、上好学”
2016-2020五年来,全区共投资4.55亿元安排学校建设项目151个,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环境。其中:高中阶段教育投资1.6亿元,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改薄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投资1.77亿元,两类学校和学前教育投资1.18亿元,有效解决了城乡学校布局不合理、校际间办学条件不均衡、大班额、留守儿童入学远、入学难等问题,使孩子们享受到了优质、公平的学校教育资源。
二、扎实做好控辍保学和送教上门工作,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
近年来,我区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要求,扎实做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对不能到校学习的义务教育阶段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实施送教上门服务,共为291名重度残疾学生,按照每人每周送教2次、每次3课时的要求送教36012课时。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因贫困而辍学学生,义务教育巩固率100%,依法保障了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
三、认真落实各项教育资助政策,让学生“人人上、上得起”
两免一补等各项教育资助政策全面落实到位。五年来共资助各类贫困学生33797人次,发放资助金2725万元。
认真执行国家大学生生源地贷款政策,共为7119人次大学生发放贷款4901万元。确保了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够上得起学。
四、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让学生“有人教、教得好” (一)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稳步实施。2016年至2020年,连续五年共招聘教师545名,全部充实到西部偏远乡镇中小学,有效改善了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现象。(二)乡村教师补助等待遇政策落实到位。偏远乡镇工作补贴、乡镇工作补贴和教龄津贴、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班主任津贴全部按时足额发放到位。
(三)加大乡村教师培训力度。五年来,共培训全区教师5万余人次,其中乡村教师3万余人次。特别是疫情期间,针对性地开展了钉钉网络办公全员培训、线上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线上学科培训、复课后线上线下融合的相关培训等,同时结合实际需求对农村教师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保证了教育教学的有序进行。
通过以上四项政策的落实,确保了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逐步形成了我区每位学生“有学上、上好学” “进得来、留得住” “人人上、上得起” “有人教、教得好”的乡村教育格局,有效阻止了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四个不摘”要求,继续一如既往地大力发展乡村教育,扎实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确保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优质的教育!把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做好、做实,为殷都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安阳广播电视台: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今年针对新冠疫情,请问,殷都区在就业扶贫上是如何开展工作的?
殷都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文章:感谢您的提问。疫情发生后,针对新冠疫情影响,殷都区精心安排、精准施策,通过岗位推介、协议用工、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措施保证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截止目前,殷都区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754人已全部实现就业。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线上服务“帮助就业”。为解决疫情导致的就业迟滞问题,我们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及时了解贫困劳动力就业情况和需求,在此基础上通过“网上春风行动”线上招聘、疫情+扶贫专题招聘等形式,将5000余个岗位需求信息推送给贫困劳动力,让群众通过手机足不出户选择自己心仪的岗位实现就业。
二是外出务工“转移就业”。疫情期间成立了包括人社、交通、卫健等部门参与的复工复产工作专班,对贫困劳动力返岗就业进行“点对点”保姆式服务,大力支持劳务输出转移就业。外出务工者用诚信和敬业精神逐步打响了殷都务工新品牌,外出务工积聚效应进一步稳固。如:磊口乡常年在广州、深圳、东莞等地从事扎筋加固行业的多达1300人;安丰乡常年在外从事电焊铆焊工作的多达3000人。
三是不离故土“就近就业”。殷都区是安阳市的老工业基地,经济较为发达,形成了钢铁、焦化、建材、铁合金等支柱产业,仅限上企业就达216家,疫情以来共安排近300余个工作岗位,目前,安排就业达8万多人,实现了“就业不离家、离土不离乡”。
四是校企合作“助推就业”。殷都区理工中专凭借优质办学条件和特色,与辖区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学校根据企业用工需求设置专业、培养学生,每年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为企业定向输出了合格实用人才。仅2020年就有1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并顺利实现就业。
五是岗位开发“保证就业”。通过协议用工、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措施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一方面拿出80%以上的光伏收益资金,多渠道开发各类协议用工,增加贫困户弱劳动力就业收入。截至目前,共开发扶贫协议用工800余人。另一方面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截止目前共开发长期扶贫公益性岗位407个。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我们开辟绿色通道,通过线上审核的方式开发长期公益性岗位208人,针对疫情期间有固定工作但暂时无法外出的贫困人员开发了一批短期临时公益性岗位共33人上岗。同时把公益性岗位小时工每月25小时工作制上调为每月30小时工作制,相应的补贴由每月500元提高到600元。
安阳新闻(应急)广播: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围绕保障贫困群众在基层能看得起病、能看好病,殷都区采取了哪些措施?
