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曹操墓真相

发布时间:2012-07-25 15:57   来源:安阳市图书馆

                            目  录

★ 曹操与安阳的不解之缘

★ 曹操墓真相

★ 曹操墓质疑:一场有罪推定式舆论审判

……………………………………………………………………………

曹操与安阳的不解之缘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成就甚多。曹操虽为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但其发迹之地却在安阳,终其一生,与安阳结下了不解之缘。安阳作为中国著名古都,包括殷都和邺都两地。曹操的成名与邺都密切相关。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攻克并重建邺城,将其作为发展的根据地。

东汉官渡之战后,袁绍败回邺城,于建安七年(202年)病死。之后袁绍的长子袁谭与其弟袁尚势不两立,为争夺地盘互相攻杀,曹操趁机占据了邺城。

    曹操是继齐桓公初建邺城之后第一个大规模修建邺城的人。曹操所筑邺城,东西七里,南北五里,共有七个城门。南面三门:中为永阳门,东为广阳门,西为凤阳门;东面一门,为建春门;西面一门,为金明门;北面二门:东为广德门,西为厩门。邺城规模宏大,东西长而南北窄,为一长方形。各门均与城内大街相通。东西城门相通的大街将邺城分为两部分。北部为宫殿、官署、贵族居区,南部为星坊及平民区。北部中间为文昌殿,为宫殿的主殿,西晋左思的《魏都赋》载:“造文昌之广殿,极栋宇之弘规。”东有听政殿,西有西园。西园之西城墙之上自北向南建冰井、铜雀、金虎三台,供游乐之用。三台之间皆以阁道相通,气魄宏伟,其高若山。

    曹操还特别注意减轻百姓的负担。《三国志》卷一记载,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刚占据邺城不久就下令说:因“河北罹袁氏之难”,老百姓“可无出今年租赋”。又规定今后“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除此之外,“不得擅典发,郡国守相明检察之,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也。”曹操的轻徭薄赋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百姓皆奔邺,因曹氏之强,以小安户口”。这样曹操就为把邺城建成可靠的根据地,打下了较好的群众基础。

    曹操还鼓励百姓耕作,下令减轻百姓负担,以取得邺地人民的好感。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始耕籍田”;二十一年(216年)“春,公还邺,三月壬寅公亲耕籍田” 。今河北省临漳县的吉田村,在明朝学者崔铣所撰的《彰德府志》中被称为“籍田村”,即为曹操进行籍田的地方。

 

[NextPage]

 

    二、治理邺城,招贤纳士,发展势力。

    官渡之战后,曹操的势力在北方得到更快的发展,冀州诸郡多来投降,至建安十二年(207年)北方得以平定,奠定了曹操南进的基础。

    赤壁之战曹操率军从邺城出发,失败后又回到邺城。之后,曹操统一全国的志向不减。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又西征,战败马超、韩遂。建安十七年(222年)又征孙权。

    曹操以邺城为基地,竭力招揽人才。从建安十五年(210年)到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短短的七年之中,曹操三次颁布招贤令。《三国志》卷一记载,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下招贤令说:“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今天下尚未定,特此求贤之急时也。……二三子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于是“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之功,列为名将。其余拔出细微登于牧守者,不可胜数。”曹操对投奔他的文臣武将,只要有功就予以表彰,有的还给予高官厚禄。曹操之所以能在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中独树一帜,成就伟业,是与他在邺城招贤纳士的宏图大略分不开的。所以《三国志》作者陈寿称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曹操在邺城势力的发展,使汉献帝感到不安,但又不得不默认与迁就,并一而再再而三地加封曹操,建安十三年(208年)诏曹操为丞相,建安十六年(211年)诏曹操长子曹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为副丞相, 建安十八年(213年)封曹操为魏公,并允许魏国置丞相,建安二十一年(216年)进封曹操为魏王。曹操死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之后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为废汉建魏奠定了基础。这种结局也就证实了曹操起初重建邺城、创子孙基业决策的正确性。

    三、作诗著文,招揽文人学士,使“建安文学”产生于邺下。

    东汉建安年间,曹操父子招揽的文人学士在邺城一带作诗著文,振作文风,反映现实生活,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故人们将这一时期的文学称为“建安文学”。其中著名的有“三曹”和“七子”。“三曹”指曹操和他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和刘桢。继汉乐府之后,他们打破了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第一次掀起了诗歌高潮。他们的诗文特点正如《文心雕龙?时序》中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他们的作品表现了新的时代精神,展示了“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并形成了“建安风骨”。

