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十四五” 喜迎党代会丨奋力谱写内黄高质量发展的绚丽篇章
新型成片高效钢架大棚
五年,弹指一挥间。五年,是一个刻度,标注着内黄发展的高度;五年,是一次跨越,丈量着内黄发展的幅度。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太多时刻值得铭记,太多成就值得喝彩!
五年来,内黄县广大干部群众感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网建设日趋完善,交通出行更加便利;城乡公园、游园随处可见,群众几分钟便可到达健身游玩的休闲场所;通过种植瓜果蔬菜或打工就业、做生意,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高楼林立、霓虹闪烁的城区彰显着现代都市气息;内黄果蔬叫响全国,摆上亿万家庭的餐桌;销往全国的陶瓷、康复设备等擦亮了内黄制造的名片……
初秋时节,内黄大地丰收在望、欣欣向荣。省重点项目、总投资30亿元的豆制品深加工产业园项目现场,工作人员正在安装腐竹生产设备;总投资10.3亿元的陶瓷园区清洁工业燃气集中制气项目现场,工人正在进行设备调试的最后攻坚;流河沟及硝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正紧锣密鼓地推进……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五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内黄县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建设新时代富强文明平安美丽新内黄总体目标,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持续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凝心聚力、奋勇赶超,圆满完成了县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干成了一批大事,办好了一批实事,解决了一批难事,“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总体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回望五年
奋斗创造辉煌 实干造福群众
过去五年,全县广大党员干部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流汗,冲锋在前、吃苦在先,日夜奋战在脱贫攻坚、环保治理、疫情防控、项目建设等工作一线,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为内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贝利泰陶瓷公司生产车间
强根铸魂,政治方向更加坚定
五年来,内黄县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灵活运用五种学习方式,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通过中心组学习、举办培训班、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和红色革命教育等,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担当本领,凝聚干事创业的奋进力量。
该县高度重视革命遗存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内黄县红色沙区革命纪念馆、农民革命起义旧址、“四·一二”阵亡将士暨殉难同胞之公墓碑等革命遗迹成为红色教育的鲜活教材,一批批党员干部到此开展体验式教学,感悟党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目前,该县已成为全市党员干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史学习教育教学基地。
发展为要,综合实力大幅增强
经济是富民强县、全面小康的根本支撑。五年来,内黄县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增强。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184.2亿元,是2015年的1.3倍,年均增长5.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8亿元,是2015年的2倍,年均增长15.3%;固定资产投资62.5亿元,是2015年的1.7倍,年均增长1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1亿元,是2015年的1.3倍,年均增长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4亿元,是2015年的1.4倍,年均增长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56元,年均增长5.5%,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4227元,年均增长8.7%,分别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6个百分点和2.1个百分点。
内黄县发力“六稳”“六保”,经济持续回稳向好。该县及时成立了服务企业复工复产专班和10个复工复产指导小组,及时制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发展促进经济稳定运行若干意见》,明确4个方面19条政策措施,扎实开展“千员帮千企”、“一联三帮”保企稳业等专项行动,为企业减税降费3.8亿元;持续推进“861金融暖春”、“百千万”银企对接活动,帮扶小微企业437家共17.8亿元,切实帮助企业渡过疫情难关。在困难局面下,2020年市场主体总量逆势增长21.7%。
翔宇医疗公司产品展厅
攻坚克难,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
“今年,我县作为全省33个计划脱贫的贫困县之一,向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立下了军令状,这是全县最重大的政治责任、最紧迫的政治任务。我们没有任何选择,没有任何退路,必须坚定必胜信心,必须坚决打赢、坚决完成!”内黄县委书记王辉3年前在全县脱贫攻坚决战决胜誓师大会上的讲话言犹在耳、振聋发聩。
截至2020年12月,该县13119户39956名贫困群众收入全部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稳定实现,内黄县解决了困扰这片土地的绝对贫困问题。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该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政治责任、第一民生工程、第一职责使命,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建立健全干部责任、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督导问责“五位一体”机制,狠抓责任、政策、工作“三个落实”,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内黄县落实精准扶贫方略,夯实产业基础支撑,累计投入财政资金9.8亿元,建成2392个扶贫项目,“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全面实现。该县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立足内黄特色优势,打造了果蔬城销售平台、农博园科技推广平台、农产品质检追溯平台、电商服务平台、规模化种植基地“四平台一基地”农业产业链,蔬菜种植面积4万余公顷,成为全省第一产菜大县,使贫困群众就业有出路、增收有渠道、脱贫有途径。“四平台一基地”产业扶贫模式被确定为全省十大产业扶贫模式之一。
该县创新推行“平台公司+合作社+贫困户”“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等产业扶贫模式,强化利益联结机制,所有贫困群众均享受两项以上产业扶贫政策,全县贫困村、贫困户产业扶贫参与率达100%,既促进了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又扶持了高效特色产业发展。2020年,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13158元,较2015年年底增收9684元,年均增幅30.5%,贫困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内黄县深入推进污染防治,坚持目标、问题、责任“三个导向”,以铁心、铁面、铁腕强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陶瓷园区提标治理工程,“一企一策”推进工业企业深度治理,持续加强水、土壤污染防治,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PM10、PM2.5和优良天数持续保持“两降一增”,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土壤生态总体稳定。
