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文峰塔:倒立千年的塔

发布时间:2013-05-02 17:16   来源:中新网

上大下小的文峰塔远景图

 

文峰塔由入口的“文峰耸秀”而得名

   在殷都故里安阳,有座奇特的建筑——文峰塔(又名天宁寺塔),该塔修造于公元952年,据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该塔为砖木结构,塔身上大下小,呈伞状形式,为国内外所罕见;底座是佛教风格,顶部有一个高约10米的葫芦状小塔刹,形制如喇嘛塔,一座塔呈两种风格,在古宗教建筑中又一罕见。除此之外,这座奇塔还存在众多未解之谜。

奇塔“奇”在何处

    一奇,上大下小,呈莲花状向上舒展。文峰塔塔高近40米,系砖木结构,为浮雕密檐式佛塔。八角形的塔身立于圆形莲花座上,莲瓣共七层,上下交错,左右舒展,上承塔身,下护塔基,把塔装饰得美丽壮观。塔体上身五级出檐,由下往上逐级增大,每层出檐的斗拱又不尽相同。每层的八角檐头系有铜铎,微风吹动,叮当作响。塔顶有相轮、塔刹。塔基四周正面,各有一门,其中正南面为真门,余为假门。塔的八角均有巨龙环绕的盘龙柱,并加铁链枷锁。八根龙柱之间,有八幅砖浮雕,记录了八个佛传故事。除此之外,还有二龙戏珠等砖雕,这些浮雕造型生动,神情逼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这样的建筑风格据说在国内仅此一塔。塔顶四周为1米多高的女儿墙,是文峰塔最宽敞的地方,但仅能容纳200余人,而塔底几乎不能同时进去3人。在近40米高的塔内,只有72级台阶,每个台阶几乎高过膝盖。大多数旅客上到塔顶之后,腿就开始发颤,凡下来的游客腿部大都会酸痛几天,甚至部分游客下不来,因此又有佛祖“显灵”或“闹鬼”之说。

    二奇,塔刹非传统尖顶,而是呈高约10米的葫芦状,形如喇嘛塔。喇嘛教属大乘佛教的秘宗,在元代之后才传入中原,这又给文峰塔增添了更为神奇的色彩。据了解,塔顶的小塔刹大体上和北京北海公园的小白塔相仿,像这样拥有两种风格的古代宗教建筑在国内并不多见。正因为如此,天宁寺塔一直被认为是“国宝”。

民间传说演绎千年神奇

    三奇,塔内空无一物。塔,在古印度是坟冢的意思,是供养佛陀的头发、指甲或佛骨舍利的地方。大多数佛塔内都供有佛像或在塔内记录有经文,而殷都安阳的文峰塔几乎为实心塔,不但内部空无一物,就是上人的通道也十分狭窄,很显然,修建者在当初建塔时并不想让更多的人登上这坐宝塔。

据传,在清乾隆年间,时任知府黄邦宁打算重新修缮天宁寺。一日清晨,他来到寺边的西营坑前,看见天宁寺塔的道影落在石桥之上,宛若一支毛笔搭在桥上,而这石桥好像成了一个天然的笔架。此景此情,让黄知府认为,彰德府要出状元了,也更坚定了黄知府重修天宁寺的决心。

    天宁寺扩建完工后,黄邦宁站在塔内平台上,遥望南边的孔庙,突然想起塔影宛若毛笔的事,他还认为塔应该代表古城安阳的文化高峰,从塔里走出后就在塔门横额上题了“文峰耸秀”四个大字,衙中人便心领神会,遂开始使用“文峰塔”之名。久而久之,安阳人就把文峰塔叫开了。

据说黄邦宁当时书写此匾时是想借助文峰塔的风水,希望多出才子文人,多造状元郎。塔名的更改虽说没能造就出状元郎,可对提升当地的文化品位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后来常有长辈带着后生来到文峰塔前,谆谆教导一番,说一通学而优则仕的大道理。

    此外,还有一些传说在安阳广为流传,如神仙造塔、鲁班造塔、孔玉祥“出卖”国宝等等,这些传说,不但增加了文峰塔的名气,而且还为文峰塔增加了几分神奇。

 七个砖雕假门至今仍然栩栩如生

众多未解之谜

    这样一座“怪塔”为什么能倒立一千多年呢?天宁寺的导游告诉记者,文峰塔墙体自下而上逐渐加厚,最薄的地方有两米,最厚的地方达3米,除了中间一个有狭窄的通道供人们上下外,基本上为实心塔,这在现代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这正是塔能“倒立”的基础。塔体为砖木结构,为了透气,在塔基的四周凿有大小不等的孔,这样的孔在当时可以加快塔的干燥速度。据导游讲,石雕的耐磨性远比砖雕好,正因如此,文峰塔才成为无价之宝。显然,塔是经过精心设计而建。站在塔顶举目远望,可以俯瞰殷都古城原貌,这样一个历经千年的古塔现在仍能将古城尽收眼底,不能不令人佩服当时设计者的远见。

    文峰塔由何人设计,由哪些人承建,建塔之人为什么要出格“作秀”,建这样一座“怪塔”呢?历史上没有相关记载,据说是为了看风水与天文现象。据当地专家讲,也许这将永远是个谜,因为安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大部分地方史志在战乱中被毁。留下的历史文献中关于塔的记载也是寥寥无几,在《彰德府志》中也仅仅提到几句。另一方面这座塔可能不是朝廷修建,而是由寺庙里的人集资所修,所以有关的史料更少。尽管文峰塔的身世还是一个谜,但安阳人并没有因此而对其轻视。历朝历代官府莫不尊崇,平民百姓更是视若神塔。

    塔内有无舍利或地宫呢?中国古代建造佛塔是为历朝历代的高僧大德们修建的舍利墓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地方,为了纪念大德高僧们,部分建塔者在塔下建地宫,将高僧舍利、法器、衣物以及皇帝所赐物品一起埋入地宫,而文峰塔内无一尊佛相,也无一字经文,那么这个塔下到底有没有舍利或地宫?目前,仍为不解之谜。

    据了解,文峰塔、照壁、塔边的石碑、弥陀龛和大雄宝殿下的台基都是一千年前留下的珍品。天宁寺外红色照壁上的字,经过千百年的风雨侵蚀已经模糊不清了,在夕阳的照射下越发显的古朴沧桑,而此时的文峰塔显得更为佛光普照。如今,文峰塔留给后人的除了无尽的遐想外,就是也许永远也难解的谜了。

从塔内出风洞的深度来看,墙体厚约三米

已成当地“名片”

    如果你在古城安阳转上一圈,你会发现除了文峰塔,还有许多与“文峰”相关的内容,文峰区、文峰大道、文峰步行街,而以“文峰”命名的商家店铺更是数不胜数。文峰塔外的步行街是清一色的仿古建筑,高不过三四层,清新典雅,新颖别致,这些青砖青瓦使古都显得更加古色古香,韵味十足。如果黄邦宁在世,说什么他也不会想到他这一题匾倒题出安阳的一道风景。如今,文峰塔已成为安阳的一个文化品牌,成为殷都人向外传递的“名片”。

文章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中新网

责任编辑:0

相关阅读

bot