     这时的邺城不仅成了全国最繁华的都市,而且成了全国文人学士汇集的圣地。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在所著《中国通史》(1978年版)中指出:“东汉末年大丧乱以后,出现了一个以邺城为中心的文学乐园。”“饱经灾难心多哀思的文士们忽得富裕的物质生活,安静的创作环境,个人的才能都无阻碍地发挥出来。……这时候诗赋、骈文的水平都达到最高峰,特别以曹植为首的五言律诗达到最高峰的绝顶。”

    四、遗令葬于邺城,使安阳成为自己的长眠之地。

    曹操生前把邺城作为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死后也将邺城附近作为自己的长眠之地。曹操亲自选择自己陵寝,并主张薄葬。《三国志》卷一中记载,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六月,曹操就开始为自己选择陵寝,他说:“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死于洛阳,他遗令说:“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珠宝。”曹操死后,汉献帝“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2009年河南省考古队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附近考古发现了曹操墓,陵寝位置、陵寝规格及陵寝内文物与史料记载完全吻合,这一成果已得到了国家权威部门的肯定,并被列为2009年中国六大考古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迎喜,安阳师范学院教授,《安阳通史》作者。发表于2010年月17日《安阳日报》“探索”。)

……………………………………………………………………………

 

[NextPage]


曹操墓真相


    近日,曹操墓真假之争尘埃复起。燕山大讲堂第79期活动请来考古学博士唐际根先生权威讲述曹操墓真相。为什么是曹操墓?曹操墓论证中有哪些学理问题?现场,唐博士系统讲述了认定“曹操墓”的科学理由,回应了20个最为流行的对于“曹操墓”的质疑,并与持质疑观点的专家现场辩论。网友提问踊跃,现场气氛热烈。

精彩观点

    之一 为什么说这就是曹操墓?把考古实物材料得到的墓主人的线索和文献里得到的曹操线索放在一块看,非常吻合。在中国历史上,能够如此吻合的,特别是生前是“魏王”,死后叫“魏武王”,8个月后,又叫魏武帝,而且有头疾的,只有一个人,历史上找不出第二个人来,所以我们会说,这个墓就是曹操墓。

    之二 考古学的学理问题。全世界通行的考古学原则是实物证据优于文献证据(考古发掘出来的东西即使暂时不能解释,首先必须承认它)。实物证据必须是相互关联的,不能孤立看待和使用“证据”(即使是曹休墓出土了印章,也要与墓葬时代一并使用),考古学称之为组合,单条证据的质疑不等于否定全部证据。文献证据要去伪存真。在曹操墓里,《三国演义》不能为据。

    之三 为什么说石碑不能造假?文字的结构、书体、用法、以及文字内容都要经受时代风格、典章制度、组合关系检验;文字内容与出土文物的组合关系经得起检验:镜台1+铁镜;砚台+书案;石牌所刻文字内容要符合当时的典章制度:木墨行清、白练单裙等;皮壳、土垢、水垢无法造假,考古地层关系无法造假。到现场的所有考古学家回来以后没有一个质疑的。如果闫沛东手中有石牌的话,很可能是“后仿制”。

    之四 网友质疑公布的石牌里有简体字,汉代的墓葬怎么可能有简体字呢?我今天郑重地做一个解释,大家有一个知识盲点,大家想当然地认为,简体字都是共产党造出来的,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我们现在用的简体字,共产党真正创造的就一个字:窗帘的“帘”字,其他所有的字古代就有的,文字的改革委员会只是把它整理出来重新公布,也就是说,这些简体字古代就有。

    之五 为什么不做热释光、DNA检测?不是不可以做,也可以做。但热释光有很大的误差,我们根据文物所得到的年代,已经精确到超过热释光。曹操的脑袋价值很高,做DNA破坏了很可惜。同时,DNA检测所要求的样本已经很难提取,即便提取了DNA也没有合适的样本作比对,和现在所谓的曹操后人比对吗?会更不靠谱。

    之六 面对众多质疑,我希望:质疑别人前要做

责任编辑:0

相关阅读

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