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夸咱们的发明家李震廷
李震廷,安钢炼铁厂起重组组长。作为安钢集团“蓝领创新”的领军人物,多年来,他在发明创造方面屡有建树,以他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安钢第一个被授牌的劳模工作室。20多年来,在工友们的支持下,他先后研制发明了十几项创新成果,并在生产检修中广泛应用,被工友称为业余发明家。
业余发明家最近又在忙点啥?
4月3日,在位于安钢炼铁厂三号高炉西南角的一座毫不起眼的两层小楼前,记者见到了李震廷。
今年52岁的李震廷个头不高,不善言辞,在外人看来并无什么特别之处。翻开他的履历,文化程度也不过是初中毕业。可就是这么一名普普通通的起重工,在工友眼里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工人发明家。
走进位于小楼第一层的李震廷劳模创新工作室,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2010~2012全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首批创先争优党员之星、河南省第二批拔尖人才、全国机械冶金建材系统李斌式模范班组的奖杯、奖章、锦旗、奖状格外引人注目,而旁边“快速更换高炉弯头装置”“叉车专用吊具装置”“快速更换放散阀装置”等一项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则诠释着这位工人发明家的劳动成果。
“这是我新发明的手工钻刨,可解决问题了。”举着手中并不起眼的工具,李震廷显得异常兴奋。“锤子是检修工常用的工具之一,一直以来,由于没有合适的工具,职工安装锤把时,常常不是用刀削,就是用锉刀锉,或者用砂轮磨等笨拙的方法操作,费时又费力。”
每一个工作上的“疑难杂症”都是他创新灵感的来源,工作中的艰苦又一次刺激着他的创新神经,李震廷打起了新主意。
他借用手枪钻的动力,设计了一个框架保护装置,然后利用吃刀量装置调节吃刀量进行木质加工,最终制成了一个方便省力的“新式武器”。“利用这个钻刨安装锤把与过去手工安装锤把相比,工作效率提高了5倍以上。”
“钻刨只是方便检修工工作的一个实用工具,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配件价格昂贵,我们就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改造和设计‘土备件’代替。”介绍完自己的最新发明,李震廷又向记者介绍起了他最得意的改造之作。
10吨叉车是李震廷所在起重组的重要起重设备,就是这台在别人眼中很笨重的叉车,到李震廷手中,通过加装不同工具,就好像变形金刚一样,一会儿可以变成移动升降平台,一会儿又可以变成小型平板车,现如今又配备了自制的托盘、吊具,成为“万能小车”,有效解决了超长备件及碎小备件的运输难题。
其实,从生活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更是李震廷所擅长的。这个看起来憨厚的老实人,是个十足的有心人。重型电动扳手适位器的设计想法就缘于一次修电话的经历。
一次,他拿家里坏了的电话去维修,维修店里的一个小变化引起了他的注意。以前,修理人员的工具都放在桌子上,乱七八糟堆放在一起,让人恼火的电烙铁一不小心就会烧坏电线或者烫到人。
“那次我发现,维修店里的工具全部用弹簧连接,逐一固定在维修桌的架子上,拉开弹簧就能用,不用时松开工具,弹簧自动收起,工具自行归位。”在常人眼中不足为奇的现象,却点燃了李震廷创新的火花。
“维修工使用的重型电动扳手,轻的20多斤,重的上百斤,每次使用都需要长时间搬抬着操作,再加上有时高空作业,操作起来更困难。当时我就想,如果能有一个像弹簧似的吊绳,吊住电动扳手该多好。”心动不如行动,回到单位,李震廷就利用弹簧的伸缩性能,配合反控原理,加装了一个摩擦垫,设计出一个理想的伸缩链。现在,200斤以下的电动扳手可在空中上下、前后、左右任意拉动,电动扳手拉到哪儿停到哪儿,用多高停多高,这个小改造在全厂得到推广。
“这些发明看似简单,却很实用,李师傅,您可真是名副其实的工人发明家。”看着一项项发明成果,记者不禁感叹道。
“这可不敢当。其实,我只想通过小改小革,为公司多节资、多创效,也想通过改善工作条件,扭转大家对起重工的偏见,让这个岗位从‘都想调出去’变成‘都想调进来’。” 李震廷朴实的话语中流露出十足的坚定,“喜欢就有动力。发明创造其实没有那么夸张,也不是高学历人才的专利,只要我们多思考、多琢磨,降本增效就在身边。”
记者感言:李震廷的学历不高,只有初中毕业,他所从事的起重岗位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甚至不招人待见的工作岗位,但这个喜欢与超长及碎小备件运输难题作战、与狭小空间无法应用机械化装备难题作战的“老顽固”,不但在这个岗位上干出了诚意,更是干出了新意。李震廷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留心观察,勤于动脑, 发明创造就在你我身边。(记者 刘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