殷都区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 李国强:围绕保障贫困群众在基层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在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我们建立了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医疗救助、精准扶贫医疗救助保险等“五重”医疗保障体系。常见病、慢性病贫困群众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可以获得及时诊治,大病、重病贫困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1、投入资金对贫困群众参加医疗保险给予补助。为贫困群众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给予补助,为贫困群众投保大病补充保险、精准扶贫医疗救助保险。2、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落实慢性病报销政策。对贫困群众慢性病实行动态鉴定,对卧床不起的不方便困难群众,实行上门鉴定,确保及时纳入慢病管理,享受慢性病报销政策。3、在县域内实行住院免交押金,出院时一站式五重报销结算。全区贫困人口住院报销比例达到91.2%,
二、让贫困群众看得好病。1、开展了县乡村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近年来,共投入约4.3亿元,改善了就医条件。辖区人民医院作为河南省县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县区,2019年11月29日,顺利通过“二甲”评审。新建、改扩建洪河屯乡、伦掌镇2个乡镇卫生院和西高穴、东郊口等26个村卫生室。目前,全区村级卫生室全部达标。2、对贫困群众扎实开展健康签约服务。组建了县乡村三级三级医生组成的签约团队,对患有大病、慢病的人群进行每月一次随访,对65岁以上的老人、残疾人进行每两个月一次的随访,健康人群每季度一次随访。签约团队定期到贫困群众家开展健康体检、健康指导等服务,每年对贫困村群众进行不少于2次的义诊,让贫困群众少生病,防止小病转大病。3、在医疗健康服务上做好“外联内共”。“外联”就是2018年县医院与郑大一附院结成医联体,郑大一附院长期派专家团队坐诊手术,另外还与北京301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开展远程会诊,疑难病例上级专家远程指导,群众不出区就可以享受到国家级省级专家服务。“内共”就是整合区内所有医疗机构,成立我区医疗共同体,2019年12月4日,殷都区医疗健康服务集团成立挂牌。医共体成立以来,医疗集团内部医疗设备资源共享,开展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会诊,县医院专家下沉到乡镇卫生院组建了神经内科、耳鼻喉科、疼痛科等5个专科联盟。通过医共体的建设为贫困群众提供了便捷化、连续化、优质化的医疗健康服务,让群众看的好病。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健康扶贫永远在路上,我们一定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优化医疗健康服务保障,当好贫困群众身体健康的守护神!
安阳网:驻村帮扶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请驻村第一书记焦会敏书记介绍一下在驻村期间是如何开展扶贫帮扶工作的?
殷都区马氏庄园景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派驻伦掌镇焦家坟村第一书记 焦会敏:感谢您的提问。
2017年11月,我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来到伦掌镇焦家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肩负起:“抓党建,促脱贫”的责任与使命。
焦家坟村是省级贫困村,于2015年整体脱贫。焦家坟村有15名党员,132户430多人,耕地869亩,建档立卡贫困户8户13人,已全部脱贫。脱贫奔小康,支部是核心,班子是基础,党员是关键。刚到村的时候,村两委班子不健全,村干部工作积极主动性不高,集体经济不强,通过多方走访,结合村里实际,我采取了以下措施让焦家坟村逐步散发光彩。
一、加强组织建设。2017年至今,发展1名党员,1名预备党员,增强党组织力量,提升党员干部干事创业能力。2018年,在空心村治理时,两委干部凝心聚力,团结协作,用了两周的时间,拆迁30余户老旧房屋,复垦土地15.9亩。
二、建设“记住乡愁”主题展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018年在空心村治理过程中,有特色的老房子保留下来,改建党史馆、乡风文明馆、民俗文化陈列馆和老年活动中心,“三馆一中心”,展馆陈设以“党史故事”和“乡愁”为主题,通过展陈讲述党的辉煌历程、农耕文化体验等。
三、发展文化旅游业,打通扶贫“最后一公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以文化人,发展文化旅游业是焦家坟村脱贫后积极探索的产业道路。2019年引进“种花家中小学生研学机构”,已开发“党史故事我来讲”、“字坊”、“染坊”、“豆坊”等13个研学课程。截止目前,已接待3000余名中小学生参与体验活动。积极开发“第一书记小讲堂”课程,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四、创新带贫模式。焦家坟村依托“三馆一中心”和研学基地,积极创新带贫模式。研学机构租用农户家庭、土地开展课程,同时安排农户就业,采用合作社+研学机构+农户的合作模式,不仅增收村集体经济,同时也带动农户增收经济。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协作,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绵薄之力!
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工作要求,2021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殷都区扶贫工作下一步是如何谋划推进的?
殷都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张强:谢谢你的提问!
“十三五”期间,殷都区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在加快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等方面下功夫,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落实“四个不摘”。将统筹谋划2020年后的减贫工作,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对贫困村和贫困人口“扶上马再送一程”,保证脱贫攻坚成色足、可持续。
(二)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一是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继续对脱贫村、脱贫人口开展监测,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定期核查,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动态清零。持续关注低收入人群,动态管理“两类人群”,通过双向监测,落实社会保障、鼓励自主创业等政策,筑牢防止返贫政策“防火墙”,巩固历年来的脱贫攻坚成果。二是持续发展壮大扶贫产业,继续利用资源禀赋优势,加大投资力度,打造我区特色产业,继续发挥好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作用,提升产业规模化、组织化、现代化水平,为实现“产业兴旺”打好基础。三是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加大对脱贫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贫困人口就业能力,拓宽贫困人口就业渠道,加强公益岗位和协议用工开发力度,使就业成为增收的有效途径。四是加强资金资产项目管理,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使扶贫项目持续发挥效益。五是兜住民生底线,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体系的兜底作用,确保无劳力无收入人员衣食无忧,生活不愁。
(三)做好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做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实现提升性衔接,推动高层次、高质量的乡村振兴发展。一是推动“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的衔接。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要构建可持续的产业发展长效机制。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良性互动,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逐步建立乡村产业体系。二是推动“基础设施”到“生态宜居”的衔接。继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清洁工程,打造干净、整洁、靓丽的农村宜居生活环境。三是推动“扶贫扶志”到“乡村文明”的衔接。继续发挥新时代农民课堂作用,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孝善教育、勤劳节俭教育,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四是推动“党建扶贫”到“治理有效”的衔接。充分发挥乡村党组织的作用,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建立健全党委领导、群众自治、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五是推动教育、医疗、养老政策落实到“生活富裕”的衔接。统筹考虑乡村振兴及脱贫攻坚的发展情况,做好机制和政策的有机衔接和延续,使人人医疗有救助、教育有补贴、养老有保障,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实现由“两不愁三保障”向生活富裕转变。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