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王秉璋:来自安阳的共和国导弹元勋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3-09-10 15:21   来源:安阳网

    在共和国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将军,他17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他为空军建设和导弹研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授予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二级“八一” 勋章,他就是来自安阳的王秉璋将军。



    1914年5月14日,王秉璋出生于安阳县柏庄乡(今柏庄镇)辛店集北街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1931年年初,王秉璋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他在红军队伍里迅速成长,先后任红一军团第一师司令部参谋、补充团团长、教导营副营长等职,并随中央红军参加了万里长征。

    在此后的多次战役中,王秉璋成为足智多谋、战功赫赫的军事指挥员。由他独创的交通壕近迫作业攻坚战术在抗战末期和解放战争中被广泛采用,尤其在三大战役中发挥了巨大威力。

    1949年10月,中央军委任命王秉璋为空军参谋长,他成为最先获得任命的三位空军将领之一。

    1953年2月,王秉璋被中央军委任命为空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60年2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确定了“以两弹(原子弹、导弹 )为重点”的方针,后又确立“两弹为主,导弹第一”的方针。3月8日,周恩来总理任命王秉璋兼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导弹研究院)副院长。

    同年4月,王秉璋到五院上任,开始主持导弹研制工作。他与政委刘有光,副院长钱学森、王诤、刘秉彦等人密切配合,顶住了苏联撤走全部专家和拿走技术资料的压力,度过了三年自然灾害和国民经济最困难时期,取得了一系列震惊世界的重大科研成果。1960年11月5日,“东风一号”发射成功。随后,我国导弹工业开始由仿制转入自行设计。1961年秋,王秉璋主持起草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暂行条例》,这是中国航天领域的第一部法规,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步入正规化、科学化轨道。

    1962年6月,周恩来总理任命王秉璋为五院院长,全面主持导弹研制工作。这期间,王秉璋对科研生产体制实施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系统上下形成“不带问题出厂,不带问题上天”的严谨工作作风,确保了导弹的成功发射。1964年6月29日,“东风二号”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在导弹领域取得决定性胜利。 

    1964年11月,七机部(航天部的前身)——导弹工业部成立,王秉璋任首任部长。1965年2月,领导原子能工业与核武器事业的中央专门委员会决定兼管导弹工业,王秉璋被增补为中央专门委员会委员。由他主持制订的“八年四弹”导弹工业发展规划获中央批准。1966年10月,以“两弹结合”的核导弹发射成功。1966年12月26日,“东风三号”发射成功。1968年10月,王秉璋开始主持整个国防科研战线的工作。上任伊始,他就奔赴西北,成功组织指挥了第10次核试验。1970年1月,“东风四号”发射成功。1970年4月,以“东风四号”为基础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揭开了中国航天史的崭新一页。

    王秉璋在主持导弹研制工作期间,为中国地地导弹从“东风一号”短程导弹到“东风五号”洲际导弹连续发射成功,并为研制多种型号的地空导弹和海航导弹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5年9月25日,王秉璋将军逝世,享年91岁。

    (安阳市档案局)

责任编辑:0

相关阅读

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