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桥古庙会:见证家宴席的变迁
农历正月十六是一年一度的安阳桥古庙会,逛庙会少不了要走亲访友。对于居住在安阳桥周边的居民而言,筹备家宴成为他们正月里一件重要的事情。
当天,记者走进安漳大道某小区张大娘的家中,探寻几十年来安阳桥古庙会宴席的变迁。
20世纪70年代:烩菜是宴席的主角
“那时候,赶庙会是比过年还重要的事情。”张大娘说,每年农历正月十六,老家的亲戚都会过来赶庙会,少说也有二十多口人。
20世纪70年代,张大娘一家老小居住在面积不大的平房里。“家里一下子来了二十多口人,别说坐的地方,有时候连站的地方都不够,中午大家吃的就只有烩菜和花糕。”张大娘说。作为女主人,张大娘是当天宴席的主厨,丈夫在一旁帮忙,孩子们早跑到外面逛庙会了。“那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买不起大鱼大肉,就将过年剩下的皮渣、酥肉和白菜烩到一起。”张大娘说。虽说吃得简单,但每年张大娘都会提前一个星期张罗这顿饭菜。“开饭的时候,有人坐着,有人站着,虽然条件艰苦,但亲戚朋友能团聚一次,大家都非常高兴。”张大娘说。
20世纪90年代:八盘八碗上宴席
到了20世纪90年代,张大娘家搬进了楼房,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招待客人的宴席成了八盘八碗。“摆上两大桌子菜,男人坐一桌,女人、孩子坐一桌,男人相互劝酒,不喝醉几个绝不罢休。”张大娘说。
宴席丰盛了,准备起来也就复杂多了。“那时候,提前几天就得列菜单,看家里缺啥就买啥。”张大娘说,“孩子们已经长大成人,都能帮着干点儿家务活,亲戚朋友来了也会帮忙,所以准备两桌饭菜不算啥。”物质生活的丰富不光体现在宴席上,串亲戚带的礼物也越来越上档次。张大娘告诉记者,二十年前,亲戚赶会到家里拎的是油条或糕点,如今已换成了饮料和营养品。
今年:重营养更重健康
“现在到了正月十六,亲戚朋友来我家的人还是不少,除了赶会之外,就是来家里看望我。”张大娘说,如今她已经把主厨的位置让了出来,全交给孩子们张罗。准备宴席也不用提前几天忙活,家门口的超市天天开着门,想买啥随时能买。
今年农历正月十六这天,张大娘家同往年一样摆了两桌宴席,虽然依旧是八盘八碗,但饭菜的内容却不再是大鱼大肉,而是荤素搭配的营养美食。“皮渣、酥肉是咱安阳的传统菜,这两样肯定得有,但各种新鲜蔬菜成了餐桌上的主角,多吃蔬菜,既营养又健康。”张大娘边笑边说。(发布日期:2014-02-17 文章来源:安阳网 记者 张璐)
相关阅读
- 安阳桥古庙会:见证家宴席的变迁2012-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