该县坚持底线思维,严密防范政治、经济、社会、金融、党的建设等领域风险,金融、企业经营等领域潜在风险有效化解。该县统筹抓好扫黑除恶、信访稳定、安全生产、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全县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治理一新的硝河
优化结构,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五年来,内黄县坚持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双轮驱动”,按照“主业突出、定位准确、布局清晰、招商定向”的原则,培育形成了新型陶瓷、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
该县坚持提质发展陶瓷产业的原则,投资9.5亿元建设了集营销、展示、服务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中原陶瓷博览城项目;投资10.3亿元建设了清洁能源集中制气项目,所有陶瓷企业都安装了先进的环保设施,实现达标排放或超低排放;完善了产供销链条,对陶瓷园区的路网、管网、污水处理等设施进行了完善提升,使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该县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新型陶瓷生产基地、全省重点打造的百亿级产业集群,被授予“中原陶瓷产业基地”称号。
该县大力发展康复设备、新能源电动车及配套等新兴产业,出台了支持翔宇医疗以商招商等一系列政策,加快康复设备产业园建设,成功引进了有中科院技术支撑的长光医疗器械项目,16家企业和10个配套加工中心入驻园区。今年3月,翔宇医疗在科创板成功上市。目前,翔宇医疗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40%以上,荣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绿色工厂等称号,获得河南省省长质量奖。该县积极发展新能源电动车及配套产业,推进风电、光伏项目建设,推动新能源产业加快形成规模,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在农产品加工方面,该县依托当地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引进建设了总投资30亿元的豆制品深加工产业园,吸引腐竹企业入园生产;引进了总投资34.6亿元的牧原集团(内黄)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计划建设年出栏150万头生猪养殖体系、年产42万吨饲料厂、年屠宰300万头生猪屠宰厂,后续依托该项目建设肉食品精深加工项目和冷链物流项目等。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带动5000余人就业,年产值超70亿元,将有力推进该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改革创新,农业经济提质增效
内黄县先后荣获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设施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花生)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级出口尖椒花生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蔬菜之乡、中国尖椒之乡、中国花生之乡等称号,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实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五年来,内黄县累计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5.12亿元,投资5.8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62.9万亩,粮食、花生、尖椒产量累计分别达303.75万吨、64万吨和45万吨,年均分别达60.75万吨、12.8万吨、9万吨,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该县坚持改革创新、延伸链条,农业经济提质增效。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四平台一基地”产业链条,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区域化发展。果蔬城销售平台与全县113家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年销售农产品100余万吨,交易额超20亿元。投资2000万元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追溯平台,实现全县50亩以上规模种植基地安全监管全覆盖,1127家农业生产主体、132家农资经营企业、27家收贮企业、24家食品加工企业以及37家“三品一标”单位全部纳入安全检测追溯平台。建设电商销售平台,对接大市场,形成大循环,实现大流通,推动内黄农产品走向全国大市场。全县农业区域化、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初步形成了高效设施农业7大片区、现代畜牧养殖业3大片区、生态林果业3大片区、尖椒3大片区,基本构建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内黄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双提升、双丰收。
该县强化政策引导、金融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全县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1703家,其中,省级、市级龙头企业50家,农民合作社由2016年年底的110余家猛增到目前的1507家,家庭农场由2016年年底的50家发展到423家,呈现出方兴未艾、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有效推动了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建管并重,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五年来,内黄县坚持规划先行、建管并重,城乡建设全面提速,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了一批路网、公园、游园、学校、医院、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全县532个行政村(社区)实现“三无一规范一眼净”。投资5.3亿元,实施枣乡大道、颛顼大道等20条30公里城区道路建设和改造工程;投资7.4亿元,实施国道230通武线、国道341胶海线等7条127公里干线公路建设和改造工程;投资2.4亿元,实施321条423.5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工程;G341、G230和S303、S302、南北快速通道、安内快速通道等对外道路全部畅通,枣乡大道、颛顼大道、人民路、建设路等城区主干道改造提升,初步构建了区域闭合、四通八达的路网体系。投资6.5亿元,实施了大功引黄灌区、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等25个水利工程。
目前,郑济高铁内黄站加快建设,县委党校、老年人活动中心、硝河游园等建成使用,新区一中、文化体育图书馆进展顺利,流河沟棚户区改造取得实质性进展,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形象明显改观,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执政为民,民生事业全面进步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五年来,内黄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办好民生实事,建好民生工程,兜住民生底线,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年来,该县财政民生支出累计达135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8倍。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1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万人。与2015年相比,城市居民、农村居民低保标准分别增长55.3%、69.2%,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增长38.5%。新建、改扩建学校272所,新增学位6.3万个,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达8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7%,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2.4%,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新建、改建3家县级医院、17家乡镇卫生院、300所标准化卫生室,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严格落实低保、“五保”、残疾人等政策,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度、有温度。切实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县。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面提升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水平。
科学防控疫情,抗疫取得重大成果。自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内黄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总原则,严格落实“四早”要求,整合资源、协同作战,建立“乡为主体、村为阵地、分兵把守、全域布控”疫情管控机制,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筑牢了全民战“疫”的严密防线,有效防止了疫情扩散蔓延。加快补短板、强弱项,县人民医院、疾控中心PCR实验室投入使用,核酸检测和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扎实做好常态化防控,自2020年2月19日以来,全县无新增病例,交出了一份抗疫大考的合格答卷。
深化改革,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改革激发澎湃活力。内黄县坚持以思想“破冰”推动发展“突围”,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内黄形象”“发展环境好、内黄万事兴”的观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上来,无论在工作和生活中,还是对外接触过程中,都要像珍惜个人声誉一样珍惜内黄环境、维护内黄形象。
该县围绕项目落地、中小微企业和困难群众办事,先后推出了“五办”新模式和“四字诀”工作方法,全面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五办”,即“集成办”“自助办”“就近办”“延时办”“掌上办”。“四字诀”,即“办”字诀,马上办、立即办,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都满意;“减”字诀,减环节、减费用,实现“一个环节”“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人”字诀,打基础、强支撑,强化营商环境软实力;“法”字诀,依法、用法、守法,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硬实力。
该县经常开展影响营商环境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持续开展行风评议,让企业打分,让群众评判。同时持续开展营商环境专项监督检查,聚焦解决“吃拿卡要”、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重点问题,向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开刀”,向纪律涣散、冷硬横推问题“叫板”。
目前,内黄县营商环境已经得到显著优化,180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马上可办、“一网通办”,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推行周六延时服务,获得企业、群众一致好评。减税降费政策全面落实,仅2020年就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3.7亿元,为出口外贸企业办理出口退税647万元,让企业享受社保红利5600万元。
内黄新城区(刘 超 郭元元 摄)
从严治党,党的建设持续加强
党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障。五年来,内黄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建设持续加强。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组织路线,全面提升基层党建质量。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县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凝聚干事创业强大合力。坚持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狠抓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开展“基层党建红旗村”评选,高质量完成乡镇党委和村(社区)“两委”换届,夯实了党建基层基础。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高标准建成县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全覆盖。依法加强宗教管理、规范宗教事务,推动宗教工作健康发展。组织开展作风建设年、作风攻坚年等活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在全市率先完成乡镇纪检监察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现县级巡察、巡察村(社区)全覆盖。
锚定远景目标
蓝图已经绘就 续写崭新华章
进入新时代,聚焦建设富强文明平安美丽新内黄奋斗目标,该县抓住历史机遇和重大关口,巩固优势,弥补短板,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内黄县综合考虑发展趋势和现实条件,提出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经济结构更加优化,经济总量显著提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努力实现进位争先。结构转型实现新突破。百亿级医疗康复设备产业集群、百亿级绿色建材产业集群、百亿级食品制造产业集群基本形成,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城乡融合取得新成效。乡村振兴取得明显成效,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乡村富民产业逐步形成,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制度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进一步健全,营商环境进入全省前列。文化发展实现新繁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繁荣发展,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社会更加文明进步。民生事业达到新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生态文明实现新进步。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美丽内黄建设取得重大成果。社会治理得到新提升。法治内黄、平安内黄建设纵深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基层治理水平大幅提高。
内黄县将实现“三个同步”“三个高于”“五个显著提升”“五个全面突破”“八个新”,走出具有内黄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三个同步”,即城乡居民收入与生产总值同步增长、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质量效益同步改善、社会事业进步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高。“三个高于”,即生产总值、城镇化率、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五个显著提升”,即产业发展集聚度、营商环境便利度、城乡人居环境、基本公共财力、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升。“五个全面突破”,即现代产业体系、新型城镇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全面突破。“八个新”,即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结构转型实现新突破、城乡融合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文化发展实现新繁荣、民生事业达到新水平、生态文明实现新进步、社会治理得到新提升。
唯有奋斗、唯有拼搏、唯有实干,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崭新篇章。内黄县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团结奋进、勇往直前,为建设新时代富强文明平安美丽新内黄、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内黄新征程而努力奋斗。
原标题:凝心聚力 真抓实干
奋力谱写内黄高质量发展的绚丽篇章
(统筹:马玉红 策划:张庆普 文图:任贵伟 刘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